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文档 (65)作文创新思维训练教学设计──奇妙的算式

精品文档 (65)作文创新思维训练教学设计──奇妙的算式

教学目标:1.由算式引发联想或想象,开启作文思路,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生活。

2.借助“算式构思法”,力求叙得精彩,议得独到,悟出精髓。

3.调动积累,发展思维,提升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开启思维,创新表达并启迪生活。

教学方法:1.说写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引导——探究——发现——归纳教学过程:一、激趣入课由“烛、泥、巾、簿”四样实物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并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参考句式:由__想到了__,因为__________。

二、探究方法(一)酝酿启思出示算式:W=X+Y+Z问:知道这是什么吗?让学生列举这方面的公式你了解这个公式吗?(这个公式可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的定理公式,而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简洁明了的表述了他对一个重大人生问题的感悟。

)你知道他赋予这些字母怎样的含义吗?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惜时(板书文字等式,并让学生齐读,感受深刻的内涵。

)(二)投石引路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含义,这多么有意思。

下面我们借助联想或想象来试着进行公式演化的训练出示:1+1=1从数学的角度看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可在生活中却能成立,能解释得通,而且还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表达些什么含义?1(里)+1(里)=1(公里)一根筷子再加上一根筷子是一双筷子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是我们的地球。

一撇加一捺就是一个人字一棵树苗加上一双手等于一片绿茵……小结:只要转换了思维方式,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一定能赋予一个简单公式许多生动有趣的含义。

(三)分组探究。

要求4~6人为一组说出感悟最深的算式,说出答案,讲明理由。

教师参与其中一组讨论。

同时,各组要推选一名能代表本组水平的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四)交流成果。

示例1:40÷8>40÷1。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他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达到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他并不懂这样做的道理,他把目标一下子就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他跑了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这足以证明40÷8>40÷1这道不等式成立,同时巧妙地说明,我们不能一味地蛮干,要靠智慧取胜的道理。

教师备用:示例2:60-1>80。

非洲有一个习俗,婴儿刚生下来就获得60岁的寿命,以后逐年递减,直到零岁。

人生大事都得在这60年内完成,以后的岁月便颐养天年。

如果按照从小到大的数序去计岁数的话,我们总认为离80岁还很遥远,时间有的是,明日复明日,终将一事无成。

其间蕴含着一个古老的道理:要珍惜时间。

示例3:1>3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启示我们要团结协作……示例4:8-1>8(七小时的工作,一小时的休息,效果大于八小时的工作效果),45>45+10……会休息才会工作。

示例5:1+1>2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的结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个设想,我有一个设想,两人交换的结果就可能是各得两个设想了。

同理,当独自研究一个问题时,可能思考十次,而这十次思考几乎都是沿着同一思维模式进行。

如果拿到集体中去研究,从他人的发言中,也许一次就完成了自己一人需要十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并且他人的想法还会使自己产生新的联想。

一加一大于二是个富有哲理的不等式,它表明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缺乏合作精神一直是各时代人类的一大灾祸。

示例6:100+1=0(画蛇添足)100-1=0(一粒老鼠坏一仓谷)三、方法储存简单的数字游戏告诉我们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面对人世万象,就不要轻易说不可能。

随机板书:思维是想象的彩翼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大胆想象创新表达四、实战演练学生运用“算式构思法”,自选算式和内容,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师评议讲评习作,学生自己读文章并谈构思过程,其他学生从构思的角度进行点评。

教师视情况稍作点拨,重点放在文章构思方面,看构思是否新颖,看议论与材料是否统一,看议论是否具备普遍性等。

六、课堂小结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这节课,我们通过这些奇妙的算式感受到了这花朵的芬芳。

大胆地想象,创意地表达吧。

我们的生活会更加芬芳多彩的!七、板书附:作文创新思维训练课堂实录——《奇妙的算式》一、激趣入课师生问好师:很高兴见到你们,来之前我总在想:跟你们带点什么礼物呢?左思右想、精挑细选,最后带来了四样普通而又特别的宝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它们全藏在这个布袋里,哪位同学先来揭开秘密?生:许多学生举手。

师:你的手举得好快,来,请你从里面掏出第一件宝贝生:掏出一盒纸巾。

师:我非常希望你能发挥想象,用“由__想到了__,因为__”的句式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生1:由纸巾我想到了生活的美好,因为是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制作纸巾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生2:由纸巾我想到了妈妈,因为妈妈累得汗流满面的时候常常用纸巾擦汗。

