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细胞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20
非组蛋白功能
1. 参与并调控基因表达
参与基因复制、转录及核酸修饰的酶类(如各种 DNA 和 RNA聚合酶等) 参与转录调控的蛋白质
2. 维持染色体的高级结构
非组蛋白中的核基质蛋白对于维持染色体的高级结构 是必不可少的
21
从DNA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一级结构:核小体串珠结构 二级结构:螺线管
30
核小体串珠状模型
31
染色体的包装 ——超螺旋结构
螺线管纤维(solenoidal fiber) ——染色体DNA二级包装 由6个核小体盘绕形成一种中空螺线管,其外 径为30 nm,因此,螺线管的形成使DNA一级 包装又压缩小6倍 若以充分伸展的DNA双螺旋论,每个螺线管包 含了408 nm(6×68 nm)长度的DNA链,而 每圈螺线管的长度几乎等于核小体直径,即 11nm,故染色体的二级包装相当于将DNA长 32 度压缩了近40倍
氨基酸 残基数
215 129
分子量 23,000 13,960
H1
H 2A
H 2B
H3 H4
16 10
11
6 13
14
13 13
10
1.7 1.8
2.5
125 135
102
13,774 15,342
11,282
16
富 Arg
组蛋白
组蛋白的等电点(pI)在7.5-10.5之间,所含的强极性 氨基酸使组蛋白带上大量电荷,成为组蛋白与DNA结合 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化学力之一
34
染色体的包装——超螺旋结构
三级包装后,DNA链被压缩的程度仍远远不足 以形成能被细胞核容纳的染色体,因此,环状 螺线管纤维需进一步包装
经各级包装后染色体DNA总共被压缩了数千倍 (8100多倍)
35
36
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1.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具有许多复制起始点, 而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2.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于 细胞核内, 除配子细胞外, 体细胞内的基因的基因组是 双份的(即双倍体,diploid),即有两份同源的基因组 3.真核细胞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一个结构基因经过转 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再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 4.大部分基因含有内含子,因此,基因是不连续的(断裂基 因,split gene) 5.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的区域,存在大量重复序 列,重复次数可达百万次以上 37
核小体:染色体DNA的一级包装 由直径2nm的DNA双螺旋链绕组蛋白形成直 径11nm 的核小体 “串珠” 结构,若以每碱 基对沿螺旋中轴上升距离为 0.34 nm计, 200bp DNA(一个核小体的DNA片段)的 伸展长度为 68 nm,形成核小体后仅为11 nm(核小体直径),其长度压缩了6-7倍
11
基因连锁和交换规律
Morgan:发现了伴性基因,总结出了遗传学上著名的 基因连锁(linkage)和交换(crossing-over)规律 通过测定连锁的回交试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排列的事实 产生了遗传学上最早的基因定位线性遗传图
12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
DNA 蛋白质 RNA
二者均成对存在,且其中的每个成员分别来自父、母 亲代 产生配子时,配子只含“遗传因子”(等位基因)中 的一个或染色体对中的一条 非等位基因及非同源染色体均可自由组合到配子中 在上述基础上,Sutton和Boveri(1902-1903)提出 了染色体遗传学 认为:染色体是“遗传因子”的携带者
24
核小体的研究(二)
用小球菌核酸酶处理提取的染色质,可得到单个 的核小体颗粒 对染色质进行酶解处理,通过凝胶电泳鉴定,发现:产 物是一系列不同长度的DNA片段,且这些片段之间有一 个200 bp左右的“阶差” 对核小体多聚体的研究,获得的结果是:相邻多聚体之 间的DNA“阶差”等于核小体单体中的DNA长度(200 bp 左右),且多聚体分子量总是单体分子量的整倍数 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核小体单体,对其中的蛋白质进 行化学分析得知,每一个单体中含有H2A、H2B、H3和H 254 各二分子(它们构成一个八聚体),H1一分子
40
中度重复顺序
中度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
万(<105)次的重复顺序中度重复顺序。
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在不同种属之间差异很大, 一般约占10-40%,在人约为12% 大多不编码蛋白质。其功能可能类似于高度重复 顺序。但有些中度重复顺序则是编码蛋白质或 rRNA的结构基因,如HLA基因,rRNA基因, tRNA基因,组蛋白基因,免疫球蛋白基因 41
