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玉米淀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玉米淀粉的检验责任者:内容:1. 性状1.1 操作方法取本品,置明亮光线下,目视口尝法检测。
称取供试品适量,于25℃±2℃分别用水和乙醇溶解,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
1.2 结果与判定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判为符合规定。
2. 鉴别2.1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偏振片、载(盖)玻片、烧杯、电炉。
2.2 试药与试液甘油醋酸试液、碘试液。
2.3 操作方法2.3.1 取本品约1.0g,加水15ml,煮沸,放冷,观察。
2.3.2 取上述凝胶状物约1ml,加碘试液1滴,观察,加热后观察。
2.3.3 取本品,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001),在显微镜下观察。
2.4记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5结果判定2.5.1本品煮沸放冷,即成类白色半透明的凝胶状物,判为符合规定;2.5.2 本品凝胶状物约加碘试液即显蓝黑色或紫黑色,加热后逐渐褪色,判为符合规定;2.5.3 本品在显微镜下,淀粉均为单粒,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为5~30μm;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
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偏光十字,十字交叉位于颗粒脐点处。
判为符合规定。
3. 检查3.1 酸度3.1.1 仪器与用具离心机、烧杯、锥形瓶、酸度计。
3.1.2 试药与试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4.0)、磷酸盐标准缓冲液(6.86)。
3.1.3 操作方法取本品4.0g,加水20ml,振摇5分钟,使混匀,离心,取上清液,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用酸度计进行测定。
3.1.4 注意事项3.1.4.1 测定前核准仪器时,应选择与供试液pH值接近的标准缓冲液。
3.1.4.2 在测定时用标准缓冲液较正仪器后,应再用另一种pH值相差约3的标准缓冲液核对一次,误差不应超过±0.1。
3.1.4.3 每次更换缓冲液或供试液前,应用水充分洗涤电极,然后将水吸尽,也可用所换的标准缓冲液或供试液洗涤。
3.1.5 结果与判定PH值在4.5~7.0范围内,判为符合规定;PH值不在4.5~7.0范围内,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3.2 外来物质文件编号页码共11页第3页文件名称玉米淀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版次3.2.1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载(盖)玻片。
3.2.2 试药与试液甘油醋酸试液。
3.2.3 操作方法取鉴别2.3.3 项下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3.2.4 结果判定不得有其他品种的淀粉颗粒,判为符合规定。
3.3 二氧化硫3.3.1 仪器装置如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装置图所示。
如图用国产29标准磨口蒸馏装置一套。
A 为两颈圆底烧瓶1000ml;B 为竖式回流冷凝管;C 为(带刻度)分液漏斗;D 连接氮气流入口;E 为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另配磁力搅拌器、电热套、氮气源及气体流量计。
3.3.2 试药盐酸(6mol/L)、淀粉指示液、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0.01mol/L)3.3.3 操作方法精密称取本品约10g,置1000ml两颈圆底烧瓶(A)中,加水300~400ml,打开回流冷凝管开关给水,将冷凝管的上端E口处连接一导气管置于100ml锥形瓶底部。
锥形瓶内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50ml作为吸收液(橡胶导气管的末端应在吸收液液面以下)。
使用前,在吸收液中加入3滴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2.5mg/ml),并用0.01mol/L 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黄色(即终点:如超过终点,则应舍弃该吸收溶液)。
开通氮气,使用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至约0.2L/min: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使盐酸溶液(6mol/L)10ml流入蒸馏瓶,立即加热两颈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烧瓶内的水沸腾1.5小时后,停止加热。
吸收液放冷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黄色持续时间20秒不褪,并将实验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
3.3.4计算计算公式:(A-B)×C×0.032×106X= ×100%W×100式中,X为供试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100%;A为供试品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B为空白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C为氢氧化钠滴定液摩尔浓度,0.01mol/L;W为供试品的重量,g。
0.032为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相当的二氧化硫的重量,g。
3.3.5 结果判定本品含二氧化硫不得过0.004%,判为符合规定。
3.4 氧化物质3.4.1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具塞锥形瓶、离心机、碘量瓶、滴定管。
3.4.2 试药与试液冰醋酸、碘化钾、淀粉指示液、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
3.4.3 操作方法3.4.3.1 取本品4.0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50.0ml,密塞,振摇5分钟,转入50ml 具塞离心管中,离心至澄清,取30.0ml上清液,置碘量瓶中,加冰醋酸1ml与碘化钾1.0g,密塞,摇匀,置暗处放置30分钟,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滴定至蓝色消失。
