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在宇宙中练习题集汇总

地球在宇宙中练习题集汇总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联系B、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2、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总星系D、地月系3、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4、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5、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A、北极星B、月球C、金星D、海王星6、九大行星轨道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夹角不大,说明八大行星运动具有:A.安全性B.共面性C.同向性D.近圆形7、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A、地球与金星B、金星与火星C、火星与木星D、木星与土星8、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A、水星B、土星C、天王星D、冥王星9、下列行星属于巨行星的是:A.木星B.海王星C.火星D.金星10、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A .氮和氧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C.氧、一氧化碳、甲烷 D.氮、甲烷、氧11、与地球上出现生物无关的条件上: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C.地球只有一颗卫星D.太阳变化不大,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较稳定12、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1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4-15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交角地球 1.00 1.00 1年23时56分23°26′火星0.11 0.15 1.9年24时37分23°59′14.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的表面发现了:A.显示生命起源于演化的化石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15.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6、人类近期掀起太阳系“探测热”的目的是:A.了解太阳系的演化过程,解答行星进化及生命存在的条件B.向太空移民C.开展太空旅游D.开采太阳系矿产19、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依次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天体名称:A、;B、;C、;D、;E、。

⑵B天体的公转周期是年。

⑶A天体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⑷按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分类,与D天体属于同一类行星的还有星和星。

⑸在图中用箭头标出E天体绕日公转的方向。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物质构成的主要成分是()A.氢和氧 B.氧和氦C.氢和氦 D.氧和氮2.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5.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的体积、质量、半径、密度均比地球大得多B.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C.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D.地球表面的化石燃料在形成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6、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A.酸雨的形成B.“磁暴”现象的产生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D.杨尘、沙暴天气的出现8.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B.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C.会引起“磁暴”,罗盘指针坏掉D.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9、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A.光球B.色球C.日冕D.大气层之外10、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A 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B 地面短波通讯受影响C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D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11、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C、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最高的部分D、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高峰年1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 B.大小兴安岭C.青藏高原 D.东南沿海14、下列关于太阳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B.太阳大气稀薄,人们肉眼观测不到C.太阳大气从外向里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D.太阳大气的变化通常称为太阳活动。

15.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很多,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C.太阳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D.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直接能源16.读图完成以下要求(1)A是出现在太阳层中的太阳活动。

它由于而发暗黑。

(2)B叫日珥,它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该层在图中用字母表示。

(3)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形式是,它发生在层。

(5)太阳大气中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这些斑块出现在图中的的层、射出大量的紫外线、、射线以及。

(6)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年,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周期有一定关系。

此外,太阳活动还扰动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现象。

17、读“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回答(1)西藏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多选)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天气晴朗干燥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④地势高,离太阳近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2)有关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盆地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B: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C: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最丰富D:太阳能分布东南比西北丰富(3)影响地区间太阳辐射不衡的原因是和。

(4)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差异,因而各地获得的有差异。

但是,热量盈余区(如赤道)温度并没有越来越高,热量亏损区(如两极)温度并没有越来越低,而是保持相对稳定。

这说明热量盈余区与亏损区不断。

其途径主要是靠和。

答案1.C解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A3、B解析:太阳向四面八方辐射能量,到达地球的能量仅占太阳辐射能的22亿分之一。

4、D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化提供了动力,而火山活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实际上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5.D6、B7.B 解析: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8.B9、A10、B11、C12、A13、C解析:同纬度地区太阳能获得的多少,主要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

14、A15. A16.(1)光球,黑子,比周围温度低(2)色球,C (3)耀斑,C (4)日冕(5)C,无线电波,x射线,高能带电粒子(6)11,降水量,电离,磁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大气层外部结构及其太阳活动。

17、 (1)B (2)B (3)太阳高度大小、日照时间长短大气的削弱作用多少。

(4)热量传输热量大气环境洋流、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 .2、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B.两极地区C.南北纬300附近D.南北纬600附近3、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个太阳日B.23小时56分4秒C.24小时D.23小时26分4秒4、紫金山天文台于6月9号晚上9时,将一台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并保持望远镜位置和 一切状况不变,到6月10望远镜再次对准织女星的时刻是 ( )A 、晚上9点B 、晚上9点3分56秒C 、晚上8点56分4秒D 、晚上8点3分56秒5、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 )A.北极点永远是极昼B.没有昼夜交替C.没有四季变化D.不存在地方时6、证明自转现象的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昼夜的交替 ③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④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严重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7、广州和纽约地方时不同,主要是因为:( )A 、两地地理纬度不同B 、两地地理经度不同C 、两地自转线速度不同D 、两地自转角速度不同8、当伦敦为6月22日正午时,广州的时间是:( )A 、6月22日20时B 、6月23日8时C 、6月22日18时D 、6月22日4时9、北京、武汉、广州三地 SN 0W 00 000W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武汉>广州B、夏至日昼长:北京>武汉>广州C、一年中夜昼夜长短变化:广州>武汉>北京D、地转偏向力:广州>武汉>北京10、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11、决定太阳直射最南和最北界线的是:()A、地球的自转运动B、地球的形状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D、黄赤交角12、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的日期是:()A、12月22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3月21日前后13、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4—16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14.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5.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16、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7、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