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佛幸福课读书笔记

哈佛幸福课读书笔记

哈佛幸福课读书笔记【篇一:哈佛幸福课读后感】《哈佛幸福课》读后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

寒假,读了《哈佛幸福课》一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这种幸福的课堂真谛真是感人至深。

想起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

这也时刻告诫这我读书是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就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主讲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他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他的这一理念及其精彩的授课,使得幸福课在哈佛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被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

这种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目标指向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完善发展。

一、转变幸福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很多衡量幸福的标准可能是,考上好的大学、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建立美满的家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样我们就能拥有幸福的未来。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只是关于幸福的错觉,你作何感想?这个人就是人称“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

他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

他从梦想的幸福起笔,到幸福是什么,再到测测你的幸福感,最后落笔于幸福其实很简单,六部分层层递进,阐释幸福的真谛。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不同,书中讲到连体的双胞胎,她们认为连体没什么,不影响彼此的生活,她们觉得生活的很快乐,心情愉悦、兴高采烈和积极向上,当人们问起她们是否愿意进行外科分离手术时,她们断然拒绝,而我们却觉得她们不幸福,因为彼此不能独立的生活。

这也为我们如何建构个体的幸福和快乐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我们要变得更积极、更乐观、更幸福的关键在于能够转变幸福的思维方式。

从书中我能深深体会到对积极和幸福的真正困扰不在于人们生活中遭遇的负性事件,而在于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固执、对负性情绪的固着。

当我们仅仅将注意力聚焦于一个问题,那我们会偏执于问题的一面而无法自拔,会错失许多现实的重要部分而看不到全面的真实的现实。

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举得例子,一个人失恋了,被女友抛弃,他会非常的难过,想想自己哪里不好,开始自卑,反省反省反省,然后变成恼羞成怒,怨女友,怨老板,怨政府和总统??他的世界变得只有这一件事,看待这件事的眼界只集中在这一点。

其实,他并不是不能幸福、不能快乐,失恋没有限制他的积极,而是他自己限制了自己的积极。

现在得到普遍认可的幸福概念是主观幸福感,其首要的特点就是主观性。

因此说,一个人幸福与否的评价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个体内定的标准,那么幸福就在于个体能否适时地改变、从而建立起一个恰当的幸福标准。

二、阳光的心态是幸福的前提幸福与否?到底应该如何区分?记得《庄子.秋水》中,庄子和惠子争论水里的游鱼是否快乐。

庄子说,鱼儿很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知道我不知道呢?对与错,是与非,幸福与否,关键在自己的内心,我们不能以己度人。

书中讲到你中大奖,你认为会让你永远开心、快乐,过了一段时间后,在回头看,中奖的幸福感并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持久,乐观的人,依旧乐观,悲观的人,依旧悲观,那突来的幸福感持续很短,你又回到了没中奖之前的心态。

就如电影《功夫熊猫Ⅱ》,也演绎了这一点。

这是一部带有浓重东方色彩和元素,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电影。

电影的主角是一只热爱功夫的熊猫——阿宝,它为了捍卫中国功夫,勇敢承担起与邪恶作斗争的重任。

但是就在此时,阿宝心中深埋的痛苦回忆却复苏了——小时候父母惨遭杀害、自己被遗弃在冰天荒野中,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时一个人指点他:“不要挣扎了,让它自然的流动”,“你人生的开始或许不算好,但是这并不能决定你是谁,你的其他部分的人生才能决定”。

记忆慢慢展开,如水般流淌,阿宝面对灾难的记忆,学会了勇敢而平静的接受,他领悟到了心如止水——功夫最高境界。

此时,涌现在脑海中的是养父的关爱、师傅的教导、自己对功夫的追求,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身上的使命,最终捍卫了中国功夫。

“你得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因为那已经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是你选择现在成为什么。

”阿宝如是说。

阿宝的遭遇是现实中人生的隐喻:只有接受现实,获得安静,有一个阳光向上的心态,才能实现转变,从悲观和负性事件中走出来,关注到生活中积极的因素。

这些都是实现思维、视角转变的前提。

三、用感恩的心拥抱幸福幸福是什么?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幸福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第一是愉快的生活,第二是充实的生活,第三是有意义的生活。

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心存感激,对别人的慷慨赠与表示感谢,这比在银行有个大户头更能够创造深入、持久的幸福快乐。

感恩是如此的重要,但是令人沮丧的是,感恩之心的获得是那么的艰难和不易。

一方面,要主动接受事实。

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言,有些事我们不完美,我们能够改变;有些事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必须理解并主动接受它的存在——我们必须接受人性,接受自我,接受我们自然产生的情绪。