师:如果再把这句话修改一下就有韵味了。

生2:由纸巾我想到了妈妈,因为妈妈为了我默默地奉献就如纸巾默默地为人们奉献一样。

师:嗯!这样一改就有创意了。

谁想继续揭秘?(许多学生再次举手)(走到教室中间一名女生桌前,女生掏出一个玻璃瓶)师:打开盖子,仔细认认,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生:泥土师:对!请你也说一句有创意的话生:我由泥土想到了芬芳的果实,因为累累的果实靠泥土的滋养。

师:妙!大家会说吗?生:我由泥土想到了异国他乡的游子,因为祖国的土地永远是他们的牵挂。

师:你不仅思维活跃,用语也有文采。

只剩下两件宝贝了,谁要抓住这个机会?(走到左边一位男生桌前,男生掏出了“一截蜡烛”)生:(他看了看)我由蜡烛想到了老师,因为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就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

师:是啊!其实还可以想到很多很多像蜡烛一样默默奉献的建设者。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就剩最后一件宝贝了,谁来揭秘啊?生:(在高高举起的手中老师挑中了一名“眼镜”,他掏出了最后一样东西——工作手册)师:只用一个字表示工作手册的话该用哪个字呢?生:(学生茫然)师:我们一起来补习,这个字就是(老师板书“簿”)读bù,一起读三遍。

生:bù bù bù师:你由“簿”会想到什么呢?生:(为难的样子)师:(其他同学举手了)你看,有同学想帮你,你选哪一位呢?生:(指又一位戴眼镜的邻座)我由簿想到了灿烂的文化。

因为有了簿,这些文化才得以传播和发展。

师:说得多好啊!谢谢你,你是我们的老师。

同学们,其实我带给大家的礼物就是由这些物件的谐音串起来的一句真诚的祝福,来,帮我说一遍。

生:祝-你-进-步师:对,我希望大家每天都有进步。

今天我们将一起通过探究一些奇妙的算式来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同时训练写作能力。

(板书:奇妙的算式)二、探究方法1.酝酿启思出示算式:W=X+Y+Z师:知道这是什么吗?生1:等式!生2:算式生3:公式师:你们了解这个公式吗?这个公式可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的定理公式,而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简洁明了的表述了他对一个重大人生问题的感悟。

你知道他赋予这些字母怎样的含义吗?生:不知道师: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

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惜时(板书文字等式)让我们齐读一遍,感受一下它的深刻的内涵。

生:读“成功=勤奋+方法+惜时”2.投石引路师: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含义,这多么有意思。

下面我们借助联想或想象来试着进行公式演化的训练出示:1+1=1师:从数学的角度看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可在生活中却能成立,能解释得通,而且还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表达些什么含义?生:(许久,同学们的表情里显出的全是疑惑。

)师:1(里)+1(里)=1(公里)(同学们纷纷举手)生1:一根筷子再加上一根筷子是一双筷子生2: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是我们的地球。

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她吧。

生3:一撇加一捺就是一个人字师:我们都要做一个大写的人。

生4:一棵树苗加上一双手等于一片绿茵师:多么奇妙啊,只要转换了思维方式,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就能赋予一个简单公式这么多生动有趣的含义。

3.分组探究。

师:接下来我与大家一起再分享一个稍复杂的奇妙的算式板书:40÷8>40÷1。

师: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他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生:(一生举手)老师我知道这个故事。

师:你见多识广。

好,你接着讲。

生: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达到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他并不懂这样做的道理,他把目标一下子就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他跑了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被剩下的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最终迎接他的只能是失败了。

师:讲得比较流畅,那么,这段美妙的故事(随手板书:美妙)足以证明40÷8>40÷1这道不等式是成立的,同时巧妙地说明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精妙道理(随手板书:精妙)。

你们知道是什么理儿吗?生1:我们不能一味地蛮干,要靠智慧取胜的道理。

生2:有了困难要善于分解,把大困难化成小困难一个个击破,最后就没困难了。

师:这正如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所讲的道理一样,走一步——生:再走一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一个个奇妙的算式就是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传达出的是一个个精妙的哲理。

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有了急切表达的愿望,下面六人一组,相互交流感悟最深的算式,说出答案,讲明理由。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交流成果。

师:(约4分钟过后)同学们,看到你们的文思泉涌的架势,我也想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啊。

谁先来交流交流?生1:我的题目是“4-1=3吗?”4-1=3吗?no !no !no!一个桌子四个角,切掉一个还有五个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