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发展史之主要生物进化学说
通过五堂课的生命科学发展史的学习,我深深感觉曾经认为的科学与人文的隔阂在缩小,作为一位文科生,实际上对生命科学了解不多,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与熟悉的历史结合起来的上课内容让我对慢慢了解了更喜欢上了生命科学,喜欢上了那么多的生物进化学说。
在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的进化学说不可尽数,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更多达数十种。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介绍和我的一些拙见。
首先主要的生物进化学说有:
1、神创论
神创论认为,自从上帝创造万物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某些信徒相信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
完全无视地球轨道的变化的现实数据。
这种信仰后来不仅成为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共同信仰,而且是各种样式的基督教的共同信仰。
2、布丰的“物种可变”
布丰是第一个提出广泛而具体的进化学说的博物学家,他收集了不少有关自然科学的材料,编写了《博物学》。
在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点,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特别强调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当物种生存环境改变,尤其是气候与食物性质的变化,可引起生物机体的改变。
3、居维叶的“灾变论”
他反对生物进化论,但他正确地提出了物种自然绝灭的概念,并论证了现存种类与绝灭种类之间在形态上和“亲缘”上的相互联系,在客观上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
他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各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了“灾变论”。
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
他的这一科学假设也基本上与现代地质、古生物学的结论相一致。
4、拉马克进化思想
拉马克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唯物主义的生物进化的理论。
他认为地球有悠长的历史,而且地球表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不断的逐渐的变化;生物进化的动力,一是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倾向,二是环境条件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无论植物或动物,都按一定的自然顺序进化,由
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是树状的,即不但向上发展,而且向各个方面发展;人类大概由高级猿类发展而来。
他的学说较系统和完整,内容更丰富,为达尔文的科学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他的《动物哲学》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称为现代进化论思想的两大源泉。
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拉马克对进化原因的解释过于简单化。
“生物天生地具有向上发展的倾向”缺乏物质基础;“环境改变必然引起生物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异”也缺乏事实根据等等。
5、达尔文进化论
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一.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
二.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
三.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四.渐变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它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
6、假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的最亲密的支持者在生物进化是渐变还是跃变和进化动力是否是自然选择方面也并不完全赞成达尔文的学说。
而这些方面恰恰是现代生物学家所重视的地方。
所以有人说按照今天的标准看,早期的许多达尔文进化论者支持者是“假达尔文主义者”,也不无道理。
7、直生论
生物体内有一种“种系动力”驱使生物朝着固定的方向进化,这种进化是非适应的,与环境没有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能使物种灭绝。
如哺乳动物的牙齿和角的进化是呈直线不断增大的。
8、跃变论
新形态和器官的形成,是来自于大的跃变,而不是微小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缓慢而逐渐地累积下来的。
部分古生物学家由于化石的不连续性而持有这个观点
9、新拉马克主义
生物体活动而出现的结构变化能够传给后代,导致后代出现适应环境的进化。
核心是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
10、新达尔文主义
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机制,不仅反对跃变论、直生论,也否认用进废退以及一切后天获得性的遗传。
达尔文的学生罗曼斯认为这背离了达尔文
本人的主张,而将之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11、突变论
德弗里斯在《突变论》中,集中地阐述了他的生物突变论思想:达尔文强调的那种微小变异不是形成新物种的真正基础,物种起源主要是通过跳跃式的变异—“突变”来完成的。
突变论解答了达尔文学说中许多使人迷惘的问题,回击了一些人对进化论的攻击,从而使达尔文进化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2、群体遗传学
费歇,荷尔登,莱特为三位群体遗传学的奠基人。
他们将基因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真正的统一起来,为现代进化论奠定了数学基础。
13、中性学说
一、新种的形成主要不是由微小的长期有利变异积累而成,而是由那些无适应性的、无好坏利害之分的中性突变积累而成,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二、生物分子的中性突变是偶然的,进化的途径和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几率决定,而与周围环境无关。
中性突变通过遗传漂变而被固定下来或消失,这种随机的遗传漂变是生物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而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三、中性突变的速率等于分子进化的速率,其速率是恒定的,即每一种生物大分子在任何生物中其速率是大致恒定的,而与种群的大小、物种的寿命、物种的生殖能力无关,也与周围环境因素没有关系。
12、现代综合进化学说
又称“现代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进化论在20世纪的新进展。
由遗传学家、美藉俄人杜布赞斯基于1938年建立。
杜布赞斯基在种群遗传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突变论和自然选择综合起来,进一步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
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围。
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即种群。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能自由交配和繁殖的一群同种个体。
种群遗传具有个体的高度杂合性和种群的极端异质性的特点。
种群是物种的基本结构单位,进化是种群在遗传成分上的变化,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而在这些学说中我更支持达尔文学说,即使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也有许多论文号称推翻了达尔文主义。
我认为虽然相对于现代综合进化学说类似大杂烩似的学说,达尔文主义略显单薄和简陋,但主要观点都不无道理,甚至被科学证明是正确的。
首先是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
这一点,如今早已被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观察、实验所证实,甚
至在实验室、野外都可以直接观察到新物种的产生。
所以,这是一个科学事实,其可靠程度跟“地球是圆的”、“物质由原子组成”一样。
第二是共同祖先学说,即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
而分子生物学发现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生物化学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终证实了达尔文这一远见卓识。
第三,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自然选择的存在,是已被无数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这也是一个科学事实。
如果不是因为外界的压力即自然的选择,动植物就没有必要进化而是仅仅保持原状就可以了,何必去选择改变。
最后是渐变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它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
虽然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中较有争议的部分,但我认为每一个改变都并非一蹴而就的,若是进行跃变很容易产生错误,循序渐进的进化则能更方便的随时调整,从而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