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客家民居风水林

客家民居风水林

客家民居风水林
客家民居风水林
客家农村民房多为依山建造,屋后几乎都有一丛浓郁茂密的树林;纵然是在平坦的地形上建房,也要在屋后人造土坡(称作花台)上种植四季常青的各种竹木树林,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上百亩。

这些树林,大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有的是在单独的院后营造,大多则是以自然村落的后山成片营造,树龄已有几十乃至几百年了。

这些树林,起着固水土、挡风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保护房屋的作用,当地称为风水林,亦有称水源林。

这些风水林是神圣不可侵犯,受到严格保护的。

客家多于南宋末年辗转南迁而来,大都落户于山区。

诗云:“深山最深处,篱落自成村;结庐在山顶,圭窦而筚门。

牵牛天上出,鸡鸣林外闻;方知吾客族,住遍岭头云。

”他们在那里开荒种地、种植树木,艰苦创业;依山靠山,赖以生存,因而祖祖辈辈爱山而更爱树林。

他们把树林看成是希望的源泉,而把风水林的长势当成是村落盛衰的表征,故客家人对风水林情有独钟,推崇备至,爱护有加,世代相传,立下乡规民约,共同维护风水林的繁荣茂盛。

关于风水林,大埔随处可见,较有代表性的有:西河镇黄
堂已故知名侨领、大实业家张弼士于1900年建造的
“光禄第”大堂屋,依山而建,占地4700多平方米,屋后一片宽广的风水林;自然村落大面积的风水林如大麻镇的小麻村、湖寮莒村等。

田家炳的家乡高陂银滩村背头山上一片苍翠茂密的风水林,乃是建村以来不见衰败的树林。

长期以来,村民谁也不敢上山砍伐,自觉维护。

其能如此,其中有一段禁山的动人故事。

说的是从前,乡贤百畴公曾主持订立乡规,规定砍伐风水林者初犯罚戏一台,重犯者加倍处之等等条文。

事后,百畴公却支使媳妇进山打柴,村民纷纷告到百畴公跟前。

百畴公便遵规自认罚戏一台,并当众向村民赔礼道歉。

村民见百畴公不徇私情,执法如山,居然大义罚亲,哪个还敢冒此风险呢?自此人人遵规守法,代代相沿不辍,风水林遂能经年苍翠茂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