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总结报告
LHK市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总结报告
稻虾种养技术是近年来湖北省水产十大主推技术之一,LHK市于20XX年开始试验,效果较好。
20XX年,在HH省、XX市水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大力推广该项技术,推广面积约1000亩余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考量该项技术应用效果,我们在LHK市丹水合作社跟踪了11户社员428亩的稻虾种养全过程。
现将效果归纳整理,总结如下:
一、实施概况
稻虾种养生态种养模式实施区为LHK市龙虾标准化养殖核心基地——LHK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20XX年有11户龙虾养殖户种植早稻428亩,养殖龙虾平均亩产 kg,总产 t;稻谷平均亩产 kg,总产 t。
二、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并聘请市水产专家作为技术顾问。
制订了重农激励政策。
2、加强技术辅导。
今年已组织邀请省、市有关专家,种养大户参加的水产、水稻等技术培训辅导2期,培训人员达168人次,印发资料500余份,同时,根据生产环节,及时邀请有关专家到村、到户开展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并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
3、抓好全程服务。
以LHK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种养农户与服务部门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组织化、产业化程度。
同时,积极帮助大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优质服务。
三、技术要点龙虾养殖
1、选好田块。
选择水源充分、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好、保水性能较好且通电通路的田块,田块翻整耙平。
2、筑好田埂。
田埂高度应以可注水~ m为宜,坡比1:~3。
3、开好虾沟。
虾沟是供龙虾在夏季高温、浅灌、搁田或施放农药时躲避栖居,在稻田四周离田埂~2 m处开挖,虾沟宽2~3 m,深~ m,挖出的泥土将周围围田埂加宽垫高。
通常虾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并在插秧前开挖好。
4、防逃设施。
为防止小龙虾逃逸,沿田埂圈了一圈石棉瓦,石棉瓦横放,底部埋入土下10 cm,瓦与瓦之间重叠5-6 cm,叠加部分两边用木桩加固。
1
5、防害设施:进出水口建在稻田相对两角上,并安装滤网,以防止虾苗外逃。
滤网一般6~8目。
出水口滤网高出田基20~30 cm,下部深埋在基土中,进水滤网长度为2~
3 m,成弧形向稻田内安装,严防野杂鱼混入。
6、栽种水生植物。
在虾沟中适当栽种水生植物,既提供小龙虾栖息场所、遮荫,又提供植物性饲料。
栽种的水生植物有喜旱莲子草,空心菜和水浮莲等。
栽种为水稻种植完之后。
8、虾苗放养。
5月上旬环沟放水,日光暴嗮,并用漂白粉15 kg/亩进行消毒,目的是杀死田间真菌等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6月上旬虾沟内施用600 kg/亩经过发酵的粪肥,以作培育放养虾苗的适口食料。
6月是旬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500~20XX尾的幼虾,每亩放20 kg。
9、饲养管理
⑴饲料投喂。
①投饵方法: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多点投喂,均匀分布于稻田四周的浅水或水草丛中;幼虾放养后,立即开始投饵,开始可投粉状饵料,用水浸泡搅拌成糊状,以后改用颗粒饵料或米糠、碎麦粒等饵料投喂,还应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
②投饵量:以颗粒干饵计算,日投饵量控制在存池虾重量的3%~5%,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时左右投日饵量的1/3,傍晚18时左右投余下的2/3,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变化及龙虾活动、摄食情况,适时适量灵活调整,一般以3~4小时吃完为宜。
③饲料搭配:以颗粒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添加鲜活动物性饲料,如螺、蚌、小杂鱼等,同时,适量补充水草,做到“荤素搭配,精青结
合”。
⑵水质管理。
①总体要求透明度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pH值7~,水体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
②定期换水:每隔10~15天加换新水,每次换水1/4~1/3。
7~8月份,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2。
换水时,保持水位相对稳定。
⑶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各巡田一次,一查水质变化,二查龙虾摄食,三查病敌害侵袭,在闷热天气应增加夜间巡塘,勤作记录。
10、疾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严格清塘消毒、定期投喂药物饵料、调控水质、合理投饵,从强化管理等着手,严防虾病发生与蔓延。
11、捕虾。
虾苗经过3个多月的饲养,就有一部分小龙虾能够达到商品规格,就捕大留小逐步上市。
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稻田小龙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的龙虾
2
快速生长。
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用虾笼、地笼网起捕,效果较好。
也可用抄网在虾沟中来回抄捕,最后在稻
谷收割前排干田水,将虾全部捕获。
平时捕大留小,但繁殖期禁止捕捞,以便有足够的小虾供来年使用,降低成本,节约种源,保护环境。
水稻种植 1、品种选择。
品种选用耐肥性、抗倒性、抗病性较好的“中灿稻”等中稻主推品种。
2、秧苗。
往年直接播种,改为从育秧大户中购苗。
3、插秧。
插秧前平整田块,插秧最好采用机插、抛秧或人工插,尽量少用免耕直播。
一般移栽田掌握在秧苗4~5片叶龄时插秧,行株距以cm×cm为宜,每丛插1~2根,以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穗数,插秧在5月初至5月15日前结束。
大田不用除草。
4、施肥。
栽秧前施发酵过的粪肥,每亩用量300-400 kg左右,以利培植饵料生物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
期间,追施复合肥50 kg/亩左右,尿素56 kg/亩左右。
5、病虫害防治。
水稻生长期间,采取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稻蓟马、灰飞虱每亩一次,纵卷叶螟2-3次,稻飞虱3-4次。
所选农药均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
6、收割。
中籼稻9月中旬成熟。
收割最好机械收割,既省工又省时。
四、效益分析经济效益
亩产龙虾 kg,单价28元/kg,全年销售成品龙虾,实
现龙虾销售收入万元,扣除各项成本万元,养虾净赚万元,亩平元;水稻产量为 t,市价格元/kg,全年水稻销售收入万元,扣除水稻成本万元,水稻纯收入万元,亩平纯收入元。
稻虾合计亩平纯收入元。
与普通田块水稻相比,水稻增产%。
1、龙虾养殖收益
单产单价 kg 元 28 亩成本防逃设施挖虾沟虾种元 250 元元饲料元小计元总成本元总收入元总纯利润亩平利润元元 500 2、水稻种植收益3
单产单价元亩成本秧苗元 125 补苗元耕机水粪田插费肥元元元元 83 80 52 145 尿素元 100 碳农收铵药割元元元 30 20 140 小计元总成本总收入总纯利润元亩平利润元 kg 元元生态效益
稻虾生态种养工程与非稻虾种养相比,不仅增强了龙虾、早稻抗病能力,而且减少了龙虾用药、饲料和水稻农药的使用数量,于虾田较肥,化肥的使用量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保护了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的生态体系,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应,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社会效益
通过生态种养工程的实施,使传统种养模式向优质、高
效种养模式转变,不仅提高了种养户科学的种养技术水平,而且辐射作用明显。
于采用生态种养模式所生产的龙虾外观体表更加粗壮、肥满、光洁,内在肉质更加细嫩、鲜美可口,因此所产龙虾可与野生龙虾相媲美,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龙虾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声誉,深受消费者青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