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网络协议及IP地址-16页PPT资料
网络协议及IP地址-16页PPT资料
0~255
组成:网络地址部分+主机地址部分
子网掩码:用来表示IP地址中哪部分是网络号,哪 部分是主机号。即将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 地址两部分。因此子网掩码也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 使用。
IP地址分类
按子网掩码中的网络号、主机号的多少分类,网络号多,则主 机号少;主机号多,网络号就少。共分为A、B、C、D、E五类。
网络层:解决“跨”网络的数据通信问题。
OSI参考模型
传输层:在信源与信宿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 输通道。
会话层:回话层协议维持两台计算机上的两 个实体之间的交互过程。
表示层:对通信双方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数 据的“表示方式”加以约定。
应用层: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直接面向用 户。负责两个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C类地址:第一段到第三段为网络地址,其中第一段地址 的取值范围为192~223。第四段为主机地址。适用于计 算机少的小型网络。该类地址的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想一想
199.122.55.6、165.72.1.15、 10.1.1.1分别属于哪一类地址?
IP地址申请
ICANN(因特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 负责管理因特网IP地址及域名,网址: 、。
国内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地址: cnnic。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网络协议及IP地址
达州市一中 贺 飞
邮政系统
写信人
有协议
收信人
有协议 有协议
协议分层的思想
每层协议都有各自特定的功能。 下一层协议为上一层协议提供服务,上
一层协议的功能建立在下层协议的基础 上。
OSI模型——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标准
OSI参考模型:(P37)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那就重来一遍吧!
嗨!出错了!
IP(网际)协议
主要保证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子网1
子网2 子网x
子网n 子网y
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因特网上计算机的唯一识别标识 IP地址由4字节二进制数(32位)构成
10000001 00101101 01011001 00000010
格式:129.45.89.2
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世纪80年 代初制订,主要目的是将复杂的网络问题具 体化、简单化。
使不同的计算机都能方便地互联通信。OSI参考模型应用程序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应用程序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数
据
传输层
网络层
Sess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文件传输协议)、SMTP(邮件传输 协议)
TCP(传输控制层)协议
负责保证数据按次序、安全、无重复地传递。
报文
分割
数数 数 数 据据 据 据 包包 包 包 43 2 1
由IP协议给数据包 加上目标地址信息
数 数 数 数 报文
据据 据据 包 包 包 包 组装 3 1 24
数据包传送由
IP协议负责
TCP检查
TCP/IP协议——因特网的互联基础
OSI 模型
TCP/IP 构成
应用层
应用层 (Application)
表示层
TCP协议 (Transport)
会话层
IP协议
传输层
(Internet)
网络层
网络接口 (Network Access)
数据链路层
下
一
节
物理层
应用层协议
支持应用程序对网络通信的要求。 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Data Link Layer Physical Layer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
物理层:处于整个模型的最底层,直接与传 输线路打交道。物理层协议定义了硬件接口 的标准。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基础之上,为两个相 邻的网络实体(如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 等)建立一条可靠的数据链路。网卡的功能 就是执行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协议。
A类地址:第一段为网络地址,取值范围1~127。其余三 段为主机地址。适用于有很多主机的大型计算机网络。 该类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0.0.0
B类地址:第一、二段为网络地址,其中第一段地址的取 值范围为128~191。后两段为主机地址。适用于中型计 算机网络。该类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