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工行业报告

海工行业报告

一、研究背景
1、海洋石油关系国家战略安全,政策支持有望超预期
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的预警线,石油能源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且由于深海勘采技术和装备不足,面临丧失南海等争议海域海洋主权的巨大危险。

而目前陆地石油供给出现瓶颈,每年产量维持在2亿吨左右,大力勘采海洋石油已势在必行。

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等政策的出台,预计未来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超预期。

2、油价高位运行拉动资本支出,海洋工程景气度将持续上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石油需求将继续保持2%以上的年均增速,且油价有望持续在9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在陆地油气资源开采出现瓶颈的大环境下,势必拉动海洋石油勘采的资本支出,海洋工程将迎来一段较长的高景气周期。

3、承接全球海工装备制造转移,再演船舶振兴之辉煌
中国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拥有优良的海工建造基地。

而且,海工装备与船舶在设计制造环节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中国作为“世界船舶制造中心”将为海工装备制造提供良好的平台。

随着国家对海工行业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制造业的全球性转移,海工装备制造也将逐渐转向中国。

我国海洋工程有望继续船舶制造振兴之路,未来几年进入快速增长期。

二、行业发展前景
1、石油需求持续增长,油价高企拉动资本支出
我国经济一直保持8%以上的高增速,军事国防投入也逐年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保有量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国内石油消费量将继续保持2%以上的年增速。

2、油价维持高位,拉动油气开采资本支出
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下游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而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消费量不断增加导致可采量逐年减少,供需结构紧张局面将加剧,预计未来几年继续维持高位,将大力带动油气开采资本支出。

3、陆地石油资源紧缺,向海洋转移是大势所趋
随着国内一批陆上主力油田相继进入了油田开发衰退期和高含水期,东部油区每年的石
油产量递减;西部油区虽然石油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但受自然条件和投资所限,也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产量。

统计占据我国陆上原油产量几乎全部份额的两家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的生产数据,最近5年时间里,我国陆上原油产量增长速度基本在1%左右,大大低于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6%,2009 年加之油气价格低迷,产量甚至出现负增长。

我国最重要的两个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产量从5000 万吨、2800 万吨下降至4000万吨、2700 万吨,西部长庆油田、新疆油田的产量增长基本被东部老油田的减产而填平。

我国国内的陆上石油生产已不足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都要依赖大量的石油进口,而在我国广阔的海域中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海洋油气成为确保国家石油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按我国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初步结果,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占总量的22.9%,天然气资源量占29.0%,但是我国海洋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 的探明率和美国75%的探明率;我国海洋天然气为探明率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因此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探明率很低,整体上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

不过即便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已经有了显著增长,从1994年开始,全国油气生产的增量部分中,海上石油占了一半以上,产量自数十吨增至5000万吨;在过去10年间我国新增石油产量有53%来自海洋,在2010年这一比例可能达到85%,海上油气产量增长的潜力还很大。

我国两大石油公司陆上原油产量(亿吨):
数据来源:民族证券研究所
4、海洋石油资源丰富,将成缓解供需重要突破口
近海石油储量占全国石油总储量约14%,深海石油储量更甚之,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缺口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海上石油资源储量丰富:
数据来源:2003-2008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三、行业发展瓶颈
挖金致富,铁锹先行: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跟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没有良好的设备,就好比巧妇有米无炊
目前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可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的公司主要在欧美。

处于最顶端的欧美企业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他们垄断了海工装备的设计和高端制造环节,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主要公司有美国F&G公司,荷兰MSC公司以及瑞典GVA公司等;
第二阵营是韩国和新加坡。

韩国和新加坡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

他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占据领先地位,代表公司有现代重工、大宇造船和现代三大船企以及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

由于拥有强大的船舶建造能力,韩国三大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是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和FPSO的新建市场。

韩国的三星、大宇、现代3家企业2009年的海工装备业务销售额占到全球市场的20%,达107.8亿美元。

而新加坡的传统强项是修船,其承揽了众多自升式钻采平台制造以及FPSO的改装订单,2009年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销售额总计为95亿美元。

