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能量需要

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能量需要

母猪整个繁殖周期的能量需要29th May 2003.[author: beisoya ] James E.Pettigrew,Jr. 明尼苏达大学动物科学系副教授SW1--94养猪生产的效率和利润,二者均取决于母猪高水平的繁殖性能。

这种高水平的生产性能本身又取决于健康仔猪窝断奶数量高,同时维持母猪适当的健康状况,以延长其繁殖生命期。

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方面是,第二产母猪的生产性能差。

这些动物第一胎断奶至第二胎受孕的非繁殖性间隔期,常常延长(Aumuitre等,1976;Fahmy等,1979),而我们通常希望的从第一胎转至第二胎时,其窝产仔数的增加(Krider等,1982)有时并不出现(Love,1979)。

也许这些问题是出于母猪在预期的排卵和第二胎开始发育这段时间,体况差引起的或加剧的。

虽然,二胎次母猪看来有这么个焦点问题,但在所有年龄母猪中,均存在着繁殖性能得以改善的机遇。

所担心的母猪繁殖周期中至关重要阶段体况差的问题,只发生于某些母猪。

脂肪贮存和繁殖性能之间的联系对体况差的担忧一般假设,有害影响是通过不适当的脂肪贮存间接引起的。

然而在这个题目方面的推测远远多于事实。

已知贮存的脂肪既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可动用的能源,又可作为类固醇激素贮存,代谢和释放的一个活动器官(Frisch,1984)。

对妇女一些已认可的生理条件表明,体脂含量下降会引起生殖力的损伤,值得注意的是闭经,它常常伴随着精神性厌食或体育训练症(Lutter和Cushman,1982)。

这些观察结果看起来与母猪情况类似,母猪脂肪贮存的损失可能类似地受断奶后发情周期恢复的干扰,也许受到其他对激素状况有反应的生理现象的干扰,如首次断奶后发情时的排卵数的干扰。

与“瘦母猪综合症”有关的繁殖问题已经认识多年了。

有这种症状的母猪变得消瘦,断奶后不表现发情和配不上种。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严格限制母猪能量摄入而实验性地产生。

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者们表明,严格限制哺乳期能量摄入的母猪(8百万卡/天),在断奶后最初7天内,不发情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能量摄入量为上述二倍的母猪(Reese等,1982)。

同一试验组其后又显示,能量限制到每天10百万卡就会有损害影响,但日摄入量提高至12百万卡时则无影响(Nellsen等,1983)。

最近一份有关商品母猪未进行实验性掉膘的研究,未能表明繁殖性能与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体况测定值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未能演示这种关系可能是由于缺乏脂肪贮存和繁殖之间的联系引起的。

估测体脂时采用不精确的老方法,或是由于实验缺乏灵敏度引起的。

总之,有许多证据表明,贮存的脂肪极度减少会阻碍母猪的周期发情。

从商品猪生产经验来看,体脂丢失程度是许多母猪繁殖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现在尚无实验性的证据。

体脂贮存的变动Whittemore等(1980)一个典型的研究表明,在相继连续的二个繁殖周期间,体脂贮存是呈逐渐下降的,即使其体重仍然增长,表1(引自于该研究报告)显示108头母猪在最初二个繁殖周期间,背膘厚度的超声波测值,体重和皮下脂肪贮存总量估测值的变动情况。

尽管妊娠期间积累了若干脂肪,但更多的脂肪在产奶期被消耗了。

在整整二个繁殖周期中,母猪体重平均增加了18.4公斤,但实际表明,可剩离的皮下脂肪,估计净丢失了5.83公斤。

如果这些观察反映了美国养猪生产中典型的现象,假设情况是这样,现实的一个挑战就是保持高产母猪适当的脂肪贮备。

而现在这个挑战要比仅仅几年前更为严谨,那时猪的遗传素质较肥,繁殖性能的水平较低。

如果能量的费用支出不能下跌,而又不牺牲经济利益,那么就不应该让青年母猪在首次配种前贮备较多的脂肪,而在交配后应让其更为自由地采食。

表1. 母猪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娩哺乳期间,体重,超声波测定之背膘厚度和皮下总脂肪估测值的变化。

