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论文题目: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号:*****************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11人力资源管理(1)班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4年05月20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摘要】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公平与效率的使命。
文章简要阐述了当前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制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对策0.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及特点1.1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出现,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不仅覆盖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还将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职工覆盖进来。
“2012年我国将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其中城镇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要达到3.05亿人。
新农保、城镇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要达到3.6亿人、4.75亿人、1.82亿人和1.42亿人。
同时,将研究探索建立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登记管理制度。
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亿人、4.73亿人、1.43亿人、1.77亿人、1.39亿人。
【9】”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使老年、失业、患病、工伤等低收入社会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
1.2建立了多方共担的筹资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由企业、职工个人和政府共同负担,其中,企业和职工各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
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弥补地方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养老金支付缺口。
2000年,国务院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减持国有股及其他方式筹集社会保障的战略性储备资金。
多方共担的新机制的建立,拓宽了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也增强了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
1.3创新了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
社会统筹部分按社会平均工资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依据个人账户累计额计发。
基本医疗保险也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缴费的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0%划入个人账户,主要用于个人支付门诊费用;单位缴费的其余部分形成社会统筹基金,主要解决住院医疗等大病费用。
1.4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国95%以上城市街道建立了劳工保障工作机构,为企业退休人员和低保对象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
这项工作的开展,减轻了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也为社会保障对象更好的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全国所有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都已经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多万城市贫困人口被纳入保障范围。
2、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据证券日报报道,社保制度隐藏的“投资体制缺位”等诸多问题逐渐暴露。
尽管养老金绝对金额连年上涨,但退休后相对收入水平在下降,养老金工资替代率连年下滑。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从推出社保制度至今20多年,以CPI涨幅为参考进行计算,养老金潜在损失超过1000亿元;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涨幅参照计算,损失金额超过1万亿元。
他表示,如果养老金投资继续缺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对社保制度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但考虑到养老保险有2000多个统筹单位,目前五险基金都是分开管理的、再加上新农保和新农合,全国2000多个统筹单位里实际有上万的资金池,这给投资运营带来巨大困难”【1】。
2.1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较窄、城乡发展失衡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主要覆盖城镇企业职工,而广大的农民则以自我保障为主,其覆盖面只有2%,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的社会保障费支出也只占总额的11%,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很突出。
鉴于此,构建一个覆盖面较为广泛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就显得非常重要。
2.2统筹层次低、制度被分割目前,全国有近2000个统筹单位,形成了统筹单位内各自为政、区域自治和统筹单位间无法联接、协调和共济的分割格局。
其结果,不仅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存在制度公平问题,而且地区之间保障水平和筹资责任也失衡,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和携带,无法适应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2.3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和管理上存在缺陷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法不科学。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办法是现收现付制,即当前的基金收入完全用于当前的给付。
这个办法最大的缺陷是存在社会保障负担的代际转移问题。
而且,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主要靠行政手段、缺乏规范性。
在基金的管理上也存在缺陷,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来源构成和循环运转等管理较为混乱,也缺乏财政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2.4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监督我国目前对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职能监督逐渐弱化。
从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上看,应有的财政监控管理也非常乏力。
主要表现在:社保资金既未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也未实行财政部的统一管理;对财政部下拨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尚未建立一套统一完整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财务会计制度,致使各地各部门执行的会计制度各种各样。
因此,在社会保障改革的过程中,社保基金被挤占、挪用、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降低了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益,还造成相当部分基金的流失。
为此,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障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管理机构的内部控制非常重要。
2.5立法滞后在我国,除1953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可视为社会保障立法外,还没有第二部社会保障法律。
虽制定了规定和条例,但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
首先,规定和条例不具备法律的权威性,执行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
其次,有的规定或条例规定得较早,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最后,有的规定和办法具有明确的临时性,即权宜之计。
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康发展。
2.6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需要完善政府目前在农村推行的保障项目实质是社区保障,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社会保障的性质。
无论是农村医疗保健制度、或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同时农村保障项目的管理混乱,不够科学与规范。
管理体制不顺,表现为政出多门,管理多头;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成本高、基金运营不合理,保值增值程度低。
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不平衡、农村地区各社会保障项目发展不平衡。
现行农村保障项目的推行带来了许多副效应。
如加重了一些地区的农民负担、加剧了社区之间的不平等与“壁垒性”等。
3、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对策3.1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一要适应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式变化的格局,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二要适时改革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既适合机关、企业、事业单各自特点,又相互衔接,便于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7】。
三要根据城镇化的进程,研究制定适应农民工就业特点和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适时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首先解决他们在工伤和大病医疗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探索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试点”【4】。
3.2加强基金筹集和基础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是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必须依法强化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缴,加强缴费基数的审查与稽核,建立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的诚信制度,做到应缴尽缴。
进一步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加大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资金投入,逐步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到15%-20%,并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制度。
同时,采取包括划转部分国有资产等多种形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大社会保障储备基金。
3.3财政部门加强对社会保障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财务会计管理是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管好用好保障资金,实现其保值增值的前提。
目前我们还未能建立一套统一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财务会计制度。
因此,各地在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执行的制度各不相同,这种状况极大地妨碍了政府和社会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审计和监督。
因此,财政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全面地社会保障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3.4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要抓紧制度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
同时严格执法监察,加强社会保障宣传,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提高用人单位依法参保缴费的自觉性,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为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3.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得以健康发展,必须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上下功夫。
在宏观管理上要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范,消除“多龙制水”、条块分割的状态,由政府组建社会保障委员会领导管理,负责编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划、收支标准、实施办法,指导地方组织实施具体保障项目,监督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经营和发放等。
在具体执行上要依靠基层政权组织及群众性管理组织,分级分类负责各地区的具体社会保障事物的管理、执行、监督,努力建成分工协作的社会化、法制化的社会保障网络。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依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确保基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从法律上确认农村社会保障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性质、对象、内容标准,规范农村社会保障执行者的职责和参保者的权利和义务。
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8】。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经济社会制度,直接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调控的加强,牵动着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它能够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