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矿山地质工作,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保证采掘(剥)作业的正常进行,尽可能地延长矿山寿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酒钢公司自有矿山的地质工作。
第三条酒钢矿山资源管理办公室是酒钢集团公司地质工作的专业管理部门,有权对公司自有矿山的地质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第二章矿山基础地质工作第一节生产勘探第四条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前期地质工作情况,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核查开采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矿体形态、产状,以及对生产影响较大的断层、褶曲、夹层等,准确提供生产所需的地质资料。
第五条准确掌握近期开采范围内矿石类型、品级、质量分布情况和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为采掘(剥)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六条随着矿山生产及各项工程(开拓、采准、回采等)的进行,查明矿体边界、矿石质量,查清地质勘探阶段未探清的边部深部的小型矿层、隐伏矿层的地质情况,准确控制矿体、夹石及构造,绘制实测地质平面图及品位分布图。
第七条做好当年的地质刻槽取样工作的现场管理及验收工作。
根据采掘进度,编制次年的地质刻槽取样计划。
第八条当查证矿体、品位出现较大变化和资源储量有较大增减时,在做好日常地质工作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进行生产勘探或补充勘探的建议。
第九条按照冶金矿山生产勘探规范,具体负责生产勘探的设计和实施工作,提交生产勘探报告,修改前期地质勘探资料及相关图件。
第二节矿山地质编录第十条矿山地质编录工作是在矿山生产和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矿床地质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记录和综合整理,为矿山编制采掘计划、制定长远规划、指导日常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第十一条矿山地质编录包括露天采场掌子面,所有掘进的探矿巷、沿脉巷道、切割巷道、采准巷道、溜井等,编录的主要内容有矿岩性质,地质构造,产状等。
第十二条露天采场掌子面素描图的比例尺为1∶500,编录时间应与爆破测图或月验收同时进行。
当矿床地质条件复杂时,除了根据炮孔岩粉推测矿岩界限、品级类型外,还应另外编制穿凿矿岩接触界限抛空的小剖面图。
第十三条井下矿地质编录应符合下述要求:(一)素描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二)掌子面素描图应标出坐标网、通过采场的剖面线、测点编号及三维坐标等;(三)开采中矿体的形态变化、矿石类型、品级、矿岩接触关系、构造及产状要素等要准确测定和编录;(四)编录地点有剖面线通过时应勾画草图,以便验证与修改原地质剖面图;(五)对开采边界要详细检查,确定未采下矿石损失,对围岩混入矿石造成贫化的状况应详加记录。
(六)根据所揭露的地质情况,应及时指导巷道掘进方向和矿石的开采。
第十四条要按采掘进度及时进行编录,并整理编录卡,依据原始编录按月及时填图,修改地质平面图。
第十五条根据地质平面图地质界线的变动情况,按季修改地质剖面图,并把坑道等绘制在剖面图上。
第十六条各种地质图件要求图面美观,整洁。
图上构造,岩石夹层,取样位置,矿岩界线,矿岩产状,地形线等内容要齐全,准确,清晰。
第十七条每个生产块段或水平在开采将要完毕时,应着手根据矿山全部地质测量资料,编写矿山开采完毕后的地质报告,随同申请降段或降段文件,一并上报审核。
第三节地质取样、化验第十八条随着采掘工程的进展,对所揭露的矿体部分,以及露天矿的矿石爆堆和矿山坑内的采出矿石,均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采样和化验。
第十九条矿山地质取样及化验工作要保证做到随时掌握矿石质量变化情况,指导矿石开采过程中的出矿品位均衡,控制矿石损失和贫化,减少矿产资源损失。
第二十条及时依据取样化验结果,绘制并修改地质品位平面图。
第二十一条加强对化验工作的管理,做到数据准确、及时。
(一)凡属地质勘探(槽、井、钻、坑探)的样品均按“季查兹”计算公式(Q=kd2)的加工方法(即重量法)进行加工。
(二)每一个试样按加工程序加工至最后分成两份,一份交化验室作化验分析用,另一份作为副样保存。
(三)采场样应于12小时内提出化验报告,其它样应于48小时内提出化验报告送交委托单位。
(四)接收样品记录、委托单、化验结果记录台帐及化验报告单等,应系统进行登记,妥善保管,以便检查。
第二十二条根据矿山生产建设的需要,随着采掘作业的延伸,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发现矿石体重有变化时,可重新进行体重测定,从而为矿山储量计算提供准确依据。
第三章矿石质量管理第二十三条根据年度采掘计划和公司下达的质量指标合理编制年、季、月质量计划。
(一)编制质量计划时要根据地质品位图准确计算各出矿部位的矿石地质品位及矿石质量均衡能力,并制定为达到矿石质量的均衡而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二)编制质量计划所使用的地质品位图应具有矿石类型、品级、矿体形态、矿岩接触关系等内容。
(三)质量计划应根据采场所采水平或块段地质品位、岩石夹层、构造等地质内容,分地点、分水平、分川准确编制。
(四)质量计划中要根据采场地质平面图准确编制出矿石回采率和贫化率。
第二十四条要加强穿爆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矿岩的分穿、分爆原则,防止人为的矿岩混杂。
第二十五条露天矿在采装过程中必须做到:(一)对爆破后的矿石爆堆必须进行质量鉴定,对不同类型、不同品级的矿石和矿岩混杂地带应制定明确的分装措施和标准,必要时要派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监督和指导。
(二)对出矿部位要严格质量控制,需要进行配矿时,必须按事先制定好的配矿比例及方式控制出矿量,严禁投机取巧,确保矿石质量的均衡和稳定。
