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臧克家的爱情诗创作Abstract:Zang Kejia is a poet with strong senses of delicate beauty, who regards love, friendship and poem as three main arches elevating people’s lives, yet he himself is unwilling to labor his inspired mind into writing love poems. Going thro ugh Zang Kejia’s collections of poems, love poems are seldom to be found, and most of them are listed in supplement collections, which means love poems are not mainstream in Zang Kejia’s writing. For a long time, scholars studying Zang Kejia are mostly concerned with those poems depicting rural lives, revealing the dark side of society and satirizing politicians (this is why he is called “poet of the peasants” or “evolutionary poet”) , but seldom pay attention to his love poems which are full of refreshing,delicate and gentle beauty. This neglecting in the study of Zang Kejia’s love poems is a pity.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decodes Zang Kejia’s love poems under three categorie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of his reluctance in writing love poems from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ideology.Key words: Zang Kejia; love poems; Life experience; poem selection criteria摘要:臧克家是一个充满灵秀之气的诗人,一个把爱情、友情和诗当作“生命的三个抓手”的诗人,然而他却不愿意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抒写爱情。
在臧克家的诗集中,爱情诗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大半被收入《集外诗集》,也就是说,爱情诗不作为臧克家的主流诗歌。
长期以来,研究臧克家的学者们所关注的也多是其描写农村生活、揭露现实黑暗的诗歌以及政治讽刺诗(并因此而称其为“农民诗人”或“革命诗人”),却很少留意臧克家诗歌中清丽、优美的一面,很少注意臧克家笔下的爱情诗篇,这种忽略是不应该的。
本文将把臧克家的爱情诗分为三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读,并从臧克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入手,分析臧克家不愿写爱情诗的原因。
关键词:臧克家;爱情诗;生平经历;选诗标准1.臧克家的唯美诗情臧克家是一位才华横溢、情感细腻的诗人。
试看以下一篇诗作:“夕阳里载一船云霄,静波上把冷梦泊下,三月里披一身烟雨,腊月天飘一蓑衣雪花。
一支橹,曳一道水纹,驶入深色的黄昏,在清冷的一弦星光上,拨出一串寂寞的歌。
”(《渔翁》)1这首语言精致、格调凄美的诗歌并非出自浪漫才子徐志摩之手,也不是《雨巷》的作者戴望舒的手笔,而是臧克家的名作之一。
类似《渔翁》一诗,臧克家的很多诗篇中都有着灵光闪现的部分,透过这些诗句,我们能读出臧克家细腻唯美的诗心。
例如:“人们提着鱼散了阵,把他剩给了黄昏。
”(《贩鱼郎》)2“细的香风飘在衣角,地衣上的花朵开满了爱恋。
”(《神女》)3“你要问什么?问清明时节纷纷细雨中,长堤上那一行烟柳的濛濛?还是夕阳下,春风里,女颊映着桃花红?问炎夏山涧沁出的清凉,黄昏朦胧中蝙蝠傍着古寺飞翔?”(《答客问》)4“秋是怀人的季候。
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月光穿过纸窗来。
”(《老哥哥》)5从上文所引的几段诗歌(或回忆性散文)中,我们分明能读出臧克家细腻的情思和唯美的诗心。
有如此才情的诗人却声称不愿抒写爱情这一人类最美丽的情感,其原因究竟何在?那么臧克家是否真的没1《渔翁》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臧克家(著).《烙印》[M].华夏出版社,2009.P332《贩鱼郎》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臧克家(著).《烙印》[M].华夏出版社,2009.P133《神女》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臧克家(著).《烙印》[M].华夏出版社,2009.P244《答客问》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臧克家(著).《烙印》[M].华夏出版社,2009.P46有写过爱情诗呢?2.臧克家笔下的爱情诗篇爱情是文学亘古不变的母题之一,想在作品中完全回避这一内容是很困难的。
臧克家说他不写爱情诗,是指他不把新诗当作抒发个人爱恨情愁的工具,不常写或者很少写爱情诗。
在臧克家的一小部分诗作里,我们还是能够捕捉到爱情的影踪。
这零星的几首爱情诗按照具体的内容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爱情的现实关照,或者说是写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爱情。
