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8 学科级别:一级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瞄准国际前沿领域和新技术,以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为目标,在现代电力传动系统、电能质量分析与电力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即现代电力传动及其故障诊断、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系统、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及鲁棒控制和复杂电气系统的信息集成和协调控制,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在电力系统、新能源、轨道交通自动化等领域从事科研工作和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
二、培养目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掌握坚实的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科学发展动向。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简介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为3年。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4年。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并组成以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组长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1.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阶段,应完成30学时的实践教学任务。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
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任务由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排,在每学期规定的时间内将安排研究生实践教学任务计划报学校审查备案。
教学实践形式主要包括本专科生课程的助教、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等,由带课教师负责考核。
读研前有一年以上教学工作经验者,经原单位证明和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研、科技服务或技术推广等形式的科研和社会实践,时
间一般安排在假期。
实践环节可以采用支教、参加“三下乡”活动(14天以上)等形式。
社会实践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总结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读研前有一年以上社会工作经验者,经原单位证明和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社会实践。
硕士生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工作。
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2.学术活动
研究生学习期间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鼓励有条件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参加学术活动次数应达到10次。
研究生本人在学位论文完成前,要就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内容作一次学术报告。
由指导教师和学位点对其学术活动进行考核并报学院存档,对考核合格者记学术活动1学分。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三学期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并力求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接轨;所选题目必须符合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2.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三学期完成论文的开题工作,未修满学分的不能开题;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其内容应当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与创新点、预期成果、实施方案与工作进度、主要参考文献等。
3.论文写作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第五学期末写出论文初稿,第六学期三月初完成论文正稿,学院在三月中旬组织论文预答辩。
预答辩之后,根据预答辩专家的意见修改后再按研究生处要求检测、送盲审。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论文应该逻辑严谨、论证有据、资料翔实、图表清晰、行文规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学位论文格式必须符合国家学位委员会和大学研究生处的具体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0字。
4.论文答辩
第六学期五月下旬到六月初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
5.发表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每位研究生必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注:必须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申请提前答辩者必须以第一作者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发表论文内容应与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内容一致。
具体要求参照《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
八、中期考查环节
1.中期考核
在第四学期4月-5月,学院根据学校文件《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试行办法》(修订),从政治思想、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课程成绩等方面,进行中期筛选。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在第五学期9月-10月,学院根据学校有关文件具体规定执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九、学位授予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按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并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发给全日制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十一、必读的著作、学术期刊
1. 主要著作
[1] 丁荣军, 黄济荣. 现代变流技术与电气传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李光琦.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第3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陈坚. 电力电子学.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程浩忠. 电力系统规划.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 [美]多尔夫, [美]毕晓普. 现代控制系统. 第11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6] 阮毅, 陈伯时.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 2010.
[7] 高景德. 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8] 陈衍.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 主要中、外文专业学术期刊
[1]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Th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
[2]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Th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3]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 The Power System Society.
[4]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5] 电工技术学报.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