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第二次作业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第二次作业答案

答:五个指标含义说明: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 roduct.1.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对这个概念还须进一步作几点说明:(一)国内生产总值是SNA 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也是我国新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 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 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 (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 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 。

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 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

一般就机 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 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 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 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最终消费支出 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 服务所支付的价值。

其考察标 准是以货物和服务的最终购销行为的发生为原则。

三、国家财政总收入 是国家(各级政府)通过财政各个环节筹集的财政资金的总 称,它是保证国家和各级政府行使其职能不可缺少的财力。

主要包括:各项税收、 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四、国家财政总支出是国家政权为行使其职能,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使用的总称。

国家财政总支出,体现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 反映财政资金的分配关系。

财政总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企业挖潜改造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明确资金、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及债务支出。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

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⑴售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用的商品和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⑵售给社会集团的各种办公用品和公用消费品;⑶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食堂和旅店(招待所)附设专门供本店旅客食用,不对外营业的食堂的各种食品、燃料;企业、单位和国营农场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的自己生产的产品;⑷售给部队干部、战士生活用的粮食、畐墳品、衣着品、日用品、燃料;⑸售给来华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消费品;⑹居民自费购买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及医疗用品;⑺报社、出版社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报纸、图书、杂志,集邮公司出售的新、旧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集邮册、集邮工具等;⑻旧货寄售商店自购、自销部分的商品;⑼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煤气灶具和罐装液化石油气;⑽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和社会集团的商品。

不包括售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的农场)生产经营用的各种原材料、燃料、设备、工具等和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作为转卖用的商品,旧货寄售商店受托寄售卖出的商品,服务业的营业收入,邮局出售邮票的收入,自来水、电力、煤气生产(供应)单位的产品供应收入,也不包括农民之间的商品销售。

答: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 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 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 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 个百分点。

今年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是GDP增幅达11.5%,总量在去年21 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基础上突破23 万亿元大关,首次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跻身世界第三。

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 )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 )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解:GDP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8110 + 2037 + ( 1200 - 1060 )中间消耗= 总产出一GDP = 15000 - 10287 =营业盈余=GDP -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生产补贴=10287 —5240- 1480- 610 + 15 = 29720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10287 47133.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账户中“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之间的关系。

答: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 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账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 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 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账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4.资本形成核算和金融交易核算能够反映那些重要的国民经济活动内容终使用的组成部分。

资本形成核算原则有: 资本形成核算的记录时间, 应以交易者(买者 )获取资源所有权的时间为标准,资本形成核算的估价应遵循现期实际价格。

存货增加的基本核算方法: 用当期获得的存货价值减去当期处理的存货价值。

与资本转移核算。

储蓄来自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它是各部门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 后的余额。

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并影响到交易者双方或一方资产负债存量的转 移。

资本账户是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 此有关的储蓄、 资本转移活动的账户, 账户左方记录在经济交易中各种非金融资产 的当期变动量, 账户右方记录有关资本筹集的各项目, 包括总储蓄和资本转移收入 净额, 资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 它等于总储蓄加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减资本形成总额和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它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成部分,它是指以金融债权 (如通货、存款、贷款等 )、货币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资产。

金融交易核算遵守的原则有估 价原则和记录时间原则。

金融账户反映了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所发生的 各种金融交易, 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 即资金的净借人或净借出。

金融账户的账 户左方记录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 右方记录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及资 金余缺。

5. 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1759.5元答: 从非金融资产的分类中可知, 非金融资产按照资产产生的情况, 可分为生产资 产和非生产资产两类。

其中, 非生产资产只能耗减不能再生的特点决定了它在问题 上会不断减少。

因此, 非金融资产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资产的增长。

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或获得或处置生产资产的行为就称为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核算反映了当期生产产出用于投资的情况。

资本形成交易有两种:一是当期产出(及进口晶 )作为资本晶被配置在各部门, 转化为各部门的资产。

二是原有资产的交易, 结果使原 有资产在不同部门得以重新配置。

资本形成不同于消费; 资本形成不同于中间消耗; 资本形成的实物构成与非金融资产构成是一致的,从宏观上看, 资本形成是国内最储蓄金融交易核算反映金融交易形成的资金流量和流向。

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组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2)消费率(3)恩格尔系数解:(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3111.92 901.78 498.48 7.14 13.19 13.83 10.40 3.56 4560.30(2) 消费率4560.3038.78%11759.50(3) 恩格尔系数3111.9268.24%4560.306. 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款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4 )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并简要说明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

解: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6800 —4950= 1850净金融投资额=居民储蓄额+资本转移净额-实物投资额=1850 + 0 —800 = 1050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净金融投资额=(860+ 350 + 280)—1050 = 440用账户合计1490 合计14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