第二十六条地下采矿在采装过程中必须做到:(一)必须按设计或现场确定的回采顺序出矿。
(二)要根据各川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出矿比例,确保采区溜井的矿石质量。
(三)严格控制出矿截至品位。
第二十七条每日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计算各矿体的综合品位和全矿区的综合品位,计算数据应以采场取样化验为主,以主溜井取样化验为辅。
第二十八条及时收集整理各种质量信息,做好信息处理和日常质量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采场出矿部位或配矿比例,切实做好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九条严格控制工序质量,主要采取现场监督、采样、化验、信息反馈等措施,实现质量达标。
第三十条及时做好各采区(场)溜井、主溜井、保温(露天)矿仓、火车装车的配矿工作,确保矿石品位、块矿率、品位合格率的稳定。
第三十一条每月上报质量报表时,要同时上报各出矿地点的爆破量报表。
并且月质量报表中,各水平地质品位必须与月质量计划一致,出矿品位与输出矿品位一致。
第四章损失贫化管理第三十二条采场出矿时,按班有质量人员专门管理,重点监督,贫富兼采,按线推进,严格控制截止出矿品位,严禁弃贫采富或单掌子出矿,使矿石贫化和损失均达技术设计要求。
第三十三条及时编制和修改采场推进图,认真计算各矿体开采损失率、贫化率、回采率,并对月采场质量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十四条每月采场验收必须做到准确无差错,报表要根据采场实际爆破量和出矿量计算矿量损失情况,在损失变化较大时,要认真分析原因,写出专题报告。
第三十五条当一个水平回采结束时,应重新计算该水平损失率,要根据该水平地质矿量和实际采出矿量进行计算,要按总损失、采下损失和未采下损失分别计算,并分析原因。
第三十六条在回采过程中,要求铲运机出矿至少有三个掌子面,在有夹层岩石、重晶石、切割巷岩石等特殊地段出矿,铲运机不得超过一台。
在回采切割巷有岩石地段、夹层岩、核部上部为岩石地段、沿脉有岩石地段,出矿时必须与品位正常川搭配出矿,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回收矿石和减小矿石的贫化。
第五章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第三十七条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为矿山的长远规划得采掘工程设计、计划建立可靠的矿产资源储量依据,保证矿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国家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
第三十八条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国家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进行分类。
第三十九条矿产资源储量开采过程中的管理(一)合理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指标:包括矿体(矿块)厚度、面积、矿石体重、品位等。
(二)每季应计算生产勘探及采掘工程控制地段的增减资源储量,并填报矿产资源储量表和管理台帐。
(三)损失贫化管理,参照第4条。
第四十条资源储量的变动与注销(一)资源储量的变动1、生产勘探引起的储量增减。
2、因重算引起的资源储量增减。
3、因工业指标改变引起的资源量增减。
4、因矿山开采引起的资源量减少。
(二)资源储量的注销1、因开采减少的资源储量。
2、开采境界外,技术上难以单独开采或单独开采经济上不合理的小矿体及开采结束的境界外残余资源储量。
3、因勘探、重算或重新评价减少的资源储量。
4、因工业指标改变导致减少的资源储量。
5、设计中必须保留的永久矿柱的矿石量。
6、设计允许的实际开采损失量(未采下损失与采下损失)。
7、非正常注销的资源储量,矿山必须在撤出设备之前提出专门申请报告,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申请注销未获批准之前,不得废除坑道。
第四十一条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一)修正矿体地质界线,按最新地质资料修改矿量计算图。
(二)圈定矿量计算的范围和等级。
(三)计算面积,用求积仪计算面积,求积仪必须进行校正,同一面积必须测量两次以上;两次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才可使用其平均数来计算面积。
(四)计算体积,按A、F值计算方法计算体积。
A(值)=S1÷S2;而S1/S2>1体积的计算公式:V=(S1+S2)×F×H式中:V……体积(m3)S1,S2……上,下面积H……段高(m)F值根据A、F值对应表查出。
(五)计算矿量。
按下式计算Q=V×d式中:Q……矿量(t)d……体重(t/m3)(六)在计算矿量时,不同矿体,不同类型的矿石必须用它的体重分别来计算矿石的储量。
不许用一个体重来代表几种矿石的体重来计算储量第四十二条必须具备的台帐及报表(一)矿产储量报表的种类有:矿石损失贫化报表、生产准备矿量报表、开采资源储量变动报表、矿产储量表、矿产储量统计表、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基础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表》、资源储量统计表。
(二)矿量变动台帐及说明。
(三)矿量计算台帐及矿量计算基础表。
第六章生产准备矿量管理第四十三条生产准备矿量是根据矿山开采准备工程和地质工作程度不同所圈定和计算的可采储量.是编制矿山近期采剥(掘)生产技术计划的依据.生产准备矿量在露天矿山划分为开拓,回采二级,在地下矿山划分为开拓,采准,回采三级。
第四十四条露天矿生产准备矿量的合理保有期为:开拓矿量1.5年,回采矿量6个月。
第四十五条地下矿生产准备矿量的合理保有期为:开拓矿量5年,采准矿量30个月,回采矿量8个月。
第四十六条生产准备矿量计算应用最新地质资料,图的比例尺为1∶500~1∶2000。
第四十七条生产准备矿量每季度计算、上报一次,露天矿以台阶为计算单元,地下矿以矿体为计算单元。
第四十八条 生产准备矿量保有期开拓以年计,采准和回采以月计,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