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表3
INR异常升高或出血时的处理
需采取的措施


INR>3.0但≤4.5(无出血并发症)
适当降低华法林剂量(5%~20%)或停服1次,l~2 d后复查INR。当INR回复到目标值以内 后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重新开始治疗。或加强监测INR是否能恢复到治疗水平,同时寻找可 能使INR升高的因素 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0~2.5 mg),6~12 h后复查INR。INR<3后重新以小剂量华法 林开始治疗 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5 mg),6~12 h后复查INR。INR<3.0后重新以小剂量华法林开 始治疗。若患者具有出血高危因素,可考虑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浓缩物或重组凝血 因子VIa 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l(5 mg),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浓缩物或重组凝血因子Ⅶa, 随时监测1NR。病情稳定后需要重瓤评估应用华法林治疗的必要性
・m血可表现为轻微出血和严重m血,轻微出血包括鼻 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斑、月经过多等;严重出血可表 现为肉眼血尿、消化道j}:血,甚至可发生颅内出血。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评估患者出血风险,
一、华法林的作用机制
(一)华法林是如何被发现的 20世纪早期,美国农场主发现,牲畜在食用发酵的甜苜 蓿后会发生严重m血:1939年,甜苜蓿中导致出血的成分 被确定为“双香豆素”。此后研究人员合成了几个香豆素类 的衍生物,其中最有效的是华法林。最初华法林作为灭鼠药 使用,很多字典中仍将“warfarin”翻译为“灭鼠灵”。目前,仍 然有市售的鼠药含双香豆素类物质。 (二)华法林与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很多凝血因子的级联反应的结果,其中凝血 因子Ⅱ、Ⅶ、Ⅸ、X的活化需维生素K参与(也称“维生素K 依赖的凝血因子”),而华法林可影响这一过程,进而发挥抗 凝血作用。此外,华法林还能抑制抗凝蛋白调节素C和S的 作用,因而有短暂的促凝血作用..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能被低 剂量的维生素K.拮抗,如应用大剂量维生素K。(>5 mg), 由于其储积在肝脏,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三)华法林的药理学特点 华法林经胃肠道迅速吸收,151服90 min后达血药浓度 峰值,但半衰期较长(36~42 h),在血液循环中与血浆蛋白
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疾病(例如肝硬化)或显著肝功能 紊乱的生化证据,例如胆红素>正常值上限的2倍, 伴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ALT)或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上限的 3倍等] 卒中 出血[既往出血史和(或)易出血体质,例如出血倾向、 贫血等] 不稳定的INR[不稳定的或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 治疗区间仅维持较短时闯<例如<60%)]
主垡全型匡盟苤圭!!!!生!壁旦堑!!鲞箍!!麴坚!i!』壁!里竺!!:Q!丛型!!!!!!尘:!!!盟!:!!
.指南与规范.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的重要问题。华法 林是需长期抗凝治疗,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 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 t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患者的最常用口服药物。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华法林在上述疾病疗效良好: 但华法林在中国的使崩率非常低,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 治疗的不超过10%。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低的原因较复 杂,既与华法林自身的药理学特点有关,也与医疗模式相关。 临床医生往往高估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 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证,减少m血不良反应, 剂量的选择与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处 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 等实际问题。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囝 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华法林抗 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对规范华法林的 临床使用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基层医生 受益于该《共识》,我们又组织撰写了更适合基层医生的《共 识》基层版。
三、华法林的适应证
(一)VTE的预防 ・需长期抗凝预防VTE的患者可服用华法林,例如,骨 科关节置换术后及脊髓损伤后康复阶段的患者。 (二)VTE的治疗 ・VTE急性期:通常先使用静脉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或璜达肝癸钠,于第2天开始给予华法林重叠使 用,直至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2 d以上,停用静脉抗凝 药物。 ・华法林的疗程:取决于m血危险和血栓栓塞复发的风 险。通常至少要3个月,如果VTE原因不清楚或危险因素 不能消除,应长期抗凝治疗。所有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都应 该定期(每年)再评估血栓和m血危险。具体推荐如下: ①如果VTE为外科手术或一过性因素所致,推荐抗凝
INR>4.5但<10.0(无出血并发症) INR≥10.0(无出血并发症)
严重出血(无论INR水乎如何)
注:维生素K,可以静脉、皮下注射或口服,静脉内注射维生素K1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而VI服维生素K,起效较慢。迫切需逆转抗 凝作用时,也可静脉内缓慢注射维生素K,。当应用大剂量维生素K。后继续华法林治疗时,可给予肝素,直到维生素K-作用消失,患者恢 复对华法林治疗的反应
二、华法林的临床使用要点
(一)初始剂量 ・不建议给予负荷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INR调整。 ・初始剂量为1—3 mg(国内华法林已有1、2.5和3
mg
规格),个体化调整剂量,可在2~4周达到抗凝的目标
