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个营销关键词之6_劝诱

16个营销关键词之6_劝诱

劝诱美国。

市郊的荒芜沙漠里,警官大卫.米尔斯拔出枪对准了嫌疑犯约翰.杜。

另外一名老警官威廉.沙摩塞在旁边苦苦劝说他不要开枪:“如果你杀死他,他就赢了。

”米尔斯经过苦苦挣扎,最后还是一枪爆了杜的头。

这是电影《七宗罪》的大结局。

连环变态杀人犯杜,连续犯下五桩罪行,分别是:因为贪食(Gluttony)而死的肥胖男子。

因为贪婪(Greed)而死的富有的辩论律师。

因为懒惰(Sloth)而被绑床上一年奄奄一息的男子。

因为淫欲(Lust)而死的嫖客。

因为傲慢(Pride)而死且被毁容的模特最后杜杀死了米尔斯怀孕的美丽妻子,声称自己犯了嫉妒(Envy)的罪,米尔斯痛苦挣扎之下也如他所愿,因为愤怒(Wrath)枪杀了杜,也完成了杜的最终计划——七宗罪。

贪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愤怒。

这就是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人类7种原罪恶行的表现。

人类一切罪恶,皆由这7宗黑暗的欲望所致。

放轻松,今天这里没有宗教变态连环恐怖杀人犯,也没有7位受害者,但有样东西依然存在,那就是贪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愤怒的,7宗罪。

7宗原罪,7个弱点。

这个时代没有圣人,如果你是,请绕道。

欲望是人的本性,欲望带来需求,需求需要满足。

这就是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则,你想要的,我满足你。

你不那么想要的,我逼着去满足你。

其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可能最无用的就是“满足”二字吧。

人的本性是罪恶,不止7项,可能有70项700项那么多,而商家的行为,也就是满足这7项70项乃至700项罪恶的过程。

如果你贪食,我给你美味。

如果你贪婪,我给你免费。

如果你懒惰,我送货上门。

如果你傲慢,我送你身份。

如果你嫉妒,我让你更美。

如果你愤怒,我赠你平静。

如果你好色,我… 我总有办法。

像你看到的,罪恶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我找不到满足你罪恶的办法。

可是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学会劝诱?因为满足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可惜的是,满足欲望的过程并不像饿了吃饭、渴了喝水这么一帆风顺。

无论是作为商家,还是消费者,似乎双方总是配合的不那么顺利,总是有些欲去还留的味道。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人会主观掩饰自己的罪恶。

这是一种本能,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一个贪婪的无底洞,也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一只傲慢的孔雀。

相反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性本善,自我暗示成一个高大全的形象,百毒不侵。

二、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罪恶。

罪恶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深藏在表意识之下的深层本能。

每每当有人和你说“我不需要这个”时,也许是他细胞里的罪恶基因还在无知沉睡,没有被激发出来而已。

如果他喜欢掩饰自己的弱点,那就给他一个理由打败自己。

这就是劝。

如果她不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那就去摇晃她刺激她,直到她自己无意识的投降为止。

这就是诱。

推力和拉力双管齐下,这就是劝诱。

下个书面的定义:劝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直接或者间接劝说性广告表达方法。

是劝说诱导受众接受广告意向,它是指用商品的功能和优点满足或引发受众的相应需求动机,促进认知和购买。

广告的劝诱,就是一种直击消费者内心的说服行为,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说服购买,一方面将产品的独特利益点放大化,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来赋予其强大的内涵,像一把利剑刺入消费者心中。

广告的说服就在于通过有效的诉求,使消费者对商品或从原有的否定或消极态度转变为肯定或积极态度,或者从原有的少许肯定的态度发展成更肯定的态度,最后促使购买行为发生。

或者说,劝诱就是把消费者本我里面的罪恶因子,通过各种方式慢慢的使其浮现出来,进而促使消费者,或者诱使消费者进行自然购买的行为。

劝诱,又应其具体表现方式的不同分成劝说和诱导两类。

劝说服,是引导,是。

我不会听你的,除非你是对的。

劝,是通过强大的拉力进攻消费者,告诉消费者:“来买我吧,不买我你就是傻子。

”是通过各种手段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其实也就是消费者向自己内心的罪恶屈服的过程。

劝说是个老行当,有久远的历史了。

早在春秋战国时间,就活跃着这么一帮吃饱了没事干,周游列国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和一手好文章到处游说的聪明人。

以苏秦张仪为首的这帮盲流,我们称他们为说客,好听点的叫纵横家。

听听,纵横四海,说出天下,霸气十足。

战国时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合纵,嫉妒和恐惧的产物什么是合纵?战国时期秦国一家独大,故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为什么合纵得以成功?因为有秦国这样一个强大的西边邻居,没有一国不寝食难安的,简单来说就是羡慕嫉妒恨。

看着手痒痒,打又打不过,怎么办?而合纵,正是精准打动他们的产品。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国家的地缘政治上,更是如此。

后世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提出的“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也是合纵的经典战略。

连横,贪婪和傲慢的果实连横,是对抗合纵而生的产物。

“事一强以攻众弱”,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就叫连横。

六国合纵联盟并不是铁板一块,一个人尚且有趋利避害之心,更何况是一个封建君主制的国家。

国家利益的取舍,万千子民的生活,包括君主个人的性格癖好,都是可以好好利用的突破口。

看看张仪是怎么说服楚王的:晋见楚王时,他说道,七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国最强,齐、楚两国相当。

如果楚秦联盟,则楚强;反之,如果齐秦先联盟,则齐强。

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与秦联盟。

(这是摆事实讲道理)他又许诺,在楚国与齐国断交并同秦国结盟之后,秦国会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归还楚国。

