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的艺术特色

建筑的艺术特色


祭坛、桥梁、纪念柱、碑亭等建筑,它们虽然不像我们所熟知的建 筑那样具有室内空间,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一起,共同创造了室外 空间,——也就是城市中的空间。
天坛
宁波古桥——望春桥
组成建筑的虚实两部分是相依相存,互为表里。没有实体部分, 就围合不成有用的空间;没有有用的空间,实体就失去了存在的 意义。因此,空间是建筑的特殊语言,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本质 特征。
建筑空间是按照人们生活的需要组成有条理的空间序列。随 着人的移动,建筑空间序列不断展示出不同的空间组织和面 貌。
踏歌古岸的入村之景
建筑空间是按照 人们生活的需要 组成有条理的空 间序列。随着人 的移动,建筑序 列空间不断展示 出不同的空间组 织和面貌。
踏歌古岸的出村之景
踏歌岸阁内的风景
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埏埴以为器, “……埏埴以为器,当其 埏埴以为器 无有,器之用也; 无有,器之用也;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也。 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 无之以为用” 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
建筑最本质的功能要依靠内部空间去实现。虽然各个不同 时期的建筑风格,大都涉及内外部面貌的变化。但是,也正 是内部空间提供了庇护人生活的场所。所以,欣赏建筑不仅 要看外貌,更是要亲自走进建筑里面去,从内部感受它的不 同空间变化。
第一章
建筑艺术的特点
建筑是人类最不可缺少的生存空间环境。随着历史的脚步,当它衍 进成为一门文化,一门艺术的时候,建筑已不仅仅只是对生活的一 种需求和认知,而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其形式上的反映。
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
“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 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 艺术化; 艺术化; 两者在塔底分手,在塔顶会合。 两者在塔底分手,在塔顶会合。”
建筑必须首先考虑安全、采光、通风等实用的需求。但是,不同 的建筑类型,对科学和艺术的要求比重并不相同。如宫殿建筑,政 权威严的体现更为重要,它的舒适度及人性化则相对较弱。宝座并 不是舒适的坐具,大殿庄严有度而欠亲和,这和民居中的厅堂给人 提供的感受完全不同。
英国的白金汉宫
岳西店前镇某民居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法国作家/福楼拜
建筑不仅能供人欣赏,它更主要的是能供人使用。它具有艺术和科 学的双重性。 所以“适用、坚固、美观”三者的完美统一,一直是品评建筑的基 “适用、坚固、美观” 本出发点。
山 西
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 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 的木结构之一。八角九层, 高大挺拔,重楼叠檐,十 分雄伟华美。
建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实体,另一部分是由实 体围合而形成的空间。实体部分看得见,摸得着。如墙、 屋顶、天花和地面等等。一般人都认为这些实体部分代表 着建筑的主角。实际建筑真正的主角是由实体所围合而成 的具有使用功能的内部和外部空间。用墙、屋顶、天花和 地面等围合的内部、技术、艺术、哲学、历史 等各类学科,作为一种文化,它又具有时 空和地域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 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在影响着人们的居 住意识和居住行为,清晰地传达了文化价 值观。
建筑文化不但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在一定条件还是可以相互转化和影响的。在 一定时期,由于国家贸易、政治甚至战争都会促使各国文化的交流。中国的唐宋 文化就影响了东方的日本和朝鲜,所以三国在建筑结构体系、外在形式上都有相 似之处。
韩国的景福宫
日本的桂离宫 中国的故宫
在历史上,建筑设计者有很有 是多学科知识的奇人。如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拉菲尔这些画坛巨 匠都有过杰出的建筑创作;而黑 格尔、歌德等也以他们独特的视 角在建筑历史的科学领域留下过 足迹;罗丹虽以雕塑家而闻名于 世,但其对哥特式建筑的分析也 甚为详实。他们自身的多才多艺 为他们理解建筑这门综合性学科 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应 县 佛 宫 寺 释 迦 塔
每层的中央大厅能 安置佛像,供人膜 拜;每层的外廊栏 杆又能供人凭栏远 眺,所以从建成至 今九百多年一直倍 受人们欢迎和赞扬。
威尼斯总督府
总督府的主要成就在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立面最高约25米,分 为二层。第一层券廊,圆柱粗壮有力。最上层的高度约占整个高度 的二分之一,除了相距很远的几个窗子之外,全是实墙,墙面用小 块的白色和玫瑰色的大理石片贴成斜方格的席纹图集,没有砌筑感, 从而消除了重量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