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四个地形区中形成聚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
A.巴西高原
B.中西伯利亚高原
C.亚马孙平原
D.青藏高原
2.下列地区中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A.山区
B.平原
C.荒漠
D.极地
3.下列那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崎岖山地
D.自然资源丰富
4.以下能够正确体现聚落与环境关系的是()
A.东南亚常见的双层木楼和竹楼的下层是不住人的,因为当地气候湿热B.西亚地区因为炎热多雨,所以民居窗户大,屋顶平
C.我国南方地区为了能够在冬季御寒,屋内有火炕
D.日本因为多地震,所以房子多用砖瓦建造,特别牢固
5.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不能体现()
A.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B.当地的交通状况
C.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
D.当地的文化风俗
6.一般来说,山区的村落比平原地区的村落()
①规模大②规模小③民居分布紧密④民居分布分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是()
①交通便利②地形崎岖③水源充足④资源贫乏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8.聚落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聚落中属于寒冷地区的是()
A.民居墙体较薄、门窗开得较大
B.屋顶大多是平顶的
C.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D.民居依山傍水,有较陡的屋顶坡度
9.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弊端主要是()
A.河流水患对城市造成损失
B.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
C.地形平坦,提供建设用地
D.河流提供便利的水运
二、综合探究
10.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处属于______聚落,选址有一共同特点,都是______而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______聚落,而最有可能优先发展起来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传统的民居反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干栏式的民居(高脚屋)是______(东南亚、西亚、南
亚)的传统民居形式;四合院是我国______(上海、北京、广州市)的传统民居形式;窑洞是我国______(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传统民居.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大,说明当地降水量______;西北地区民居多为平顶,说明当地降水量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训练
1.A
【解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聚落分布密集;中西伯利亚高原、亚马孙平原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聚落分布稀疏。
故选A。
2.B
【解析】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分布密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区,聚落规模小,分布稀疏.所以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聚落比较密集。
故选B。
3.C
【解析】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都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崎岖山地,交通不便不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故选C。
4.A
【解析】东南亚常见的双层木楼和竹楼的下层是不住人的,因为当地气候湿热,A对;西亚地区炎干燥,降水少,屋顶多采用平顶屋,故B错;我国南方地区温和,不用使用火炕,故C错;日本因为多地震,所以房子多用轻型耐用建筑材料,故D错。
故选A。
5.B
【解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故选B。
6.D
【解析】因为平原地区土地广阔平坦,人口多,所以规模大,分布紧密,而山区受地形的限制,规模小,民居分布分散。
故选D。
7.C
【解析】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
故选C。
8.C
【解析】寒冷地区的民居建筑特点是房屋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气候湿热地区的民居特点是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墙体较薄,门窗开得较大,便于通风散热。
故选C。
9.A
【解析】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及三角洲,这是因为河流沿岸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充足
的水源、平坦的平原,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方便灌溉和饮用,而且靠近河流交通便利,但同时也易于发生水患灾害。
故选A。
二、综合探究
【答案】
(1)乡村;临河;城镇;B;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2)东南亚;北京;黄土高原;多;少。
【解析】
(1)A、B、C三处属于乡村聚落,选址有一共同特点,都是临河而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聚落,而最有可能优先发展起来的是B,理由是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2)传统的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干栏式的民居是东南亚的传统民居形式;四合院是我国北京的传统民居形式;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大,说明当地降水量多;西北地区民居多为平顶,说明当地降水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