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第三章、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第三章、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是由感知觉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是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3)从表现形式上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具有冲动性,伴有外部表现;情感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4)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


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1)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持续时间不可过长。


2、情感的分类
从情感的社会内容看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
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情感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5、健康功能(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各种疾病)
6、感染功能(共鸣和移情)
7、强化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协调功能
二、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一)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二)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2)合理宣泄法
(3)意志调节法
(4)转移注意法
(5)幽默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
(一)压力
1、压力: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
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

2、压力与心理反应
适度的心理反应: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
注:压力状态下的身体反应
(1)警觉反应阶段(2)搏斗阶段(3)衰竭阶段
(二)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人在精神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1)否认
(2)压抑
(3)合理化(文饰作用)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
(4)移置
(5)投射(6)反向形成(7)退行(8)过度代偿
(9)抵消(10)升华(11)幽默(12)认同
四、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培养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情感体验的内容日益丰富
(2)情感表现的深刻性逐步增加
(3)友谊感逐渐发展
(4)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5)高级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6)情绪、情感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7)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端增强
2、小学生情感的培养
(1)提高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2)创设情境,陶冶小学儿童的情感
(3)在教育教学中正确运用移情
第二节、意志与教育
一、意志及其品质
(一)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意志过程的规律
1、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与基础。

意志对认识具有反作用。

2、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

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

(四)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自制性
4、意志的坚韧性
二、意志行动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确定阶段)
1、动机斗争
(1)双趋冲突:从自己同时喜欢的两个事物中择其一的心理状态。

(2)双避冲突: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3)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4)多重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2、确定目标(目标越明确、越远大、越深刻)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二)执行决定阶段(关键步骤)
克服困难依据下列心理条件:
1、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世界观是动机的基础,是克服困难最基本的条件
2、行动目的的性质对克服困难有重大意义
3、对行动胜利的美好前景的憧憬
4、执行计划的坚定性
三、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与培养
(一)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1、自觉性的发展
(1)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比较差
(2)小学儿童的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比自觉性特征明显
2、果断性的发展
(1)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发展
(2)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表现出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的特征
(3)小学生的果断品质不稳定,到三年级后达到一个高峰,随后迅速呈下降趋势,直到六年级才得以改变。

3、自制性的发展
(1)小学生意志的自制性品质随着年级的升高而稳步发展
(2)小学生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
4、坚韧性的发展
(1)小学生意志坚韧性品质较好
(2)小学生意志的坚韧性品质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迅速发展
(二)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培养小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1)从生活小事上进行训练
(2)耐心指导,反复训练
(3)教师注意以身作则
3、教育小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生的意志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2)给予鼓励和指导而非解决问题
(3)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