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的运行机制
• 世界银行以投票的方式按照简 单多数原则作出决策。但选票 在每个国家之间的分配不平均, 各成员国的投票权是与其认缴 股份直接相关的。在这种规则 下,发达国家国家享有57.40% 的股份权,掌握了决策的方向, 特别是五大股东国,影响了世 界银行处理国际事务的公平性, 有鉴于此,而推行了股票权改 革,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股票权。
世界银行的组织机构
• 世界银行的组织机构,主要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和办事机构三部分组成。
• 1、世界银行的最高权利机构是理事会,由每一会员国选派理事和副理事各一人组 成。任期5年,可以连任。副理事在理事缺席时才有投票权。理事会的主要职权包 括:批准接纳新会员国;增加或减少银行资本;停止会员国资格;决定银行净收入 的分配,以及其他重大问题。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一般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理事会联合举行。 • 2、世界银行负责组织日常业务的机构是执行董事会,行使由理事会授予的职权。 按照世界银行章程规定,执行董事会由21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5人由持有股金最 多的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委派。另外16人由其他会员国的理事按地区分 组选举。新增3个席位,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三个国家可单独选派一名执行 董事,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人数达到24人。 • 3、世界银行的办事机构由行长、若干副行长、局长、处长、工作人员组成。行长 由执行董事会选举产生,是银行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脑,他在执行董事会的有关方针 政策指导下,负责银行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任免银行高级职员和工作人员,行长 同时兼任执行董事会主席,但没有投票权。只有在执行董事会表决中双方的票数相 等时,可以投关键性的一票。
贷款
• 向成员国尤其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是世界银行最主要的业务。世界银 行贷款从项目的确定到贷款的归还,都有一套严格的条件和程序。 • 贷款条件 第一,世界银行只向成员国政府,或经成员国政府、中央银行担保的 公私机构提供贷款。 第二,贷款一般用于世界银行审定、批准的特定项目,重点是交通、 公用工程、农业建设和教育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 世界银行才考虑发放非项目贷款(non-projectloan)。 第三,成员国确实不能以合理的条件从其他方面取得资金来源时,世 界银行才考虑提供贷款。 第四,贷款只发放给有偿还能力,且能有效运用资金的成员国。 第五,贷款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世界银行的监督。世界银行不仅在 使用款项方面,而且在工程的进度、物资的保管、工程管理等方面都 可进行监督。 第六,世界银行对贷款项目进行总结评价
贷款种类
• 第一,项目贷款。这是世界银 行传统的贷款业务,也是最重 要的业务。 • 第二,非项目贷款。这是一种 不与具体工程和项目相联系的, 而是与成员国进口物资、设备 及应付突发事件、调整经济结 构等相关的专门贷款。 • 第三,技术援助贷款。 • 第四,联合贷款(cofinancing)。这是一种由世界 银行牵头,联合其他贷款机构 一起向借款国提供的项目融资。 • 第五,“第三窗口”贷款(the third window facility) • 第六,调整贷款(adjustment facility)。包括结构调整贷款 和部门调整贷款。
世界银行的宗旨
“建立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是 世界银行的宣传语,“为全世 界减贫失业做出贡献,提高发 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标准”是世 界银行最主要目标。
各机构宗旨
• • • •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开发协会 国际金融公司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见课本)
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
• 世界银行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 • 1.会员国缴纳的股金. 同国际货币基金一样,世界银行的成员国都要认缴一定数额的银行股 份,数量取决于该国的经济、财政实力以及该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的份 额。成员国缴纳的份额分为两个部分:①成员国加入世界银行时必须 缴纳其认缴额的20%,其中2%以黄金或主要国际货币支付,18%用本币 支付,这部分为实缴资本;②其余80%为待缴资本,由成员国保存,需 要时世界银行可要求成员国支付。在世界银行资本中,实缴资本实际 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有一部分是银行不能自由运用的不可兑换 货币。 • 2.借款 借款是世界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①直接向成员国 政府、政府机构或中央银行发行中短期债券;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直接 发行中长期债券。其中,后一种方式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 世界银行借款的宗旨是保证银行借款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并使银行及其 借款国家的资金来源成本最小化.为此,世界银行除了借入美元资金外, 还广泛借入日元,欧元等货币.目前世界银行已成为各主要资本市场上 最大的非居民借款人. • 3.出让债权所得 世界银行将贷出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商业银行等私人投资者,收回一部 分资金,以提高银行贷款资金的周转能力。
世界银行的发展
