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导读及情节简答题【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
1916年由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翻译和创作活动。
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
1921年发起组织“文研会”,主编《小说月报》。
20年代中期,致力于文化评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后,加入“左联”,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作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解放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茅盾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从1916年以来,编辑过多种刊物,译介过大批外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人。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
【书名诠释】“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1、《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描写手法的多样性。
对于典型人物的刻画,小说主要是采用心理描写手法,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
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还巧妙的运用了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语言的丰富多彩。
小说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人物语言上,作者赋予不同性格人物以不同的语言和口吻。
如吴荪甫的语言常常是斩钉截铁,果敢有力;赵伯韬的调子是狂妄高傲,而又粗鲁卑俗的。
2、《子夜》的结构线索和结构特点。
结构的宏大而严谨。
《子夜》展示了中国 30 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其描写的中心——即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双桥镇农民暴动与吴荪甫的矛盾、丝厂女工罢工斗争与吴荪甫的矛盾。
小说以赵与吴的矛盾为主线,其他两条线索交错发展。
这三条线索由于其联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
3 、分析《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
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
它通过对中国 30 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
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使中国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
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4、赵伯韬形象。
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政治上与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
他操纵着上海滩金融市场,故意与吴荪甫作对,想方设法扼杀中国民族工业;他生活淫荡腐朽,为人专横跋扈,是恶魔般的帝国主义的鹰犬。
5 、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意义。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全书一切事件和人物的连接点和矛盾冲突的中心。
全书展现的种种矛盾,都把焦点集中在吴荪甫身上,作者是把吴荪甫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来表现的。
吴荪甫形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于,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在家里,他和妻子貌合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干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花的卑劣丑行。
小说在重重矛盾中塑造的这个典型,十分真实可信。
可见,吴荪甫是 30 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在他身上反映了软弱的中国民族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最终破产的历史悲剧。
这一悲剧不是偶然的个人悲剧,而是阶级的悲剧。
它揭示了实业救国此路不通,中国现实社会不仅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
《子夜》整理资料(共三部分)[人物关系与身份](一)吴家亲戚:1、舅父曾沧海曾沧海的儿子曾家驹(吴荪甫是他的嫡亲外甥)曾家驹小舅子马景山2、二姐芙芳二姐夫杜竹斋3、杜竹斋幼弟杜学诗杜新箨4、父亲吴老太爷5、妻子林佩瑶姨妹林佩珊(林佩瑶妹妹)林佩珊表哥范博文(诗人)6、四妹蕙芳七弟阿萱表妹张素素侄子吴为成远房族弟吴芝生(注:本表以吴荪甫为中心。
吴府在镇上的总管是费小胡子费晓生,吴在上海的仆人有王妈、高升、李贵等人。
