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低段规则意识的培养

小学低段规则意识的培养

小学低段儿童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田成英
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是一个大转变,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转变,也是思维和意识的转折。

很多孩子刚进入一年级,都没办法适应受约束的生活。

很多父母总想“树大自然直”,认为孩子还小,人又机灵,对他们不好的行为也不管,总认为让他自由发挥是比较好的。

等孩子大起来就会懂事的。

可是,这些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内容增加了,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了。

每天要认那么多的字,回家还要写枯燥乏味的字,算那么多算术题。

多数孩子都不能完成。

因为在之前有的孩子可能都没写过家庭作业。

一下子都难以接受,而且他们也没有写作业的习惯,每天都要老师家长一再的提醒,帮助完成作业。

除了学习以外,更让老师头疼的是他们的行为举止。

比如书或作业本忘带、上课了他才想起要上厕所、没有课堂意识,在课上随意走动、一会儿又把同学的铅笔盒弄坏等等不良行为。

针对这样的一些情况,我谈谈小学低段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班规,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班规,以此来培养小学低段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个班的班训也很重要,当然制定了班训,也不一定孩子们都能做到,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根据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一些特点,我们班就制定了这样一个班训:“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为了让孩子有进步,有成长。

改变自己的恶习,每天早上早读下课,让全
体学生起立,高歌齐呼班训,这样大家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感染。

让那些自卑、紧张、胆怯、拖拉的情绪被敢走,虽然那些恶习还会回来,但通过长期训练,孩子们还是受感染了。

以前那些爱乱扔垃圾的行为也几呼没有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作为一个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当然也少不了一个规范的管理制度,班规的选择也很重要。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当差,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

不能硬巴巴的给他们制定规矩,比如:“打人的怎么办,没交作业的又怎么样等等。

”这种强加给孩子,他们厌倦这种生活,可能犯了错,就不敢来上学了,怕老师惩罚,回家后又怕父母骂。

这样一来,孩子更不喜欢读书了,不好的恶习也没有改正过来。

根据这样的一些情况,我们班制定了这样的一个班规:“我想身体好,跳绳跑步加眼操。

我想有礼貌,主动鞠躬并问好。

我想学习好,专心学习勤思考。

我想环境好,不摘花草不乱扔。

我想有朋友,小事不能太计较。

”从身边的小事,从我做起,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当我的孩子犯错误时,我不是一味的骂他们,打他们。

而是心平气和的、从另外一个角色和他们走在一起,就像好朋友、好姐妹似的,和他们交谈着内心的真心话。

通过交谈我了解了他们犯错的原因,错在哪里。

然后再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其实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他们会犯错误也不是故意的,在幼儿的时候,有父母的溺爱,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

就这样引来他们不好的行为习惯。

遇到事情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好。

这个时候就要犯错误了。

我们作为老师,
只能用真心对他们。

围绕我们的班规,对照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正确的引导,树立“好形象”的意识。

而班规也不只是学生的,更是老师的!教师的身教要远胜于言教。

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言教,而忽视了身教对学生的影响,那这个班级肯定很难成为真正优秀的班级。

“其身正,不令虽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我们教师也经常在说,要注重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小学低段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新世纪的今天,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重视语文、数学。

再不培养孩子德智体美的能力。

他们会落后的,我们的国家也会落后的。

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比如主题班会,就应该每周都上一节,根据你班上的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

通过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恶习,提高孩子们的能力,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像本学期我们的活动就比较多,但我感觉每一次活动孩子们都进步了不少,特别是最近的体操比赛,因为是集体活动,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在练习中,我就看到那些做的好的孩子经常因为操做的不好的或没有认真做的那些孩子生气。

孩子跟孩子生气就不一样,他们走的比较进,相互了解,说话也比较直。

甚至有孩子还说拜托你认真点好不好,我们可不能因为你而输哦。

那些孩子也有觉悟,我看到了,他们在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

他们是一个集体,他们的集体荣耀感增强了。

那些原本无所谓奖不奖的同学也认真了起来。

在平时,班主任要随时掌握班上的情况,开展不同的,有目的的,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
才。

在体育课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啊。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可以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改变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欢愉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

通过情境的创设,实施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沉浸在一定的情境氛围内,使少年儿童寻求现实生活场景,与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通过游戏中情境的创设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并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习田径、球类等项目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环境中培养小学低段孩子的规则意识。

规则是遵守秩序的保障,对规则的崇尚与遵守就一个人而言,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一个班级而言是一种良好的班风,就一个学校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氛围,就一个团体而言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规范。

在一个大家都遵守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因此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最好条件。

孩子们早上来的早,而我们班的班主任也比较早,她走进校园,首先就是去看看她的孩子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有没有在耍。

她一直都是这样严格对她的孩子们,视他们为自己的孩子。

通过长期努力,现在他们已经是二年级了,这些孩子很乖,早上来了就是在教室读书,背书。

学习环境有了,学习氛围也有了,学生学习的规则意识也有了,而且这位老师很努力,从一年级孩子们进学校那天起,她就很耐心地教育着他们,跟孩子们说,孩子,你们长大了,以后每天都有一件事
要你们做的哦,那就是放学回家要先把家庭作业写好,才能去玩。

在老师与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这个有规则的活动同学一直持续到今天。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行的,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是一长期的过程,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老师们加油哦!
4、给孩子树立榜样,在愉悦中培养小学低段孩子的规则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精神奖赏的功效远远大于物质奖赏的功效,对于同学们遵守规则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宣扬,比如:“在教学中,对做的好地孩子我常常对他们,你真行!你真棒!你做的真好!你真了不起!你真乖!你一定行!等等赞美的话。

”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而榜样的挖掘和学习是不可忽视的,遵守规则方面,注意把遵守规则好的同学作为榜样的学习,一方面,让孩子受到表扬的愉快,另一方面让普通学生形成只要认真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表扬的意识。

小孩子嘛,他们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根据他们的心里特点,他们一定会模仿做的好的,甚至模仿老师,我们要根据儿童模仿规则的习惯,在儿童身边树立起遵守规则的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小学低年级儿童学做遵守规则的榜样.学生规则意识增强后,就会把遵守规则的行为从班规,校规延伸到自己的校外生活中去.
5、惩罚分明。

在成功与失败中培养小学低段孩子的规则意识。

教育虽然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手段,但是一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所以,适当运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儿童从他律到自律。

适当的让儿童受到一些自然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
的限度,还要与说理与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老师的爱意。

重要的是给低年级儿童形成一种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惩罚的心态,形成一种遵守规则的意识。

总之,要培养好小学低段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