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课后习题

机械制造课后习题

一、填空题1.制造企业生产活动的三个阶段是产品的研发、产品的制造及产品的销售和服务。

2.按系统的观点看,机械制造系统(狭义)包含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3.RP技术常用的方法有立体光固化法、叠层制造法、激光选区烧结法和熔积法等。

4.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5.实现切削加工的基本运动是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6.机床型号中必须包含机床的类代号、组代号、系代号和主参数代号。

7.目前在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

8.切削用量一般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9.车削加工中,影响切削层宽度的因素有背吃刀量和主偏角。

10.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工件的定位方式分为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和欠定位。

11.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主要由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引起。

12.生产中最常用的正确的定位方式有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两种。

13.机床夹具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和夹具体。

14.设计夹具夹紧机构时,必须首先合理确定夹紧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5.一般大平面限制了工件的3个自由度,窄平面限制了工件的1或2个自由度。

16.工件以内孔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有定位销和定位心轴两种。

17.一般短圆柱销限制了工件的2个自由度,长圆柱销限制了工件的4个自由度。

18.铣床夹具中常用对刀引导元件是对刀块,钻床夹具中常用的对刀引导元件是钻套。

19.按工序的加工要求,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未予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称为过定位。

20.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以机械加工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各表面间相互位置和表面质量,直至成为合格零件的那部分生产过程。

21.工艺过程包括毛坯制造、机械加工、零件热处理、装配和检验试车等。

2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以工序为基本单元所组成。

23.工步是指使用同一把刀具对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24.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多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25.从生产规模来考虑,机械加工自动线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

26.工艺基准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准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四种。

27.在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公差必然小于封闭环的公差。

28.尺寸链中,由于该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的组成环为增环。

29.尺寸链中,由于该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反向变动的组成环为减环。

30.机械加工的基本时间是指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表面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的时间。

3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通常由工艺、工步、工位、安装和走刀组成。

32.生产中对于不同的生产类型常采用不同的工艺文件,单件小批生产时采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成批生产时采用机械加工工艺卡,大批量时采用机械加工工序卡。

33.加工主轴零件时为了确保支承轴颈和内锥孔的同轴度要求,通常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来选择定位基面。

34.安排零件切削加工顺序的一般原则是先基准或其他、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和先主后次等。

35.工艺成本包括可变费用和不变费用两大部分。

36.系统误差可以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两大类。

37.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38.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39.引起工艺系统变形的热源可以分为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两大类。

40.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

41.实现超精密加工的技术支撑条件主要包括超精密加工机理与方法、工件材质、加工设备、工具、测量技术和环境条件等。

42.目前金刚石刀具主要用于铝铜及其合金等软金属材料的精密与超精密加工,而精密与超精密磨削加工主要用于黑色金属及硬脆材料的加工。

43.超精密加工中稳定的加工环境条件主要指恒温、恒湿、防振和洁净四个方面的条件。

44.FMC的构成有加工中心上配托盘交换系统和在数控机床上配工业机器人两大类。

45.FMC由两台以上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物流及刀具储运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二、选择题1.产品的年产量被称为(B)A生产类型B生产纲领C生产模式D生产批量2.从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全过程被称为(C)A工艺规模B加工路线C制造过程D工艺过程3.在大批量生产中广泛采用(A)A专用机床B通用机床C数控机床D加工中心4.单件生产的工艺特征有(D)A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B工艺规程详细C采用专用夹具D采用通用机床5.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面时,其主运动是(A)A砂轮回转运动B工件回转运动C砂轮直线运动D工件直线运动6.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B)A均由工件完成B均由刀具完成C分别由工件和刀具完成D分别由刀具和工件完成7.背吃刀量是指主切削刃与工件切削表面的接触长度(D)A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B在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C在基面上的投影值D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8.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D)A车床最大轮廓尺寸 B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 C主轴中心高 D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9.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C)A切削平面、已加工平面和待加工平面B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C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主剖面)D基面、进给平面和法平面10.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C)A切削平面B进给平面C基面D主剖面11.刃倾角是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B)之间的夹角A切削平面B基面C主运动方向D进给方向12.刀具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有(B)A前角和后角B主偏角和副偏角C刃倾角D副后角13.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A)A前角和后角B主偏角和副偏角C副后角D刃倾角14.车外圆时若刀尖低于工作轴线,其工作角度与标注角度相比将会(C)A前脚不变,后角减小B前脚变大,后角减小C前脚变小,后角变大D前后脚均不变15.下列刀具材料中,综合性能最好、适宜制造形状复杂机动刀具的材料是(B)A硬质合金B高速钢C合金工具钢16.影响刀具的锋利程度,影响切削变形和切削力的刀具角度是(C)。

