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投资理论

现代投资理论

投资理论概览
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市场发展很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加上从国外高位嫁接了很多交易技术和管理模式,以股票为主要工具的交易体系发展尤快。

市场发展是好事,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最典型的是给投资者认识带来误区,以为投资理财就是购买股票。

在错误观点的误导下,很多投资者死抱股票不放,把财富管理局限为单一投资行为。

人们期望致富,但不了解资本运行规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论语》有这样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传统理解是,让老百姓照着做,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资本市场上,虽没人明目张胆地如此叫嚣,但众多投资者实际陷入只由之,不知之的境地。

对资本市场缺知识,少文化,没有受过最基本训练,没有读过相关书籍,必然给违背“三公”者浑水摸鱼之便,为不法炒作者送上血汗银两。

为了托起财富,进行投资务必搞懂常识性的东西。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夫妻识字》就以最简洁的语言,把知识的重要性讲得透透彻彻:“庄稼人为什么要识字,不识字不知道大事情。

”管理财富,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路;缺乏知识,不但“不知道大事情”,还会“糊里糊涂受人欺”。

资本市场起伏不定是不争的事实,在险象环生中投资,“睁眼的瞎子怎能行”。

有了资本市场,人们就希望借助某种方法在投资或投机过程中攫取财富。

无论投资者采用什么办法和手段,或寻求资本价值,或追逐交易差价,指导投资行为的理论基础始终没有跳出基础分析理论、技术分析理论和现代投资理论。

技术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应推英国经济学家约翰·M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这种方法认为,通过价格波动和交易量变化可绘制出市场走势的曲线,由图表、指标对历史数据进行判断,推测未来价格趋势,指导投资行为。

因为借助了分析工具,因此也被称为图表分析。

这种分析方式给人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所以广泛被投资机构使用。

证券业界总拿图表和曲线说事儿,长期耳濡目染,一般投资者也变得对这种分析方式言听计从。

基础分析理论的鼻祖是本杰明·格雷汉姆(Benjamin Graham)。

格雷汉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公司盈利状况、资产构成及经营前景等评价股票。

他和大卫·多德(David Dodd)合著的《投资分析》成了整个华尔街乃至全球投资人的圣经。

借助这部经典,人们在市场上寻找价值被低估的投资品种买入,待其价值被发现上涨后再抛出。

当今世界著名投资家巴菲特不但是格雷汉姆的门生,而且是基础分析投资理论的忠实推行者和实践家。

借助这套理论他获得了无人比拟的成功。

现代投资理论由哈里·马柯维茨(Harry Markowtiez)奠基,以资产组合为基础,根据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工具,被誉为“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

现代投资理论不仅仅注重股票投资,还将包括股票在内的所有投资工具都纳入资产组合,所以有人认为这种包罗各投资品种、借鉴基础分析理论、参考技术分析的方法是大杂烩。

实际上,现代投资理论建立在风险分析基础之上,旨在解决投资与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套以规避风险为基础的方法论,完全有别于前两个理论体系,甚至形成对其批判。

随着
投资理论研究的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顾问接受和使用现代投资理论,据此建立投资组合已成一种趋势。

现代投资理论
一、现代投资理论的基础
现代投资理论建立在有效市场理论之上。

所谓有效市场就是在市场信息公开的条件下,商品价格趋于一致,没有差价可赚。

举个简单例子,北京和石家庄相隔几百公里,北京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与石家庄几乎一致,指望从北京买10斤猪肉返到石家庄赚取差价几乎不可能。

这套理论可上溯到1900年,由法国人路易·巴赫利尔(Louis Bachelier)提出。

其核心为:证券市场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相关信息,所以投资行为很难跑赢市场大趋势。

随后美国学者阿尔弗里德·考尔斯(Alfred Cowles)继承和发展了这套理论。

他对市场进行跟踪,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资本市场大牛市,目睹了1929年的黑色星期五,见证了道琼斯指数的历史深渊41点,发现市场上所谓的专家、学者、泰斗均无法预测走势。

个别言中者,都是另有原因,比如内幕交易、市场操作等。

1933年,考尔斯写论文《分析家可以预测市场吗?》,以“不确定”三个字对市场预测下了结论。

随后他又对1929年到1943年的6 900份市场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迹象表明对股票市场成功预测的能力存在。