)(二)吴荪甫的政治与商业朋友圈:1、政友雷鸣参谋长,林佩瑶的旧情人黄奋(政治人物,“有名的大炮”和雷参谋同是黄埔出身,同在战场上嗅过火药,而且交情也还不差)唐云山政客2、实业界同盟王和甫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孙吉人太平洋轮船公司总经理、兼办皖北长途汽车公司3、中立或两面派徐曼丽交际花刘玉英女间谍,后投吴荪甫,寡妇,公公就是交易所经纪人陆匡杜竹斋(做“空头”的吴荪甫寄希望于杜竹斋,关键时刻,杜竹斋转向“多头”,吴荪甫彻底破产。
)李玉亭(教授,他周旋于赵伯韬和吴荪蒲之间,他最后的结局虽然小说没有提到,不过可以看得出应该是转到赵的阵营)4、弱小竞争者陈君宜五云织绸厂的老板朱吟秋丝厂老板5、对手赵伯韬金融巨头,买办尚仲礼6、李壮飞(做过“革命”县长)冯云卿(公债,女儿冯眉卿)何慎庵(公债)(注:金融三巨头是赵伯韬、尚仲礼、杜竹斋;吴王孙杜四人又组成益中信托公司与之竞争,后杜退出;他们之间的竞争带有一定政治背景;弱小竞争者还有“红头火柴”周仲伟等;另有股票经纪人陆匡时倾向于吴,而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则倾向于赵,最后关头背叛了吴荪甫,但二人立场值得怀疑;秋隼律师则有职业道德对吴忠诚。
)(三)裕华丝厂大致的人物关系:(下划线为工厂领导)1、屠维岳一派屠维岳(吴荪甫同乡)、桂长林、李麻子(流氓头子)、莫干丞(厂里的账房)吴成为、曾家驹、马景山(与屠维岳勾结)姚金凤(工潮闹事者,被屠维岳收买)王金贞、阿珍(屠维岳一派工人)2、共产党一派(或说受共产党影响,发起工潮者,冲厂)朱桂英、何秀妹、张阿新、蔡真、玛金、陈月娥、金小妹3、钱葆生一派钱葆生(与薛宝珠、周二姐、钱巧林一派,与屠维岳等争权)4、两面派或不详:阿祥徐阿姨、陆小宝(注:由于屠被任命为主管,莫干丞与李麻子支持他,但也相对中立;阿祥则表面支持屠而又转而支持钱;朱桂英的妈妈支持屠,后转而支持共。
吴荪甫的企业有多处,文中主要围绕裕华丝厂与益中信托来写。
)[故事情节关键词汇]第一章1930年5月的一个傍晚,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
三辆雪铁龙汽车像闪电一般驶过外白渡桥,直向戴生昌轮船局面去。
这时,上海滩声名赫赫的工业大亨吴荪甫,会同二姐吴芙芳、二姐夫——金融界巨头杜竹斋,前往迎接由乡下前来避难的父亲吴老太爷。
吴老太爷年轻时曾是一位满脑子“革命”思想的“维新党”,自从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就只信奉文昌帝君的《太上感应篇》,专念“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的告诫。
若不是近来土匪实在太嚣张,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他本可以继续在老家蜗居、颐养天年的。
现在,被儿女们接到这个喧嚣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刚坐上汽车,他就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而跟随他而来的四小姐惠芳、七少爷阿萱这对乡下长大的“金童玉女”则贪婪地注视并询问周遭的新鲜事物。
到了吴公馆后不久,众人的热情让吴老太爷的心直发抖,他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了各种幻觉,他脑子里像有什么东西爆炸似的,最终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
吴荪甫果断地吩咐当差们打电话请律师,登报告丧,布置有关大殓所需的各项事宜。
公馆中乱哄哄地忙开了。
少奶奶林佩瑶的妹妹林佩珊不相信地低声问范博文:“难道老太爷已经去世了么?”范博文颇具诗意地回答: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但乡下实际就等于幽暗的“坟墓”,僵尸在坟墓里是不会“风化”的。
现在既到了现代大都市的上海,自然立刻就要“风化”。
第二章 -第二天清晨五时左右,吴府的送殓仪式就开始了,吊客们像潮水一般涌来。
纷至沓来的客人中,既有企业老板、金融巨头,也有官场政客,寄生文人。
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或暗做交易。
大餐室里聚集的人们正在谈论“标金”、“花纱”以及前方的战事。
公馆的另一处,杜竹斋跑到花园假山的亭子里,在那里两个绅士模样的人正等得不耐烦。
他们分别是公债场上的魔王赵伯韬与信托公司的理事长尚仲礼。
他们正在商议合伙做“多头”的事情,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他们希望杜竹斋和吴荪甫也能加入进来。
杜竹斋虽然好利、但生性多疑,一时拿不定主意,认为一路跌落的公债很难在短期内上涨,因为中央军吃紧已是众所周知的事。
赵伯韬却显得胸有成竹,他悄悄告诉杜竹斋“花了钱也可叫人家打败仗”,只要肯出钱,西北军就会退回,他们则可以借机在公债上投机,大赚一把。
杜竹斋不禁心动。
书房中,吴荪甫脸上显出连老太爷过世都没露出过的忧愁。
他给杜竹斋看了一份电报:“四乡农民不稳,镇上兵力单薄,危在旦夕。
”也就是说,吴荪甫在家乡双桥镇的当铺、钱庄、米厂之类的资产即将不保。
书房的门开了,厂里的账房莫干丞又带来工人关车怠工的消息,看来工人已经知道了老板又要减工钱的事。
吴荪甫腹背受敌,感到一阵愤怒、苦闷与失望。
但他很快恢复了刚毅坚决的常态,心想:“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当杜竹斋告知与赵伯韬的“密谋”后,吴荪甫立即决定在公债上放手干一把。
第三章吴老太爷人殓的时候终于到了,一时间,哀乐大作,弹子房里的人们慌忙赶过来,雷参谋趁乱带徐曼丽到弹子房边的丁香花棚幽会。
朱吟秋开始为自己丝厂即将到期的押款担心。
周仲伟与陈君宜这两位实业家也存在同样的困扰。
他们认为金融界宁可将大笔资金用于做公债,也不愿意放一些款帮助企业渡过危机,这是存心与民族工业作对。
太平洋轮船公司总经理孙吉人主张联合实业界的同仁办一个银行,充当内部的金融流通机关,如此一来,遇到危机就可以自救。
当然,这个计划还必须得到财力雄厚又兼具领导才能的吴荪甫支持,才有实行的可能。
孙吉人的高瞻远瞩让吴荪甫觉得遇到了一个“同志”。
吴荪甫的野心很大,他富于冒险精神和硬干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