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吃鱼》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小猫吃鱼”这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四节的内容。
加减法是学生学习加减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加减法的基础。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
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情境——小猫的一天:从吃早餐到去看好朋友小鸡,再到公园游玩,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本课教学引入了“小猫的一天”,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2、联系实际。
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
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
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4、在本节课中,多处让学生通过“说”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的语言谈自己的算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也多处用到过渡语是为了使小猫的一天各个环节能够连接。
三、学法
(一)编数学故事,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