通信作者:胡大一,Email:dayi.hu@medmail.COrn.(711
万方数据
-784・
mg。
・INR升高超过治疗范围时,根据升高程度及患者出 血危险采取不同应对方法(表3)。 ・发生出血并发症,但同时又需抗凝预防栓塞时(如 机械性心脏瓣膜或有房颤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长期 治疗非常困难。可考虑以下两种方法:①找出并治疗出 血的原因;②是否可以降低抗凝强度。如果能够找到可 逆性的出血原因,可纠正出血病因(如积极治疗溃疡病), 或者对合适的患者改用抗血小板药物。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3.10,004
并确定相应处理方案。出衄危险因素包括:出血病史、高龄、 肿瘤、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卒中、酗酒、合并用药尤其是抗 血小板药物。应定期综合评估l叶|血风险。 ・抗凝治疗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系统(表2)被推 荐片i于房颤患者。0—2分者属}{{血低风险患者,>13分时提 示患者m血风险增高。 ・m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增 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不应将出血危 险因素视为抗凝治疗禁忌证。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筛查并 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并加强监测。 2.菲出血不良反应 ・可能的少见不良反应:急性血栓形成,包括皮肤坏死 和肢体坏疽,通常在用药第3~8天【叶J现。 ・华法林还能干扰骨蛋白合成,导致骨质疏松和血管钙 化。孕期妇女服用华法林可导致胎儿骨质发育异常。
(主要是白蛋白)结合,在肝脏中两种异构体通过不同途径 代谢。华法林对体内已合成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冈子没有 抑制作用,只有这些凝血因子代谢后,华法林才有抗凝作用。 因此,给药后需数天至数周才能达到最佳抗凝效果。 (四)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 华法林的量效关系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 1.与白种人比较,中国人对华法林的耐受剂量明显较 低,目前已发现数个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相关,主要是
空堡全型匡盟苤查!!!!生!!旦筮!!鲞筮!!塑£!也』曼婴里塑!:Q!!!!竺!!!!:!!!:!!:盟!:!坐 表1药品、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与华法林的相互作用
表2
HAS.BLED评分
评分 1分 1分 1分
范围。 ・老年、肝功能受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出血高风险 患者,初始剂量可适当降低。
指标 高血压[收缩压>160
老人(>65岁)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达到抗凝疗效,原因较为复杂,应个体化处理。 (二)监测 ・监测方法:INR是不同实验室测定的凝血酶原时间 (PT)经过实验室敏感指数(ISI)校正后计算得到的,不同 实验室测定的INR可以比较。 ・目标范围:用于VTE和房颤时,华法林最佳抗凝强 度为INR 2.0~3.0,此时出血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均最低。 不建议低强度(INR<2.O)的抗凝治疗。
万方数据
・786・
生垡全型医』匝盘查!!!!生!Q旦筮!!鲞箜!!塑g!也』堡塑旦翌虫Q!!!蛙!!!!!:!!!:!!:塑!:!! (一)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 临床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行有创检查或外科手术 时,通常术前暂停药,并应用肝素“桥接”。“桥接治疗”是指 在停用华法林期间短期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替代的 抗凝治疗方法。非急诊手术,一般术前5 d停用华法林,根 据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血栓栓塞风险较低的患者,可不采用桥接,停药后术 前INR可恢复到接近正常范围(INR<1.5)。 ・血栓栓塞风险为中危的患者,术前应用低剂量普通肝 素5000 U皮下注射或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术 后再开始低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 ・血栓栓塞风险高危的患者,当INR下降时(术 前2 d),开始全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应用普 通肝素者至术前6 h停药,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至术前
药物(药物的伴随使用,例如抗血小板药、非甾体抗炎药 等) 饮酒(酒精滥用等)
万方数据
生垡全型匡垣苤查!!!!生!Q旦箜!!鲞箜!!塑堡!i!』堡塑里望盟:Q!!!!笪!!!!!!!!:!!:丛!:!!
・785
・治疗监测频率应该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医疗条件。 ・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2~3 d后开始每日或隔日监 测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2 d。此后,根 据INR结果的稳定性,数天至每周监测一次,根据情况可 延长,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 ・门诊患者剂量稳定前应数天至每周监测一次,当 INR稳定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如需调整剂量,应重复 前面所述的监测频率,直到剂量再次稳定。 ・老年患者华法林清除减少,合并其他疾病或合并 用药较多,应加强监测。 ・服用华法林INR稳定的患者最长可以每3个月监 测一次INR。 ・有条件的医院或患者,建议采用即时检验(POCT) 进行监测(指血,而非静脉血),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三)剂量调整 ・治疗过程中剂量调整应谨慎,频繁调整剂量会使 INR波动。INR连续测得结果位于目标范围之外再开始 调整剂量,一次轻度升高或降低可不急于改变剂量,而应 寻找原因。 ・华法林剂量调整幅度较小时,可计算每周剂量,比 调整每日剂量更为精确。 ・INR如超过目标范围,可升高或降低原剂量的 5%~20%(1 mg规格华法林便于剂量调整),调整剂量后 注意加强监测。 ・如INR一直稳定,偶尔波动且幅度不超过INR目 标范围上下0.5,可不必调整剂量,可数天或1—2周酌情 复查INR。 (四)INR异常和(或)出血时的处理 ・轻微出血:INR在目标范围内时,不必立即停药或 减量,应寻找原因,并加强监测。 ・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输凝血酶原复合物迅速逆 转抗凝,还需静脉注射维生素K。5~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