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制药
• 到19世纪末,L.Pasteur.P.Enrich和Von Rehiring等 陆续发明了预防或治疗各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和 类毒素等。
• 此后,利用微生物生产疫苗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 1928年Fleming偶然发现了青霉素,但当时人们 认为动物试验结果不能指导人的医学实践。
• 直到l0年后,才打破了这个框框,通过动物试 验,把青霉素从细菌学家的好奇物质转变为医学 上具有活力的物质。
• 成品检验:包括性状及鉴别试验、安全试验、降压试验、热 源试验、无菌试验、酸碱度试验、效价测定、水分测定等。
• 成品包装:合格成品进行包装,为原料药。制剂由制剂车长与产物生成偶联型(coupling model),
菌体的生长与产物生成直接关联,生长期与生产期 是一致的。产物往往是初级代谢的直接产物。
• 随着细胞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的问世,为 微生物制药来源菌的获得提供了一种有效 的手段。工程菌和融合子经发酵后能生产 原来微生物所不能产生的药物或提高生产 效率。同时近年来发酵工艺及其控制方面 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利用计算机在线控 制以及固定化细胞技术为微生物发酵制药 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 我国微生物发酵制药工业起步较晚,建国后,在发 展原料药为主的方针指导下,于1953年5月l日在上 海第三制药厂正式投产了青霉素,1958年建设了以 生产抗生素为主的华北制药厂,投产了青霉素、链 霉素、土霉素和红霉素等品种、随着全国陆续建立 起—批微生物发酵药厂,在1957午我国开始了氨基 酸发酵的研究,其中谷氨酸的发酵于1964年获得了 成功,并投入生产。
• (2)糖类 主要有氨基糖、糖胺、核糖、环多醇和氨 基环多醇等,形成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抗 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潮霉素等。它们的共同前体是葡萄糖 ,合
成己酮糖,再经过转氨作用,将氨基转移 到糖分子上。环多醇和氨基环多醇是葡萄 糖酸化、环化及氨基化反应的结果,形成 氨基环醇类抗生素。
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本特征
(1)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结构特殊,含有不常见的化 合物和化学键。
(2)生长期转向生产期,形态与生理发生变化。 (3)次级代谢产物是结构相似的一组混合物,但活性差异较大。 (4)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受多基因控制,多以基因簇形式存在。 (5)具有种属特异性,与种属分类学无关。分类学上相同的菌
• 发酵:将种子以一定的比例接入发酵罐,培养,是 生产药物的关键阶段和工序。需要通气,搅拌,维 持适宜的温度和罐压。发酵一定周期。期间,取样 分析,无菌检查,产量测定。加入消泡剂、酸碱控 制pH,补充碳源、氮源和前体,促进产量。
• 分离纯化阶段包括发酵液预处理与过滤、分离提 取、精制、成品检验、包装、出厂检验,是化学 分离工程过程。
• 组成型表达的基因工程菌的产物生成属于此类型, 蛋白质产物是细胞能量代谢的结果。乳酸、醋酸等初 级分解代谢产物的生成也属于此类型。
• II型:
菌体生长与产物生成半偶联型(semi-coupling model)。该模型介于偶联和非偶联模型之间,产 物生成与基质消耗、能量利用之间存在间接关系。 产物来自能量代谢所用的基质,在细胞生长期内, 基本无产物生成,在生长的中后期生成大量的产物 而进入产物形成期。如柠檬酸和某些氨基酸的发 酵,一部分组成型表达的蛋白质药物也属于此类型。
• 50年代还开始了核酸类物质的发酵研究,之后投入 了生产。在维生素生产方面,我国于70年代成功地 研究出“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技术,在国际
上 处于先进水平。
微生物发酵制药的研究范围
• 微生物发酵制药是利用微生物进行药物研究、生 产和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研究内容包括 微生物制药用菌的选育,发酵以及产品的分离和 纯化工艺等。
(2)氨基酸类药物 目前氨基酸类药物分成个别 氨基酸制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两类,前者主要用 于治疗某些针对性的疾病,如用精氨酸和鸟氨酸 治疗肝昏迷,解除氨毒;光氨酸用于抗过敏、肝 炎及白细胞减少症;L—谷氨酰胺用于治疗消化道 溃疡。蛋氨酸用于防治肝炎、肝坏死、脂肪肝; L—组氨酸常作为治疗消化道的辅助药物等。
(1)抗生素类 抗生素是在低微浓度下能抑制或影 响活的机体生命过程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目前已发现的抗生素有抗细菌、抗肿瘤、抗真菌、 抗病毒、抗原虫、抗藻类、抗寄生虫、杀虫、除草 和抗细胞毒性等的抗生素。
• 具不完全统计,从40午代至今,已知的抗生素总 数不少于9000种,其主要来源是微生物,特别是 土壤微生物,占全部已知抗生素的70%左右.至 于有价值的抗生素,几乎全是出微生物产生。
• 具体主要讨论用于各类药物发酵的微生物来源和 改造、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发酵 工艺与主要参数的确定、药物发酵过程的优化控 制、质量控制等。
• 微生物发酵药物 • 是指运用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方法和研
究成果,从微生物菌体或其发酵液中分离、纯化 得到的—些重要生理活性物质。
1.以微生物菌体为药品; 2.以微生物酶为药品; 3.以菌体的代谢产物或代谢产物的衍生物作为药品; 4.以及利用微生物酶特异性催化作用的转化获得药物等; 包括微生物菌体、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索、 酶与辅酶、激素及生物制品等。