是非组蛋白中一群较丰富而不均一的蛋白,富含Asp、 Glu等酸性氨基酸,为酸性蛋白质 分子量一般≤3.0×104,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迁移 率很高
在高等真核生物中,HMG可以分为3大类,即HMG1/2、HMG-I(Y)和HMG-14/17
已经明确其中的一些蛋白质(如HMG14/17)在转录 活性区含量丰富,可以认为是参与转录调控的蛋白质
大肠杆菌约 每 30 分 钟 分 裂 一次,其中大 约 29 分 钟 花 在 复 制 DNA 果蝇的胚胎 细 胞 周 期 只 有8 分钟 大部分成长 中的动植物细 胞 要 花 10 - 20 个小时才分裂 完毕
6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体细胞增殖
有丝分裂(mitosis)方式
染色体对自身复制 姐妹染色体(sister chromatid) 姐妹染色体一分为二进入子细胞
44
中度重复顺序——Alu家族
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中度重复顺序 家族,平均每5kb就有这样的结构 每个单位长度中有一个限制性内切酶Alu的切点 (AG↓CT)
中度重复序列 middle repeated sequence
Alu家族 KpnⅠ家族 Hinf家族 rRNA基因 多聚dT-dG家族 组蛋白基因
42
中度重复顺序
短分散片段(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SINES)
• 重复顺序的平均长度:约为300bp • 在基因组中排列方式:与平均长度约为1000 bp 的单拷贝顺序间隔排列 • 拷贝数:10万左右 – Alu家族 – Hinf家族,等
组蛋白对染色体中DNA的包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8
非组蛋白 (non-histone protein,NHP)
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其它蛋白质 是一大类种类繁杂的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估计总数在
300-600 之间
分子量范围为7-80kD 等电点为3.9-9.2
19
高迁移率蛋白群 (high mobility group, HMG)
核小体的组成
八聚体
核心颗粒
(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
140bp DNA,缠绕1.75圈
连接区
60bp左右DNA片段+H1组蛋白
28
染色体的形成——超螺旋结构
染色体的形成实际上是细胞核DNA在核
小体的基础上经多层次的进一步结构变 化, 形成更高层次的超螺旋结构
29
染色体的包装——超螺旋结构
7
细胞分裂
8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生殖细胞增殖
减数分裂(meiosis)方式 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新的子代细胞而产生生殖细胞─配 子(精子或卵子),配子只含有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数 配子结合成合子后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个来 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9
减数分裂
10
染色体与“遗传因子”极其相 似
根据所含碱性氨基酸的相对比例划分为三种类型:富精 氨酸组蛋白(H3和H4),稍富赖氨酸组蛋白(H2A和H2B) 及极富赖氨酸组蛋白(H1)
17
组蛋白
五种组蛋白的氨基酸全顺序均已确定。 H3 和 H4 的 序列在各种属之间极少有差异,这种生物进化上的高 度保守性预示着其功能的重要性。其它三种组蛋白在 不同种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核小体结构
核酸酶酶解实验结果:
核小体由核心颗粒(core particle)和连接 区DNA(linker DNA)二部分组成
核小体单体被小球菌核酸酶处理后,随着时间延长, 其降解产物(DNA片段)会逐渐缩短,从 200 bp降 至 146 bp至此变为很难进一步降解的稳定状态
26
核小体结构
染色体的包装——超螺旋结构
环状螺线管:染色体DNA的三级的包装 电镜显示,由螺线管纤维缠绕在一个由某
些非组蛋白构成的中心轴(central axis) 骨架上形成的。这显然使螺线管纤维得到 了较大程度的压缩
33
Chromosome
solenoidal loops
Central axis
真核细胞基因组 结构与功能
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研究的历史背景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核小体的结构
2
染色体研究的历史背景:
1865年,Mendel(奥地利)历时八年,完成 了植株(豌豆)杂交试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 二个著名遗传学定律: 分离定律 独立分配定律 “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是 Mendel 定律的基本思路,每一植株的各种相对性状都 来源两个相同的“遗传因子”,它们有显性和 隐性之分, “遗传因子”含义是指决定遗传 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14
组蛋白(histones) ——染色体中的碱性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