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高中地理第三册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PDF打印版)

上海高中地理第三册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PDF打印版)

上海市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
1
(2)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表现为:
(1)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千差万别的地理环境;
(2)人类在利用、建设环境时,必须因地制宜、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6、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有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

7、地带性规律又分为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等基本规律。

【知识点二】:专题2、纬度地带性(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习要求】:
④理解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⑩比较不同自然带的特征,分析成因
⑫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知识梳理】
1、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组成要素具有按纬度变化方向发生变化,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状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有规律的更替。

2、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3、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从赤道至极地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温度带。

4、在热量分配和水分共同作用,自然景观沿纬度变化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和变化,在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较典型。

5、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大致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自然区划单位。

6、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是各地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7、以植被类型为标志,划分世界陆地自然带,具体分布图见课本P6 图1.3(牢记),(各自然带特征见课本P6-P8)。

8、自然带的形成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与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9、土壤的纬度地带性特征(见课本P9)。

10、纬度地带性的成因: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所致。

2
11、社会经济以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为物质基础,受纬度地带性影响较明显(课本P9)
12、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作用的纬度地带性(见课本P10表1.1)
【知识点三】:专题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学习要求】:
⑤理解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知识梳理】
1、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从沿海向内陆,大体按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的现象,总体上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的带状分布特征。

2、自然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

3、在盛行风从沿海向内陆的吹送下,降水量和湿度变化的基本趋势是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沿海湿润,越向内陆越干燥。

4、一般而言,沿海地域的日较差、年较差较小,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内陆地区温度的日较差、年较差较大。

5、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最为典型,依次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详见课本P12图1.15)。

6、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是由盛行风向和距海远近造成的。

7、北美大陆的东中西部的环境差异(见课本P13图1.16);
8、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影响农业生产布局,表现为空间地域上种植业、牧业的分布(见课本P14)。

9、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见课本P14)。

【知识点四】:专题4、垂直地带性
【学习要求】:
⑥理解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知识梳理】
1、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高度递变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2、垂直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各地理要素随高度有规律的变化,造成自然景观随高度更替。

3
3、自然景观随高度变化的状,直接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相对高度相关。

一般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高的山地,其自然景观垂直变化越丰富。

4、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气温,气候干燥,雪线也随之升高,反之则雪线降低。

降雪量大,雪线高度降低,反之,雪线上升。

5、山地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地理景观的垂直分异。

6、由于形成垂直地带性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引起的,因而地理景观的垂直分异与沿纬度地域分异有一定相似性,但变化节奏与纬度分异快的多。

【知识点五】:专题5、非地带性
【学习要求】:
③分析非地带性现象的形成
【知识梳理】
1、地带性包括纬度地带性、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地带性以外的地域分异统称为非地带性。

2、根据成因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主要由以下几种:(见课本P22-P23详解)
●地壳物质组成引起的非地带性
●海陆分布引起的非地带性
●地形起伏引起的非地带性(巴塔哥尼亚高原、东非高原详情见课本)
●局部环流和洋流引起的非地带性
●地壳运动引起的非地带性
●局部水分变化引起的非地带性
【知识点六】:专题6、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的地域分异
【学习要求】:
⑦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早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

【知识梳理】
1、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个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见课本P26图1.3牢记)。

2、东部季风区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详见课本P27-P28)。

4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南北热量差异较小,而东西方向干湿差异明显(见课本P28)。

4、青藏高寒区(详见课本P29)。

5、绿洲农业、高原牧业和高寒农业(详见课本P31)
【当堂练习】
见试题汇编P129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