3.4.3.2 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相当于34µg的氧化物质(以过氧化氢计)。
3.4.4 记录记录供试品的取用量,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消耗量。
3.4.5 结果判定本品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小于或等于1.4ml(0.002%),判为符合规定;若大于1.4ml,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3.5 干燥失重3.5.1 简述药品的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干燥后所减失重量的百分率。
主要指水分、结晶水及其它挥发性物质如乙醇等,从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
3.5.2 仪器与用具烘箱(最高温度300℃,控温精度±1℃)、干燥器、扁形称量瓶、分析天平。
3.5.3 操作方法称取本品2~5g,置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重,在130℃干燥90分钟,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
3.5.4 记录与计算3.5.4.1 记录记录干燥的温度,称量的数据,计算和结果等。
3.5.4.2 计算计算式干燥失重% =1321m m m m -+ × 100%式中:1m ———供试品的重量;2m ———恒重称量瓶的重量;3m ——称量瓶与供试品干燥后的总重量。
3.5.5 结果与判定计算结果,按有效数字修约规程修约,减失的重量不得过14.0%,判为符合规定。
3.6 灰分3.6.1 仪器与用具坩埚、分析天平、高温炉、干燥器。
3.6.2 操作方法取本品约1.0g ,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精密称定,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后,逐渐升 高温度至600~700℃,使完全灰化并恒重。
3.6.3 记录与计算 3.6.3.1 记 录记录炽灼的温度、时间、供试品的重量,坩埚、残渣及坩埚的恒重数据,计算和结果等。
3.6.3.2 计 算 计算公式灰分(%) =102G G G G -- × 100%式中: G 0——— 坩埚恒重重量;G 1——— 炽灼前坩埚与供试品的总重量; G 2——— 炽灼后坩埚与供试品的总重量。
3.6.3.4 结果判定计算结果,按有效数字修约规程修约,遗留残渣不得过0.3%,判为符合规定。
3.7重金属3.7.1 简述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显色剂作用的金属盐类杂质。
由于在药品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且铅易积蓄中毒,故以铅作为重金属的代表,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溶液。
3.7.2 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 25ml。
3.7.3 试药和试液3.7.3.1 标准铅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硝酸铅0.1599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称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µg的Pb)。
3.7.3.2 硝酸、盐酸、硫代乙酰胺试液、氨试液、酚酞指示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
3.7.4 操作方法3.7.4.1 供试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0g,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水15ml,滴加氨试液至对酚酞指示液显微粉红色,再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微热溶解后,移至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
3.7.4.2 对照溶液的制备取硝酸0.5ml置瓷皿中,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至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2ml,加水稀释成25ml。
3.7.4.3 检验方法在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色衬板上,自上向下透视,比较两管的颜色。
3.7.5 注意事项3.7.5.1 标准铅溶液应在临用前精密量取标准铅贮备液新鲜稀释配制,以防止硝酸铅水解造成误差,配制标准铅溶液使用的玻璃仪器,均不得含有铅。
3.7.5.2 硫代乙酰胺试液与重金属反应的最佳PH值是3.5,故配制醋酸盐缓冲液(PH3.5)时,要用PH计调节,硫代乙酰胺试液加入量以2ml时呈色最深,硫代乙酰胺试液显色剂最佳显色时间为2分钟。
3.7.5.3 炽灼残渣加硝酸处理,必须蒸干,将亚硝酸除尽,否则亚硝酸会使硫代乙酰胺水解生成的硫化氢,因氧化析出乳硫,影响检查。
蒸干后残渣加盐酸处理,使重金属转化为氯化物,在水浴上蒸干赶除多余盐酸,加水溶解,加入酚酞指示液1滴,再逐滴加入氨试液,边加边搅拌,直到溶液刚显浅红色为止,再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使供试液的PH值调节至3.5。
3.7.6 记录与计算3.7.6.1 记录记录样品的取样量、标准铅溶液的取用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等。
3.7.6.2 计算3.7.6.2.1 重金属限度计算例:进行检查时,如取供试品1.0g与标准铅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计算重金属限量。
重金属限量(%) =()()()gmlgml供试品量标准铅溶液浓度标准铅溶液体积/⨯× 100%=0.1000010.00.2⨯× 100%0.0020% = 20 ppm3.7.6.2.2 标准铅溶液取样量计算根据取供试品量及限量计算。
例:取供试品1.0g,依法检查,规定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应取标准铅溶液(10µgPb/ml)多少毫升?V =()()mlgg/标准铅溶液浓度供试品重重金属限度⨯=000010.00.1000020 .0⨯标 准 操 作 规 程= 2.0 ml 3.7.7 结果判定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比较,供试溶液浅于对照溶液(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判为符合规定;供试溶液深于对照溶液,则判为不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