(这是谈条件许承诺)结果呢?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动,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受张仪相印,与齐国断交。

这也是随后一系列事件的开端,张仪隐身,楚王骂齐,齐秦结盟,张仪谎称哪有六百里只有六里,楚王大怒攻秦,大败于齐秦联军,损兵八万…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纵也好,横也罢,纵横家只字片语之间决定几个王朝兴衰命运的背后,隐藏的是劝服的智慧。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有几方面,一部分消费者是依据亲身的经历,或是观察身边的环境学习而得,也有一部分迫于群体的压力及意见领袖的指引,或是通过满足消费者自身的需要而形成态度。

一般来说,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从(迫于压力)第二阶段:认同(情感联系发生改变)第三阶段:内化(价值观发生变化)根据消费者态度形成的规律,我们可以抓住时机将劝诱分阶段循序进行,将广告说服策略做相应调整。

当消费者的观念认同了广告观念的时候,消费者就已经被说服,从而心甘情愿的变成了广告产品的代言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个优秀的说服,具体应该怎么实施。

直截了当,并且有效。

不要那么多花花肠子,也不要那么多拐弯抹角,给消费者最直接的理由击中他们!转化他们!案例:甲壳虫看看这则德国大众甲壳虫的广告。

“Think Small.”想想还是小的好,再买大车,你是傻子吗?案例:迪奥Gold is cold黄金太冰冷damends are dead钻石没生命(De Beers 崩溃了)A Limousine is a car宾利又如何,不过四个轮子一个盖子Don't Pretend不要再掩饰自己的内心了Feel what's real感受最真实的存在C'est Ca Que (This it’s what I like).J'adore这才是我喜欢的看完这个再买黄金钻石豪车的,你们不鄙视自己么?案例:雪碧最直接还属这句:Obey your Thirst. 服从你的渴望。

从了吧,别装了,渴了,请喝雪碧。

你需要我,因为我更好。

我们都听说过木桶理论,木桶的最短一块木板,决定了你能装多少水,所以要多装水先补短板!从某些角度上说,这句话没错,但在营销传播上,我们需要的是长板理论。

怎么多装点水?加长你最长的木板,然后把木桶斜过来!以彼之长,攻敌之弱;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甚至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都是这个道理。

把你的优点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光辉耀眼晃瞎了对手为止。

要让消费者表明自己更好更牛逼有太多的方式,这里只试举一种,即是对比广告。

案例:宝洁宝洁就是玩转对比广告的个中行家。

舒肤佳:通过显微镜下的明显对比,使用舒肤佳比使用普通香皂皮肤上残留的细菌少得多,显示了它强有力的杀菌能力。

佳洁士:用鸡蛋的两半来对比,“鸡蛋为什么会一半变软了呢?”;“因为一半受到了酸的腐蚀,就像我们的牙齿, 时间长了不注意保护也会像这个鸡蛋一样”恩,不用佳洁士,我的牙齿一个礼拜就蛀光光了。

潘婷、海飞丝:以前我的头发如何如何,现在我的头发如何如何…以前我的头发都是头皮屑,都不敢穿黑衣服出门,现在衣橱只有黑衣服啦!你是蝙蝠侠么。

案例:好孩子在我们最新拍摄的好孩子广告片中,一样对比了一次。

整个15秒版TVC的一开始,我们直接切入主题,可爱的婴童坐在深色的婴儿车中,只做一件事,哭,不停的哭,纯粹的哭。

第一时间抓住电视机前消费者的听觉神经!随后妈妈将婴孩缓缓的抱入另一辆红色婴儿车,婴孩转哭为笑,并且把刚才坐的婴儿车一脚踢开。

创意的单纯,加上婴童一哭一笑之间的对比,只想舒服消费者去购买让婴童更舒适的婴儿车,否则,可爱的宝宝就会无休止的在车里哭。

不买更舒适的童车?你这是在犯罪啊。

摆清事实,讲清道理。

还是回到那该死的理由上来。

有时候大声向消费者呼喊“我更好!我更强!”已经不够了,他们百毒不侵,他们视若无睹,要摧毁他们,得拿出更强力的武器,比如数字。

数据!数据!数据是一切的根本,具体的数字,远比一个模糊的概念量词强大。

模糊的形容,总是给人以不安全感,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千年中庸,以意境、妥协、左右逢源为美的国家中,更是如此。

对于死理性派来说,数字就是一切。

不要告诉我天很高,我想听到的结果是两者之间平均距离是384400公里;不要要告诉我地好深,我想听到的结果是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公里。

同理,不要告诉我你的车跑的很快很快,我想知道你的车0-100公里加速是4.5秒还是9.5秒;不要告诉我你的相机成像牛逼,我想知道你的相机像素是200万还是2000万。

当客户没有理由信任你时,公开的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劝诱。

案例:利乐你看到的只是一包牛奶,保护这包牛奶利乐全球有5,000多项专利。

为确保品质,每一个利乐包装都藏有你想象不到的技术含量作为全球领先的液态食品包装及加工设备公司利乐已在全球10个国家并投建了19个研发中心拥有1,000多名优秀的工程师他们将理念转为工业化解决方案,为利乐带来5,000多项食品安全专利引领世界包装领域的创新步伐利乐,世界食品技术专家,致力于确保安全的食品随处可得。

当消费者看到一项项确实的数据而不是天花乱坠的说辞时,消费者更容易被劝诱。

数字的魔法出现在太多场合太多品牌中,人类天性如此,在面对不确定的对象时,需要一个殷实的证据来说服自己,而这个数字到底真实程度有多高?合不合理?则是其次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