aa引自Whittemore等(1980)。

b无现有资料。

大量脂肪(而不是因代谢率低弓[起的相对少量能量的得失]的贮存和动用交替进行的作用是什么?这种重要的能量转向是在代谢状态下进行的还是在有害的激素代谢活动中进行的。

抑或简单地被认为是正常繁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是现代养猪生产之巨大的生产需要——与野生状态相比——使得这种状况变得异常了呢?有多少蛋白质被贮存,而后在典型的繁殖周期中被利用呢?关于蛋白质贮存和动用交替发生的影响,是否比能量更大呢?抑或前者应视为是正常的呢?能量需要有二种基本的方法估计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经验法和因子法。

前法是给受试动物饲喂数量可变的某种营养物(或能量),并测定其支持某个给定生产性能水平(通常是可达到的最高生产水平)的量。

因子法则需要估计各种为动物使用的各过程所需要的该营养物之数量。

因此本法将需要量分解成逻辑成份。

本法虽较难,但具有可靠的理论性和指导性的优点。

本文将考虑用因子法讨论母猪的能量需要。

维持需要:ARC(1981)估计,母猪每天用于维持的能量需要为,每单位代谢体重(公斤体重乘以0.75次方)104.9千卡。

研究结果(截止准备那篇研究报告时的结果,Noblet和Close,1980)提出了一个较低的值,即每公斤代谢体重97.34卡,这个数据更为精确。

它反映在表2之不同体重母猪维持能需要的估计值中。

显然,即使采用较低的那个值,妊娠母猪所需之大部分饲料仍是用于维持需要。

表2。

各种体重母猪每日维持能的需要aa假定每公斤代谢体重日需要量为97.3千卡b假定每公斤含3200千卡代谢能。

维持所需的相当多的能量被用于蛋白质转换和用于与物质穿越细胞膜有关的钠——钾泵运转之耗能所需,这些生化过程主要发生在代谢十分活跃的组织中。

例如肝脏和小肠粘膜。

脂肪组织的代谢极不活跃,因此每单位重量的维持能的需要相对要低。

如果繁殖周期中体重变化主要是由体脂积累和分解所致,那么正如表2显示的,能量维持需要的实际波动很可能低于由代谢体重计算所得的波列。

但是,一头母猪日维持能的需要,在妊娠期有可能略有增加,这是因为体重在不断增长。

因妊娠的发展(不能解释为体重变化),维持能的需要有额外增长(Verstegen等,1921;Noblet和Close,1980)。

这可能是由于以子宫和乳腺组织形式对总体重的比例增加,二者都是代谢活跃的组织(Noblet和Close,1980)。

这种影响所致的能量需要是可变的,但ARC(1981)根据每单位代谢体重的能量需要,从妊娠40天至分娩呈线性增加这一特点,计算了能量需要量,结果,即使体重并没增加,能量需要量增加了大约17%。

因此表2可能低估了妊娠后期母猪的维持需要。

哺乳需要:正如上述,哺乳母猪既需要能量用于维持,又需要用于产奶。

母奶的产量和成份变异很大(ARC,1981;Mclaughlin等,1984),因此在能量数量方面尚不清楚。

单一的能量需要量,不适用于所有哺乳母猪。

ARC(1981)估计,每生产0.373公斤母乳,需要大约870千卡的代谢能,假定该奶的能量密度为560千卡,那么能量的利用效率为65%。

表3显示了估计每日仅用于产奶的能量需要,要加上用于维持的能量需要。

乳脂含量变化达2个百分点而无其他乳成份的浓度变化,那么可能会造成上述估测需要量有大约15%的变动。

表3.用于乳合成的能量需要量a这些数值应加上表2中的维持需要量,才能计算出每天的总需要量。

b用ARC(1981)提供的数据计算。

c假定每公斤为3200干卡代谢能(每磅1452千卡)可能发生的事情是,母猪消耗之日粮能量少于用于维持和产奶所需之总和,那么就会动用体脂贮备来弥补能量摄入之不足。

现代养猪业中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通过最大的能量摄入,使体脂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这方面将在其他地方,予以更深入的讨论(Moser,1984)。

