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构建课堂,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上午碰到学校医务室的校医,“哎,把你们班学生的体检报告正好拿给你吧,你们班同学整体情况还可以。
”校医一脸轻松的说道。
我听了心里也蛮高兴,拿到手之后随便翻了翻,眉头不由地皱了起来:还说我们班级可以,怎么这么多视力缺陷啊?校医听了朝我微微一笑,不以为然的说:这个啊,现在每个班级都这样。
听了校医的话,我心里一紧,不由地陷入了沉思中:是啊,现在的学生基本都这样啊,从小学开始由于相对单一的评价体系,学生就开始在超负荷的压力下进行学习和生活。
面对着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等一系列巨大的压力。
在这巨大的压力之下,学校跟家长有的甚至学生本人都被动的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要给学生压力,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所以大多数学生长期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之下进行学习跟生活,这显然是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学生的生长规律的。
长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会造成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会严重违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会严重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跟身心健康发展,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捆绑学生成长的沉重锁链,它会让学生逐步失去自由发展的空间,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探索跟思维精神的培养,阻碍学生独特个性以及独立人格的形成。
我们省教育厅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减负措施,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但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当前的评价体系,尤其是高考体系依然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高,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我们依然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出相对高的要求。
这就让目前碰到了这样的矛盾:“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行吗?”而教改势在必行,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一个思想上的问题,在学校领导和老师影响下,我渐渐地认识到,要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减负增效”,就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以前多数老师都是采用直接讲解的方法,学生则机械地死记硬背过程和意义。
我换成另一种方式: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的分组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真正实施“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
所以我认为真正要实现减负增效,关键在于课堂。
谈减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负”。
“负”就是负担,适度的是动力,过量的是负担;自发的是享受,被动的是负担;有用的是财富,无用的是负担。
明白了这一点,减负该减去什么,怎么去减,就明白了。
我们认为:课堂是减负的的主阵地。
教学就是交往,就是对话;减负就是增效,就是提升;而有效就是提升,就是发展;归根结底,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是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具有实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⑴教学的目标设定要有效。
目标要科学简明,如果教学目标高、多、空,在学生的认知阶段是不能奏效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目标要注重“一课一得”“一练一得”,要重视生成性的目标、探究性的目标。
⑵教学的准备要有效性。
要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组织本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要在课前提前1节课,认真的研究上课的思路、内容,课堂的结构、语言设定,以及基础知识的夯实与重点难点的突破与巩固。
⑶教学的内容安排有效。
要适量适度。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安排,合理组织,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习次数、时限的控制,哪些教材可以少讲精练,哪些内容可以机动处理等等,这些教者都要考虑周到,不能随心所欲、盲目施教,应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不过,学不厌。
要由针对性。
要像蜜蜂一样善于积累,建立各学科的“典型题库”、“错题集”,在查漏补缺、能力提高训练时,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不断宣传“只讲不练一张皮,只练不评一潭泥,有讲有练有批有评才有效”的观点,把导与练的有机结合。
学校还在学生中推广错题本,每次考试后,老师都要求学生把错题订正一遍,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加深记忆,不断复习、巩固。
⑷定点训练的设计要有效。
在教学中,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重点讲解、示范和掌握的是什么,教师应心中有数。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想全面开花而不能,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基础夯不实,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⑸教学的方式要有效——选择恰当。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校条件及学生等情况,科学、实切、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学科教学切忌“一刀切”、“大锅煮”,只注重理论调子,不考虑当前实际。
特级教师的教案给每一个人上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实践证明,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贴切,才能让学生有趣、有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⑹教学的过程要有效。
一节优质课,在组织教学、传知授技、学生练习、探讨交流等方面,教师既有“定向目标”,也应有“拓展思考”。
教学各环节,教者应善于洞察学生而“事机展开,深挖细掘,见好就收”,做到“活而不乱”、“导而不烦”、“学而不厌”、“乐而不纵”。
教
师要注意,课堂要能调动所有学生的思考意识、探究意识、归纳意识,总之,站在学生的角度,参与才有效。
⑺教学的时间安排要有效——恰到好处。
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都应预计。
一般来说,主教材、教学重难点、学生练习占用的时间较多。
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⑻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有效——都有收获。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只重优生,歧视后进生,偏爱对优生的教育,放松对后进生的管理与指导。
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受教育者都受益,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
谈了这么多有效,归根到底是要把我们的有效劳动转变为学生的有效成绩,说千道万,就是要让学生学得有效。
⑼要让学生“有效地学”,要加强对学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的指导。
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基本特点,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教给学生提高观察阅读、思维、记忆、动手等能力的方法,养成“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作答的学习习惯,形成“课前自觉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对待考试”的良好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读每页书,认真听每节课,认真做每道题,认真改每个错”的严谨态度、精细精神以及对课堂的热情参与。
在减负增效工作面前,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及时恰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
也就是说,教师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禁锢灵魂。
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做到设计出先进的教学思路,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譬如:教师把课堂物理实验仅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看待,这样的思想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到了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果转变一下教学思想,把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则通过实验得到的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观察方法,分析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等,可以起到触类旁通,减负增效的作用,真正实施和推进了素质教育。
形象的讲,
减负增效要想实现,必须做到:“教师多做一本书,学生少做一道题”“教师跳进题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教师增压,学生才能减负”。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我们在给学生减轻负担的同时,我们也是在解放自己。
但看到学生在快乐中茁壮成长,那份欣喜,那份满足,又岂是言语所能穷尽的?在减负增效的路途中,我只是万千行人中的一个,还有许多志士、智者,与他们同行,我永远不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