• 1956年7月24日,国际金融公司宣告成立,标志着国际社会 扶持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金融业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1957年世界银行的另一个主要机构国际开发协会成立。国 际开发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向世界79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长 期免息贷款。 • 1965年3月18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正式通过了《解决一 国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国际公约》,即《华盛顿公约》, 1966年10月正式生效根据公约的规定,在世界银行总部设 立了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以调解和仲裁的方式,为解 决国家同外国私人投资者之间投资争议提供方便,是解决 国家和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的国际性专门机构。 • 1985年10月,世界银行年会通过了《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 约》,该公约的中心任务是建立一个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来保证投资者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能够规避被投资国 的政治风险,对被投资国提供吸纳投资的指引和建议,通 过在线信息服务分享投资信息,调节投资者与被投资国政 府之间的争议等。1988年4月12日,公约正式生效。
世界银行
第二小组成员:程启鹏 李桥 林曙曙 邵苗苗 万方园 张威(按首字母排序)
世界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世界银行是世界银行集团 (World Bank Group)的简称, 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也是世 界上最大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之 一(另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 • 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 顿,并在巴黎 纽约 东京 日内 瓦等全球100多个地区设有办事 处和代表处。世界银行现任行长 兼董事会主席是美国人罗伯特· 佐利克,他是在2007年7月获美 国总统布什提名并经世界银行董 事会批准而上任的。
世界银行与中国
1980年4月15日,时任中国国 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在北京回 见来访的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 拉(Robert McNamara),表示中国 愿与世界银行展开长期合作。这 一历史性会见,开起了新中国与 世界银行合作的序幕。同年5月15 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决定恢 复了我国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 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三大 机构的代表权,中国正式成为世 界银行的一员。在其后1980年的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联合年会中,我国政府也第一次 派代表团出席。
1984年,世界银行对贷款方 式作了新的分类,它们是: ①特定投资贷款、②部门贷 款、③结构调整贷款、④技 术援助贷款、⑤紧急复兴贷 款、⑥联合贷款。其中, “特定投资贷款”的全部和 “部门贷款”的一部分,属 项目贷款,余者基本上属非 项目贷款。
技术援助和经济研究
• 技术援助:主要用于支持其项目贷款,因而 往往同建设项目结合起来进行。主要包括以 下措施: • 1、成立建设项目筹备机构; • 2、设立项目准备融通基金; • 3、提供专项无息贷款。 • 经济研究: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世界银行 十分重视社会经济调研工作,以便加深对发 展过程的了解,加强其制定政策的基础,支 持其贷款业务,以帮助发展中成员国加强自 己的研究能力。
世界银行的对华援助
• 世界银行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当中国 成为世界银行成员国时,全球1/3的贫困人口分布在中国。 因此,从世行与中国合作的第一天起,世界银行对华援助 的核心词就是“经济发展”和“减贫”。 • 从项目分布上看,世界银行的对华援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领域: (1)改善经营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推动中国的市场经 济转轨进程。这是世界银行与中国早期合作的主要内容。 (2)满足贫困地区和弱势群分析和政策咨询活动改善 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3)推进环境可持续发展进程,组织水资源管理、小流域治 理、污水处理等投资贷款项目和相关全球环境项目提高生 态环境质量。 (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提升国家长期经发展潜力的科教文化事业。
贷款特点
• 第一,贷款期限较长。按借款国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将借款国分为4组,每 组期限不一。第一组为15年,第二组 为17年,第三、四组为最贫穷的成员 国,期限为20年。贷款宽限期3~5年。 • 第二,贷款利率参照资本市场利率而 定,一般低于市场利率,现采用浮动 利率计息,每半年调整一次。 • 第三,借款国要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 • 第四,贷款必须如期归还,不得拖欠 或改变还款日期。 • 第五,贷款手续严密,从提出项目、 选定、评定,到取得贷款,一般要1年 半到2年时间。
中国与世界银行关系的未来发展
•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银行的帮助,世界银行也需要 中国的支持,我们希望在未来看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一 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组织中为全球的公共事业做出自 己的贡献。让我们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世界银行与中 国合作3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影 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国,这也 带来了新的责任、机会和期待。中国需要权衡如何在国际 体系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发挥最佳作用。在设 计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之策、确保稳定的全球增长、帮助 其他国家战胜贫困等方面,中国都可以发挥更大、更有效 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