C前脚17.影响切削层参数、切削分力的分配、刀尖强度及散热情况的刀具角度是(A)。

主偏角18. 影响刀尖角度和切削流动方向的刀具角度是(D)。

刃倾角19. 影响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得刀具角度是(B)。

副偏角20.车外圆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C)。

切削21.钻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B)。

工件22.当工件的强度、硬度、塑性较大时,刀具使用寿命(D)。

越短23.切削铸铁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B)。

后刀面24.粗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A)。

前刀面25.加工塑性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削瘤和鳞刺的是(B)切削。

中速26.如图所示在小轴上铣槽,保证尺寸H和L,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个数是(C)。

四个27.在车床上加工轴,用三抓卡盘安装工件,相对夹持较长,它的定位是(C)。

四点定位28.工件在夹具中安装时,绝对不允许采用(D)。

欠定位29.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主要与(C)有关。

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间的位置误差30.如图在车床上用两顶尖安装工件时,它的定位是(B)。

五点定位31.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一平板,保证其高度尺寸一般应限制工件的(A)个自由度。

三个32.工程上常讲的“一面两销”一般限制了工件的(D)个自由度。

六33.下面对工件在加工中定位论述不正确的是(B)。

为保证定位的准确,尽可能采用完全定位34.机床夹具中夹紧装置应满足以下除(C)之外的基本要求。

夹紧力应尽量大35.工件在夹具中欠定位是指(C)。

工件要求的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36.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B)。

工序37.工步是指(B)。

使用相同的刀具对同一个表面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38.下面(D)的结论是正确的。

一道工序只能在一台设备上完成39.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C)。

辅助基准40.零件的生产纲领是指(C)。

零件的全年计划生产量41.定位基准是指(C)。

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42粗基准是指(A)。

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43.精基准是用(A)作定位基准的。

已经加工过的表面44.工序基准定义为(B)。

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45.对于一个平面加工尺寸,如果上道工序的尺寸最大值为Hamax,最小值为Hamin,本工序的尺寸最大值为Hbmax,最小值为Hbmin,那么本工序的最大加工余量Zmax=(B)。

Hamax-Hbmin46.加工轴的外圆表面时,如果上道工序的尺寸最大值为Damax,最小值为Damin,本工序的尺寸最大值为Dbmax,最小值为Dbmin,那么本工序的双边最大加工余量2Zmax=(B) Damax-Dbmin47.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B)。

零件结构对结构可行性的影响48.退火处理一般安排在(A)。

毛坯制造之后49.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选用一面两孔作定位基准,这种方法一般符合(B)。

基准统一原则50.自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其目的是(D)。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51.精密齿轮高频淬火后需磨削齿面和内孔,以提高齿面和内孔的位置精度,常采用(D)原则来保证。

互为基准52.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C)。

半精加工之后53.在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加工顺序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B) 精度要求高的主要表面的加工问题54.零件上孔径打于30mm的孔,精度要求为IT9,通常采用的加工方案为(A)。

钻——镗55.劳动生产率是指(D)。

单位时间内制造的合格产品的数量56.装配系统图表示(A). 装配过程57.一个部件可以有(A)基准零件。

一个58.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A)。

完全互换法59.高精度滚动轴承内外圈与滚动体的装配常采用(C)。

分组选配法60.机床主轴装配常采用(A)。

完全互换法61.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线路原则又称为(C)原则。

一件一环62.修配装配法通常按(A)确定零件公差。

经济加工精度63.装配的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D)。

生产规模64.“固定调整法”是采用(A)来保证装配精度的。

更换不同尺寸的调整件65.“分组装配法”装配适用于(A)场合。

高精度少环尺寸链66.磨削平板零件时,由于单面受到切削热的作用,零件受到热变形影响,加工完毕后将使工件产生(B)的形状误差。

中凸67.镗孔加工(A)校正孔的位置精度。

可以68.机床主轴转速对主轴回转误差(B)影响。

有69.(A)是切削加工工程中最主要的热源,它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最为直接。

切削热70.车床导轨在(B)内的直线度误差使处于误差敏感方向的位置。

水平面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类型取决于(AC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