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一剪梅》 说课稿

李清照《一剪梅》 说课稿

《一剪梅》教学设计说课稿
中国是诗的国度,吟诵品味唐诗宋词,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我参赛的课题是:李清照《一剪梅》词作赏析。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四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 教学分析:本课选自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古诗词教学,单元要求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古诗词理解和感受。

根据烹饪专业学生(对古诗词不陌生但兴趣不大,阅读品位变低,鉴赏能力薄弱,忽略古诗词对烹饪职业发展的借鉴价值)知识储备、(已有果酱画基础喜欢流行快餐文化,在乎别人评价)心理特点、(不爱朗诵记忆品读古诗词,喜欢动手实践、上网参与)学习习惯。

我确定了本课(疏通字义,理解意象,掌握语言表达)的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节奏韵律,进入意境体味感情)的能力目标、(快乐积极体味诗词美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目标。

其中反复诵读、感受鉴赏作品韵律、音乐美,品味意象、意境美是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意象、进入意境、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难点。

根据目标和重难点,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制定如下教学策略:按课前准备、听诗词,读诗词、品诗词、画诗词、课后拓展实践六个教学步骤在两课时内依次开展教学,同时将各种信息化手段融入其中以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方面:
(听诗词)课前学生登录学习通平台,领取并明确本课任务是:反复诵读、感受品味意象意境美。

并通过网络平台查看相关的李清照生平简介、诗词文章、意象图片朗诵视频等资料后,完成对《一剪梅》的初步感知并简单归纳其思想内容后反复诵读词作,通过配乐软件和诵读软件,为诗歌配乐,制作配乐朗诵或视频。

上传平台或网络,进行学生间的交流互评。

并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教师平台浏览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与学生进行评价交流后,整理加工学生上传成果中发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使用,并尝试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以问题引领做如下教学过程:
(读诗词)课堂上,师生共同开启《一剪梅》欣赏之旅。

(首先是)看:上课开始,以董卿《朗读者》采访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的视频和语文教师李玉兰诗意早餐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接下来是)说:分组派代表说说李清照生平,简单归纳、回答《一剪梅》思想内容后,欣赏平台上各组上传的预习成果中的配乐朗诵和视频,分组讨论,汇总后派代表说说朗诵方面存在的不足:学生自评没读出感情,没读出词人愁的味道。

老师结合平台的互评给出预习成果成绩。

老师再次播放名家和富有古韵的闽南方言朗诵及节奏视频与学生朗诵对比,共同得出
存在问题:没读准停顿节奏,没读出语气感情。

学生既感受词的忧愁味道,也找出了自读的不足。

随后引领学生上平台学习诗词朗诵的关键要素并汇总如下:古诗词朗诵要在理解意象、进入意境、领悟情感的基础上,来注意朗诵的速度、重音、停顿、语调等,从而读出诗词的韵律节奏美、情感美。

课前课堂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品诗词活动。

首先,在《如梦令》和《一剪梅》中找出意象、词眼并进行对比,结合课前预习,得出两词异同:都通过时令景物来抒发情感。

不同的是前者通过红荷、日暮等意象写少女时期的愉快,而《一剪梅》则通过残藕、西楼等写少妇时期的闲愁别绪。

而词人怎样通过意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呢?再次登录平台查看、复习意象的定义,并把三者关系归纳为简单的公式:意象+意象=意境,意象+意境=氛围,(通过意象组合营造的意境氛围来抒发情感)意象--意境--情感。

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本词通过残藕、凉席、归雁、落花、流水等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冷落、萧条凄凉氛围,抒发作者的孤单寂寞离愁别绪。

并较好理解了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达到情景交融,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古诗词特点。

初步认识到朗诵、欣赏古诗词不仅要读懂字面内容,了解作者生平故事后,还要观察不同意象,理解意象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的作用,这样就解决了课前自主学习中的只读其字,不解其意,不懂其味的朗诵问题,从而慢慢解决本课教学重点。

那么,如何利用意象创设意境表现忧愁情感呢?老师设置情景活动,先播放弯月的GIF小动画,并预留空白让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接龙,活动采取开放性原则,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的描述或画出与弯月在形态、情绪、氛围、时空上相似的景物或事件来表达忧愁即可。

学生通过平台查找资料,将讨论后将结果上传。

,描述或画出与弯月在形态、情绪、氛围、时空上相似的景物或事件来表达忧愁即可。

教师接下来播放刚才未播完的GIF小动画,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了意象创设意境抒发情感的关键是联想和想象。

这样就将抽象的探究思路具体简单化,一步一步突破本课难点。

画诗词:(品读完词作)学生根据本文或已有知识,上网查阅传统意象,进行“忧愁”为主题的即时果酱画创作,只要简单画出意象即可。

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诵后,教师总结品读古诗词即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意象创设意境抒发情感,又要注意朗诵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并布置如下作业:a、本词为主题的果酱画或电脑绘画;
b、自制配乐朗诵或朗诵MV ,作品上传并进行班级内或班级间的互评。

老师将依据点赞活动的数据,结合朗诵的视频及平台的统计数据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对传统课堂在时空上进行拓展,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在开放自由、可控有序的课堂内外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讨论,并随时随地将讨论或实践成果
上传平台,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学效果反思:本课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软硬件环境,信息化随时随地交流互动,在轻松有趣的实践体验中,将诗词教学与烹饪专业紧密结合 ,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学习成果逐步呈现提升,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