我国从研发、设计和制造综合来看属于第三阵营。

我国海工装备建造水平与韩国和新加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为设计和配套能力较弱,不过我国海工总装建造能力已有一席之地,设计配套能力的低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订单的承接。

主要设备介绍:
决定海工平台技术水平的关键参数有两个:作业水深和平台体量。

一般而言,不同构造的海工平台其应用的水深范围是不一致的,主要特点也有所不同。

(一)、钻进平台
自升式钻井平台(jack up)、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subs)及钻井船(drillship),其他的也包括底桩式钻井平台等,但已经属于非主流产品。

数据来源:Clarkson,中信建投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
(二)、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亦可分为固定式生产设备与浮动式生产设备。

由于前者只能在浅海生产且无法移动,随着开发逐年走向更深的海域,因此需求逐渐减少。

目前生产设备已经以浮动式为主。

浮动式生产设备包括:自升式生产平台、张力腿式生产平台(TLP)、单圆柱式生产平台(Spar)、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存储及卸货装备(FPSO),最近几年又钻井生产储油装卸船(FDPSO)浮式、LNG 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等其他新型产品。

目前全球90%以上的Spar生产平台和60%以上的TLP平台都在墨西哥湾作业,而其他海域则以FPSO为主。

由于FPSO不仅能够生产而且可以储存和装卸、适合复杂水域环境,不仅可以新建也可由油轮改造而成,因此成为近年来在深海作业的主要装备。

资料来源:Clarkson,熔盛重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浮式生产存储及卸货装备FPSO:
自升式生产平台JACKUP
半潜式生产平台(Semi-Sub):
张力腿生产平台(TLP):
单圆柱生产平台(Spar):
(三)、辅助设备
辅助设备类别很多,应用很广,也可以在其他海洋工程中应用,如海洋风电。

主要是勘探船、起重船和铺管船等。

相对于前面的两种海工设备,辅助设备的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

AHTS、PSV、DSV、IMR 等船又被统称为OSV(Offshore Support Vessel)海工支持船。

起重铺管船:
平台支持船:
抛锚作业拖船:
维护与修理船:
四、海洋工程投资逻辑
海洋工程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在市场空间、技术难度和受益时间先后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

根据市场空间、技术难度和受益时间这3个维度,来判断当前海洋工程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机会。

油田钻采服务环节:市场空间非常大、技术难度低、受益时间早,但是因为国内油田服务对象主要为中海油,其油气开发支出仅占全球的2%左右,虽然全球市场空间大,实际国
内市场相对单一且较小,该板块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工程承包环节:市场空间较小、技术难度较低、受益时间晚,短期不具有大的投资机会。

而且,我国的海洋工程承包服务超过90%的业务集中在国内市场,出口比重很小,难以分享全球市场空间。

海工装备设计环节:市场空间较小、技术难度非常高、受益时间较早,但由于海工装备设计技术难度非常大,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垄断,我国的海工装备设计仍处于发展初期,全球市场份额很小。

原材料环节:市场空间小、技术难度低、受益时间居中,由于市场空间有限,且不具备显著的技术门槛,难以有大的投资机会。

低端配套设备:市场空间一般、技术难度较低、受益时间居中,但是相对而言产品毛利率在30%以上,比较适合规模相对较小,技术研发实力不强,但是制造与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有利于国内企业产品在全球竞争,因此该板块对于现阶段的国内海洋工程产业,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

核心配套设备:市场空间较大、技术难度高、受益时间居中,由于市场空间大,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且相对于钻采平台、辅助船舶等主设备提供商而言,规模较小,海工业务弹性大,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

钻采平台:市场空间大、技术难度较高、受益时间较晚,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

辅助船舶:市场空间较大、技术难度一般、受益时间较晚,由于技术门槛不高,是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进入海洋工程领域最为快捷有效的切入点,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

总体而言,当前在我国的海洋工程市场,最为看好配套设备(包括核心与低端)板块,其次是钻采平台跟辅助船舶,最后是油田钻采服务。

相关公司介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