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3.将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 分割成如图所示的9部分,其中 , , , 全等, , , , 也全等,中间小正方形 的面积与 面积相等,且 是以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 的面积为()
A.2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如图,连结EG并向两端延长分别交AB、CD于点M、N,连结HF,
【答案】B
【解析】
∵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只要能判断出有两个角相等就行了,
将原图各角标上后显示如左下:
因此,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只要判断出有哪几个三角形就可以了.
如右上图,三角形有如下几个:
①,②,③;①+②,③+②,①+④,③+④;①+②+③+④;共计8个.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求得各角的度数,掌握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定理的应用.
∴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
∴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ASA、SAS、AAS和HL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AA',BB'表示两根长度相同的木条,若O是AA',BB'的中点,经测量AB=9 cm,则容器的内径A'B'为()
故选A.
17.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若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则这个条件是()
A.∠A=∠DB.BC=EFC.∠ACB=∠FD.AC=DF
【答案】D
【解析】
解:∵∠B=∠DEF,AB=DE,∴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AAS证明△ABF≌△DEF,得出对应边相等AF=DF,BF=EF,即可得出结论,对于①②④不一定正确.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即AB∥CE,
∴∠ABF=∠E,
∵DE=CD,
∴AB=DE,
在△ABF和△DEF中,
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钝角,则底角a的范围是()
A.0°<a<9 B.30°<a<90° C.0°<a<45° D.45°<a<90°
【答案】C
【解析】:∵等腰三角形顶角为钝角
∴顶角大于90°小于180°
∴两个底角之和大于0°小于90°
∴每个底角大于0°小于45°
故选:C
16.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
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 , , , ,连接 与 交于 ,则:① ;② ;③ ;正确的有()个
A.0B.1C.2D.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 ,则 ,于是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 ”可证明 ,于是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全等的性质得到 ,则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对顶角相等得到 ,于是可对③进行判断.
A.2 B. C.4 D.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下图,作AD⊥BC,设半径为r,则在Rt△OBD中,OD=3-1,OB=r,BD=3,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r.
【详解】
如图,过A作AD⊥BC,由题意可知AD必过点O,连接OB;
∵△B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C,
∴BD=CD=AD=3;
∴OD=AD-OA=2;
19.如图,在 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 )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CD.已知 的面积比 的面积小4,则 的面积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作图步骤可知直线MN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可得S△CDA=S△CDB,根据△CDE的面积比△CDB的面积小4即可得答案.
A.1B.2C.3D.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ab= ×8=4,
∴根据4× ab+(a﹣b)2=52=25,
得4×4+(a﹣b)2=25,
∵正方形 的面积与 面积相等,
即 ,解得: ,
∵ 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 ,则S正方形EFGH ,
∵ , , , 全等,
∴ ,
∵正方形 的面积 , , , , 也全等,
∴ S正方形ABCD− S正方形EFGH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求得 的面积.
A.65°B.70°C.75°D.80°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C,在△CDE中利用三角形外的性质可求得∠3.
【详解】
解:∵AB∥CD,
∴∠C=∠1=45°,
∵∠3是△CDE的一个外角,
∴∠3=∠C+∠2=45°+35°=8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
A.30°B.45°C.36°D.72°
【答案】A
【解析】
∵AB=AC,BD=BC=AD,
∴∠ABC=∠C=∠BDC,∠A=∠ABD,
又∵∠BDC=∠A+∠ABD,
∴∠BDC=∠C=∠ABC=2∠A,
∵∠A+∠ABC+∠C=180°,
∴∠A+2∠A+2∠A=180°,即5∠A=180°,
∴∠A=36°.
4.图中的三角形被木板遮住了一部分,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从图中,只能看到一个角是锐角,其它的两个角中,可以都是锐角或有一个钝角或有一个直角,
故选D.
5.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 )
【详解】
解: , ,
, ,

即 ,所以①正确;
在 和 中,

,所以②正确;

∵∠AFD=∠MFB,

,所以③正确.
故选: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2.如图,已知AB∥CD,直线AB,CD被BC所截,E点在BC上,若∠1=45°,∠2=35°,则∠3=( )
A.8 cmB.9 cmC.10 cmD.11 cm
【答案】B
【解析】
解:由题意知:OA=OA′,∠AOB=∠A′OB′,OB=OB′,∴△AOB≌△A′OB′,∴A′B′=AB=9cm.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计三角形全等,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
∵四边形 为正方形,
∴ ,
∵ 是以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 ,则点E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 ,
∴ 为等腰三角形,
∴ ,则点G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
∵四边形 为正方形,
∴AB的垂直平分线与CD的垂直平分线重合,
∴ 即为AB或CD的垂直平分线,
则 , ,
∵正方形 的边长为4,即 ,
∴ ,
设 ,则 ,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AED,
∴∠D=∠C=40°,∠C=∠B=30°,
∴∠E AD=180°-∠D-∠E=110°,
故选D.
12.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
A.0根B.1根C.2根D.3根
【答案】B
【解析】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连接一条对角线,即可得到两个三角形,故选B
∴∠1=∠2,∠3=∠4,
∠ACE=∠A+∠ABC,
即∠1+∠2=∠3+∠4+∠A,
∴2∠1=2∠3+∠A,
∵∠1=∠3+∠D,
∴∠D= ∠A= ×30°=15°.
故选A.
【点睛】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分析.
6.如图,⊙O过点B、C,圆心O在等腰直角△ABC的内部,∠BAC=90°,OA=1,BC=6,则⊙O的半径为()
A. B.5C.4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
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
∴∠AOC=180°-∠ACO-∠CAO=90°.
在等腰Rt△ABC中,AB=6,则AC=BC= .
同理可求得:AO=OC=3.
在Rt△AOD1中,OA=3,OD1=CD1-OC=4,
又∵点 为 的中点,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练掌握相关定理,并能正确识图,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