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海西课件

四年级上册海西课件




福州鱼丸是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
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 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 香不腻。 "没有鱼丸不成席",从这句 俗语中便可知福州人对鱼丸的偏爱了, 尤其是那些久别故里回乡探亲的侨胞, 都以能品尝家乡的鱼丸而感到欣慰。 早年福州有三家鱼丸铺,其中创建于 1934年的塔巷永和鱼丸铺最有名气。 铺主刘二弟做了鱼丸,用货郎担挑着 在南街一带叫卖。人们一听到声音, 便会围了过去,付上两角钱,买上一 碗用高汤煮成的热乎乎的鱼丸。据介 绍刘氏捏鱼丸的手艺是从台湾永和镇 学来的,回到福州后,他反复琢磨, 发明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搅浆机, 并自创鱼肉保鲜法,二者的有机结合, 使得永和鱼丸口味特别鲜美而赢得了 市场。
是芋泥。
扁 肉 燕
太平燕因其别具风味和莱
名中蕴含的太平吉利之意 而倍受福州人青睐。福州 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 亲友聚别,太平燕都是席 上不可缺的一道大菜。在 喜庆宴会上,每当"太平燕 "上席时,鞭炮齐鸣,客人 们停筷停杯,恭候新郎、 新娘或寿公、寿婆前来向 宾客敬酒,使喜宴气氛达 到高潮。
福州是一座历史名城,
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 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影响 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 太平燕、太极芋泥、鱼丸、 等享有盛誉,台湾同胞有 句口头禅:“鱼丸,燕丸, 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 厌。”1997年福州市饮食 (集团)公司美食园制作的 “扁肉燕”和“太极芋泥” 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 “中华名小吃”。老辈福 州人有句话叫“七遛八遛 莫离福州”。意谓福州饮
芋 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
臣到广州禁烟,英、德、美、俄 等国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 备了西餐凉席宴请林则徐,企图 让林则徐在吃冰淇淋时出洋相。 事后,林则徐也备盛宴回请,几 道凉菜过后,端上来芋泥。芋泥 颜色灰暗,不营热气,乍看犹如 凉菜,实则烫舌。外国领事们一 见佳肴,纷纷舀起来就吃,满嘴 粘着,烫得唔唔直叫。林则徐这 时才幽默地介绍说:"这是中国福 州的名菜芋泥。"芋泥深受福州人 的喜爱,是酒楼、菜馆宴席上的 常菜。每当宴席接近尾声时,端 上来的最后一道"压轴"菜,通常都
鼎 边 糊
鼎边糊是将米浆均匀轻泼于铁锅内缘
四周,烘干后铲入由蛏、蚬、蛤、香 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制成的 沸汤内而成。刚出锅的鼎边糊白脆薄 润,汤清不糊,食之细腻爽滑,清香 可口,是福州人人喜爱的独具一格的 风味小吃。尤其是和油炸的蛎饼、油 条配吃,一冷一热,别有风味。

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 每到“立夏”,市民和郊区的农民都 要做鼎边糊过夏,农闲时农家也经常 制作、食用福边糊。早起晚上街头巷 尾更处处是鼎边糊小吃摊。1961年朱 德在福州品尝鼎边糊时说:这么简单 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 的吃法,却有这么引人的魅力,真叫 人尝后难以忘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