妊娠需要:妊娠母猪所需能量用于:(1)维持。

(2)妊娠发育,包括子宫及其内容物的生长和乳腺组织的生长。

(3)母体组织的生长。

维持需要已在前面一节讨论过了。

支持妊娠发育所需之能量需要在差不多整个妊娠期是无关紧要的,但在分娩前的短期内,能量需要迅速增加至显著水平,其估计值例于表4。

表3和表4显示,泌乳的能量输出,按数字递增次序,要大于妊娠的能量需要。

表4中的数字因此小,以致在窝仔猪数量上的变异不会显著地改变妊娠母猪的能量需要。

怀孕后期用于维持和妊娠发育所需能量的增长,大到足以使整个妊娠期日喂恒定数量饲料的母猪,在分娩前可能会动用体脂(Verstegen等,1971)。

母猪分娩前开始这种能量排出是否有害,或是否可能有助于母猪代谢性地调整以适应泌乳性的能量丢失,尚不明显,不过这种方式类似于乳牛在分娩前有意识地创造钙的净丢失那样。

我建议在母猪妊娠后期增加采食量以满足当时的能量需要。

表4.支持妊娠的能量需要的估计a这些值应加上表2中的维持需要值和体增重所需要的能量,才能计算出每天的总需要量。

b引自A.R.C(1979)。

假设ME=0.96DE.c假设3200Kcal ME/kg(1452Kcal/1b)青年母猪在其开始繁殖后还会继续生长,因而需要能量来支持这种生长。

尤其是他们需要沉积体脂用于其后泌乳期的动用,年令较大的母猪在断奶后需要恢复丢失的能量贮存。

因而,对于大多数或所有妊娠母猪,重要的是获得母体自身的体增重,它们的能量供应必须足以支持这一点。

用人RC(1981)提出的材料计算表明,一头怀孕母猪母体每增重0.373公斤(不包括子宫内的增重),所需能量相等于0.56至0.65公斤的玉米——大豆日粮。

一头妊娠母猪所需要的饲料量,可以结合表2和表4以及前一段的资料予以估计。

一头150公斤的母猪,妊娠早期可能需要1.232公斤饲料用于维持,而用于胚胎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基本是零。

如果希望妊娠期母体组织增重22.4公斤(必须记住,哺乳期其中一部分将会丢失,因而断奶至下次断奶间净增重会大大小于此数),每天需要大约0.298至0.336公斤饲料。

日采食总量刚好1.49公斤多一点,与普通生产实践大体吻合。

正如前面讨论的,用于妊娠和维持的能量需要,随妊娠进展而增加。

饲喂在冷环境中的妊娠母猪需要额外的能量饲料以维持体温。

记住,将一头母猪放在一建筑物内,不能保证它不会受冻,特别在明尼苏达州的冬天。

笼养母猪一般无垫草,也无将身体缩成一团的机会。

因此一个温暖的环境气温比其它更为需要。

争论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关于妊娠期达到所需体增重的最理想的时间。

我未能找到证据,这种考虑在生物学上是很重要的。

我所关心的是母猪怀孕期某段时间的增重,而我不关心增重是否发生在妊娠早期,后期,或整个孕期均匀一致。

个体饲喂用因子法估计营养需要量优于经验法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所取得的需要量可用来推导动物生产的某些产品(通常为肉,奶,后代,蛋或劳役),比从实验动物获得的数据。

是多了还是少了。

该法用来计算母猪能量需要是恰当的,因为奶中的营养物质变异巨大,泌乳性体重丢失范围(需要在下一轮妊娠期恢复)以及饲喂预定的采食量的实际情况,均限制了饲料采食量(不允许自由来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