• III型:
菌体生长与产物生成非偶联型(non-coupling model)。菌体生长期与产物生成期为独立的两个 阶段,先形成物质消耗和菌体生长高峰,几乎没有 或很少有产物生成,然后进入菌体生长静止期,产 物大量生成,并出现产物高峰。产物可能来自于中 间代谢途径,而不是分解代谢过程,初级代谢与产 物形成完全分开,如抗生素、生物碱、微生物毒素 的发酵。对于诱导型基因工程菌,往往在静止期, 加入诱导物,基因转录和产物表达。
•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随着人们对抗生素,尤其 是对青霉素重要性的认识,才大大推动了微生物 发酵制药的发展。
• 微生物发酵的药物必须借助发酵工程来完成, 发酵工程技术的开创性研究及在生产过程中成 功的应用(特别是深层发酵技术)为40年代青 霉素,为以后的微生物发酵制药乃至发酵工程 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模式,成为以后微生物工业 兴旺发达的开端。这也激发了氨基酸发酵、维 生素发酵以及酶制剂生产等的研究。
胺素)等。
(5)甾体类激素 在甾体激素的生产过程中,一些特 异的转化反应需要借助微生物的作用
(6)治疗酶及酶抑制剂 药用酶主要有助消化酶类、消炎酶类,心血管疾
病治疗酶、抗肿瘤酶类以及其它酶类。 其中许多都可以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如蛋白酶、
纤维素酶、脂肪酶、链激酶、脲激酶、天冬酰氨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实例
4.以及利用微生物酶特异性催化作用的微生 物转化获得药物等;
• 如利用青霉素酰化酶生产半合成抗生素, 用β-酪氨酸酶生产多巴,用核苷磷酸化酶催 化阿糖尿苷生成阿糖腺苷等。
微生物发酵药物的分类
• 微生物药物可以按生理功能和临床用途来分类, 还可以按产品类型来分类,但通常按其化学本质 和化学特征进行分类。
• 复方氨基酸制剂主要为重症患者提供合成 蛋白质的原料.以补充消化道摄取的不足。
(3)核苷酸类药 利用微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 该类药物有肌苷酸、肌苷、5-腺苷酸 (AMP)、腺三磷(ATP)、黄素腺嘌吟二核苷 酸(FAD)、辅酶A(CoA)、辅酶I(C01)等。
(4)维生素类药 日前微生物药物中利用微生物发酵 生产的品种包括:维生素C的原料2—酮基—古龙 酸、维生素A的前体b—类胡萝卜素、维生素D2的 前体麦角甾醇、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B12(钻
实例
3.以菌体的代谢产物或代谢产物的衍生物作为药品; • 如初级代谢产物中的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类脂、
糖类以及维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中的抗生素、生 物碱、细菌素等。
•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和 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发酵制药所需的微生物 菌种不仅仅局限在天然微生物的范围内,已建立起 了新型的工程菌株,以生产天然菌株所不能产生或 产量很低的生理活性物质,拓宽了微生物制药的研 究范围。
• (1)聚酮体(polyketide)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蒽环类抗生素的前体是 聚酮体,构成聚酮体的前体与脂肪酸合成的前体 相似,基本单位为乙酸、丙酸、丁酸和短链脂肪 酸,起始单位为乙酰CoA、丙酰CoA、丙二酰 CoA、丁酰CoA等,分别供给2、3、4 C单位。经 过缩合、脱羧、还原、脱水,每次延长2-3个碳 单位,形成多酮次甲基链。再还原后形成多种聚 酮体。重复脱水得到四环素和蒽环抗生素的母 核,环化后形成大环内酯结构。如果内酯环的不 饱和链较多,则形成多烯大环内酯。
种能产生不同结构的抗生素,分类学上不同的菌种能产生 相同结构的抗生素,
次级代谢产物的构建单位
• 构建单位包括聚酮体、甲羟戊酸、糖类、 不常见的氨基酸(如D-氨基酸、β-氨基 酸等)、环多醇和氨基环多醇等。
把构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 生源(biogen)。生源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次级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或初级代谢产物。
• 工艺过程包括发酵和分离纯化两个阶段: • 发酵阶段包括生产菌的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
酵培养,是生物加工工程过程。
• 孢子制备:保存的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复苏, 生长产生孢子。
• 种子制备:将制备的孢子接到摇瓶或小发酵罐内, 培养,使孢子发芽繁殖。对于大型发酵,普遍采用 2次扩大培养制备种子,最后接入发酵罐。
• 发酵液的预处理与过滤:使发酵液中蛋白质和杂 质沉淀,增加过滤流速,使菌丝体从发酵液中分 离出来。如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曲古霉素、球 红霉素药物存在于菌丝中,要从菌体中提取。如 果存在于滤液中,澄清滤液,进一步提取。
• 提取与精制:吸附、沉淀、溶媒萃取、离子交换等从滤液 中把药物提取出来。精制是浓缩或粗制品进一步提纯并制成 产品。可重复或交叉使用四种基本方法。
实例
1.以微生物菌体为药品;
• 如帮助消化的酵母菌片和具有整肠作用的乳酸菌 制剂等,还有近年来研究日益高涨的药用真菌。 如香菇类、灵芝、金针菇等。这些微生物都可以 通过发酵培养的手段来生产出天然产品具有同等 疗效的产物。另外一些具有致病能力的微生物苗 体,经发酵培养,再减毒或灭活后,可以制成用 于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