例如:“爸爸驾起鱼船出海去了,留下她一个把家门守望,凉棚下,手拿一本识字课本,我知道她的心并不在书上...........。
一个年青的渔人在沙滩上晒网,来来回回鱼网总拉不平,两双眼睛一碰就发光,我知道他的心并不在鱼网上......................。
”(《她和她》)6“哥哥请假回来探亲,家里的亲人,放下了那条悬挂的心,自从出了门,没有音信回来,今天,他的身子,是几年来寄到的第一封‘家信’。
他的口——一条小河,淙淙地流,母亲坐在纺花车旁,象坐在梦中,弟弟刚从坡下抽回身,锄头躺在怀里,大家静听着他,象静听别人替自己读一封‘家信’。
小孩子,在大人空隙里穿梭,欢喜而又畏怯地,用一只好奇的小手,向爸爸腰间的短枪偷摸;他的女人,脸上烧着火,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在他的周身..........................7“一间破土屋,夜晚漏星光;两口人的生活,转在洋车的双轮上。
溜眼波...。
”(《他回来了》)远处有座招手,列开架势他赶快放步;慌忙递条手巾来,她忘不了那阵阵汗雨。
她望着一阵8这类爱情诗或灰雾,迷了车影,在拖长的那串脚步下,她的心开放了疼爱的花..........。
”(《爱》)写年轻恋人的爱意萌动,或写夫妻久别重逢后的羞怯与喜爱,或写贫贱夫妻之间的关爱、怜惜。
感情朴素真挚,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很含蓄、很真实,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现实意味,然而却缺乏爱情诗应有的浪漫气息。
可以把臧克家的爱情诗与卞之琳的情诗做一下比较:“我要有你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
你真像镜子一样地爱我呢。
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鱼化石》)9“……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无题一》)10这种婉转哀怨、缠绵悱恻之情在臧克家的爱情诗中是找不到的。
第二类是在诗歌中直接表达诗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和感受。
在臧克家的《集外诗集》中有这样两首短诗:《爱情——生活小辑之二》:“爱情是火,它以高度的热,吸引着玩火者。
它燃烧着年轻的血液,它烘烤着,狂欢和悲伤蒸发出来的眼泪。
它和失眠的眼睛,作长夜的对照,叹息、焦灼、绝望,是它吐出来的火苗。
它给人身上,烙满了创疤,然后熄灭了——残留下冷灰一把。
”11《情书——生活小辑之三》:“情书,是一篇烂调的文章,是一通魔咒,是一个动人的谎。
”12这两首被臧克家编入生活小辑组诗的短诗,直接表达了臧克家对爱情的悲观失望以及不信任的情绪。
臧克家之所以对爱情有这样的理解,可能和他的情感经历有关。
在回忆性散文《我的诗生活》中,臧克家这样写道:“在私人生活上,两次爱情的悲剧,使我根本上推翻了爱情(美丽的谎!)”13,“爱情(我付给它了多少赤心和诗的热情!),完6《她和她》(《海滨杂诗》)臧克家.《臧克家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P3047《他回来了》臧克家.《臧克家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P1658《爱》冯光廉、刘增人(编)臧克家(著).《臧克家集外诗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P709《鱼化石》卞之琳(著).《十年诗草(1930-1939)》[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P5710《无题一》卞之琳(著).《十年诗草(1930-1939)》[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P6611《爱情——生活小辑之二》冯光廉、刘增人(编)臧克家(著).《臧克家集外诗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P12612《情书——生活小辑之三》冯光廉、刘增人(编)臧克家(著).《臧克家集外诗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P127了,剩一心悲痛。
”14臧克家对个人的情感经历讳莫如深,我们只能从他的回忆录和冯光廉、刘增人编写的臧克家生平文学活动年表中略知一二。
臧克家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曾经为了一个乡村的姑娘“痛苦得几乎不能活下去”,祖父得知后,便用“青蚕栖绿叶,起眠总相宜,一任情丝吐,却忘自缚时!”的诗句教育他。
臧克家的这段初恋不知如何告终,但想必留给他的酸楚要多于欢乐。
1928年,24岁的臧克家与王统照的本家侄女王惠兰(字深汀)结婚。
臧克家在《我的诗生活》中写道:“爱情,蛛网一样捕捉了我这个可怜虫,然而..不久我就结婚了。
”15“然而”一词表明这次婚姻可能并非出于诗人之愿。
1938年3月臧克家与王惠兰离婚。
这段仅维持了十年的婚姻生活为何告终不得而知,臧克家在《诗与生活回忆录》中仅用“关系破裂”一笔带过。
不过可以猜想得到,这次婚姻的变故大概是臧克家所谓的“爱情悲剧”之一。
1942年,38岁的臧克家在重庆与郑曼结婚,这次婚姻维持到了最后。
爱情是激发诗人创作的一个诱因,对爱情感到痛苦和失望的臧克家显然没有受到它的鼓舞和激励。
但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臧克家为何不愿写爱情诗。
卞之琳苦追张充和而不得,饱尝失恋之苦,却写下了《断章》、《鱼化石》这样广为传诵的爱情篇章。
除了这两类爱情诗之外,还有零星的几首诗隐约抒发了臧克家自己的爱情感受。
其一是1932年2月创作的《别》:“把惜别的话留在心底,叫眉头传达我的意思,她的眼睛回答我:‘爱,不要弄错,看够多么好,那向圆的缺月。
’她去了,我象个小孩子丢了件心爱的玩具,默会着她的影子,一刹清醒,一刹又模糊,清醒时象静水笼着碧山的影,模糊时象醒后强追隔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