”Yaylor Larimore, Mel Lindauer, Michael LeBoueuf, Boglheads Guide to Investing, p90,John Wiley & Sons, Inc, 2006.
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伯顿·麦基尔(Burton G Malkiel)提出随机漫步理论,认为市场非常有效,任何形式预测都无所作为。

麦基尔教授在再版九次、发行过百万册的名著《漫步华尔街》中,近乎极端地这样比喻:“让蒙上眼睛的猴子向报纸财经版上的公司名称投掷飞镖,扎中的结果和专家精心选择的投资组合没有两样。

”Burton Malkiel,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p24,WW Norton & Company, 2007.他还说:“选择优质股票或预测市场走势的胜算几率是一致的,你的猜测和猿猴、股票经纪人或者和我一样好。

”同,p180。

他甚至认为:“不仅仅是公开信息,包括那些可得到的公司信息已经全部反映到股票价格上那些所谓内幕消息对于投资者也于事无补。

”同,p173。

二、现代投资理论的提出
鉴于有效市场理论的命题,即市场价格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全部证券信息得到证明,加上通过基础分析选择投资品种、利用技术分析预测市场走势的做法屡屡失灵,整个理论界逐渐习惯和接受了“没有人能够预测市场”的观点。

但是,市场上毕竟有跑赢大势的投资品种,很多投资者也通过股票赚了钱。

对于这种现象,《漫步华尔街》作者麦基尔教授认为:“打败市场的方法不是因为敏锐的洞察力,而是因为承担了更高的风险。

风险,也只有风险,可被用来确定高于或低于平均收益的幅度,进而根据整个市场决定股票价格。

”同,p180。

市场上存在风险的严酷现实,催生了以规避风险为第一选项的现代投资理论。

在马柯维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的解释和推广下,一套在不确定风险条件下进行投资的理论诞生了。

这套理论被誉为“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

为此马柯维茨和其他两位经济学家共
同获得诺贝尔奖。

三、现代投资理论的内涵
什么是现代投资理论呢?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理性投资者利用分散投资来优化投资组合。

对这句话品味得越仔细,越觉得其中道理正确,实践性强。

首先,“理性投资者”指为了规避风险进行投资的个人或机构,而不是不顾风险的愚夫莽汉。

如何辨别理性投资者,美国人唐纳德·费希尔(Donald Fischer)教授和罗纳德·乔丹(Ronald Jordan)教授在《证券分析和投资管理》里有权威性定义。

投资“指使用资金赚取可预期收益。

若采用方法得当,可以得到与投资者承担风险一致的回报”Donald Fischer and Ronald Jordan,Security Analysi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Six Edition,p2,Prentice-Hall, Inc,1995。

而“投机者寻求快速捞取巨额回报的机会,他们对稳定经营不感兴趣,只关心经营过程中的变异和高出常规的收益”同。

其次,“利用分散投资来优化投资组合”。

前边已经说过,由于市场的有效性,预测投资收益非常困难,预测股票收益更是枉然。

既然无法预测,索性不去预测,将所有资产分别投资于不同品种,比如房产、储蓄、债券、股票,即便某项资产出问题,也会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至于全盘皆输。

用专业语言讲,就是在投资总量中,使各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达到均衡,获得平均投资收益,既不追求最好也不至于最差。

现代投资理论的真谛是注重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所有投资行为都从风险考虑。

可以设想,当两项资产拥有相同回报时,投资者肯定选择风险小的,只有一项资产回报提高时,投资者才肯承担较大风险。

换句话说,如果想获取更高回报,就必须接受更大的风险。

理性投资者总是在相同回报的投资组合中,选择风险最小的;反过来,在几个风险相同的投资组合中,他们会选择回报最高的。

这种从给定投资总量中选择风险最小、收益最高的投资行为,被现代投资理论称做最佳资产组合。

而最佳投资组合通过资产配置来实现。

所谓资产配置,就是用现代投资理论的方法,将投资按比例分散到不同资产类型上去,如同前边所说,既有房产也有储蓄,既买债券也玩股票。

由于各种资产性质不同,虽然在相同市场条件下,它们的价格变化不可能一致,但不会朝着一个方向同时上涨或下跌,比如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上涨,股票价格却下跌,从而得到平均收益,避免恶性风险对资产的侵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