当我们试图压抑自然痛苦时,只会强化它;拒绝人性时,只会导致次优的表现。

只有发自内心的接受,思维才不会僵化而会流动,就如同流淌的浑水会在流淌中随着泥沙的沉积而变得清澈,内心会随着思维的流动才能获得安静,才会感恩他人。

记得,那个从无家可归到哈佛的女孩丽兹?默里,“我心里所有的安全感都被从身体中抛弃了,所以我被迫向前看,必须向前,没有能后退的路,我到了一种状态——好吧,我要尽我所能的工作,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 极其悲苦的生活的逼迫没有给她任何选择的余地,被迫的接受现实也给了她一片安静的空间,使她能够“向深处观察”,观察事物的整体,观察“所有能够成功的微小元素和什么是成功”。

她内心的安静和感恩改变了自己命运。

另一方面,需要正确而健康的内隐信念。

无论逻辑学还是心理学都发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或者认知结构中存在着一些不可怀疑或更改的坚定信念,这些信念是人们进行日常推理的内隐性的大前提。

正如三段论中大前提之于推理的作用,内隐信念对于个人心里健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比较而言,这些内隐信念主要是与个体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常见的健康的内隐信念有:“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我是独特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有信心和力量,能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就如功夫熊猫中阿宝的内隐信念是它对中国武术的挚爱、是捍卫功夫的强烈使命感、是父亲的关爱、朋友的支持和师傅的教导等,丽兹?默里的内隐信念是小时候父母的关爱和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健康的信念,其实都是一些积极的生活沉淀和感情记忆,是经验智慧的结晶。

这些内心的感恩属于人类高级的精神现象,但是它们的重要性或许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当幸福来敲门,感知她,接受她,让她充盈我们的内心,让温暖萦绕心间,你就会明白快乐的真谛在于自己的内心,积极的面对各种困难,你就会觉得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如此绚烂美丽 ??【篇二:【哈佛幸福课】学习笔记+行动指南(23课完整版)】(平凡幸福的生活)看到豆瓣上方子子同学的学习计划和总结,被感动了,被激励了,被影响了。

这么多年,自己能一直坚持的东西,实在太少太少。

于是打算自己也开始一点点学习的尝试,让自己坚持下去。

哈佛幸福课是2011年开始看的,断断续续地看,一年了才看到第六集,虽然中间把《marve collins‘ way》读了一遍,但进度实在太慢。

于是2012年开始重新学习幸福课,这次的学习是结合英文的学习,学的过程中记录笔记,一天大概看10到15分钟的片段。

另外,因为下载的版本是没有字幕的,也希望以此锻炼自己的英文听力。

2012年1月至今,完成2集幸福课的学习幸福课,做了笔记。

从本周开始学习第三课。

加入这个小组,希望能被这个小组中活跃成员所影响,所谓近朱者赤,我要加油。

2012年3月29日,将标题改为“【哈佛幸福课】学习笔记+感悟+行动指南,增加自身感悟和行动指南。

2012年8月2日,根据tal教授设置目标的方法,给幸福课的学习设置deadline:2013年1月1日前完成总共23课的学习笔记、感悟和指南。

现在的进度大概是每月3课,目前正在学第13课,一定能按期完成。

2012年8月22日,今天学完了第15课,这个月按计划完成了3课的学习,给自己鼓励! 2012年10月14日,完成了第21课,还剩下20,22,23课没有完成,给自己加油!2012年11月26日,上周好不容易完成了第20课,还剩下最后的23课没有完成,争取12月到来之前就完成全部的笔记,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个小组的童鞋们给予的关注,支持,鼓励和反馈,给予了坚持继续学习很大的动力,谢谢你们!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学术论文的平均读者是7个人,其中包括作者的妈妈。

关于积极笔记:1)上课的时候,学会记积极笔记(acitve notes)而不是消极笔记;2)记笔记的方式是:将自己投入(engaging)进去。

3)如何应用:把记下来的笔记告诉分享给他人,更重要的是思考我如何将这些东西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关于time-in 和 time-out: 1)我们现在的时间大多花在time-out,花在look into yourself 的time-in 太少了。

2)time-in和沉默(silence)有很大关系,沉默/安静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修身等等方面非常重要;3)《the courage to teach》中说道:“语言信息的交流并不是教与学的全部,we eductate with silence as well。

silence gives changes to reflect what we said and heard. silence is a mediaof learing deepest thoght。

”沉默时间是学习的必要环节。

心理学三大学派;1)行为主义: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2)精神分析:代表佛洛依德,研究潜意识(主要负面的)。

主要讨论病态人的无意识,所述内容主要有人的梦、过失、焦虑、动机冲突、情绪紧张以及人格的病理表现。

其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一名精神病科医生,主要从临床经验探究病人致病的原因,从而深入到病人的无意识心理的动机、情绪和人格等问题。

3)人本主义(衍生出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正面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