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需求-总供给综合分析

总需求-总供给综合分析


如图6-12所示,总供给曲线由AS0移动到AS1,从而 产出水平提高并且价格水平降低。若经济最初运行在总 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如图6-12中的AD0,此时经济中 原来就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提高对社会经 济的影响不大,总供给曲线移动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 反之,若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或者充 分就业水平上,如图6-12中的AD1,
使得总需求曲线由AD1向右移动到AD2。面对上升的总 需求,因为此时社会存在大量闲置未被利用的资源,厂商不 必提高工资水平就可以购买到任意多的劳动力,所以物价水 平保持为P0不变,而产出水平由y0增加到y1,达到了增加产 出的目标,而又没有影响物价水平。
下面把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起来, 分析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如图6-10所示。
谢谢观看
由此可见,在古典学派理论中,任何经济政策只会使 价格水平发生波动,而不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实质性 的影响。
三、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前面分析了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下面将分析总 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首先,分析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情况。如果由于 经济中的技术创新使得技术水平提高,或者企业设备投 资增加使得资本存量增加,都将增加社会生产能力。这 会使得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二、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上的 一条垂直直线,这就意味着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全 社会的产量始终保持y f不变。下面把古典学派的总供给 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起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社会 经济的影响,如图6-11所示。
在图6-11中,AS是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AD1为 总需求曲线,两条曲线相交于E0点,
在总供给曲线相对比较陡峭的部分,社会经济中并没有 太多剩余的生产能力,总需求增加时,厂商为了追求更高的 利润需要增加要素投入量,但是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得 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和生产成本,所以价格水平将大幅度 上升。
此时总需求增加所带来产出的增加幅度小于价格的上升 幅度。如图6-10所示,总需求曲线从AD2移动到AD3,产出 的增加幅度y1yf小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P1P2。
项目
总需求-总供给综合分析
一、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
把前面描述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起来, 分析社会经济严重萧条的状况。如图6-9所示,AS曲线为凯 恩斯总供给曲线,AD曲线为总需求曲线。
经济严重萧条时,总供给曲线AS与总需求曲线AD1相交 于E0点,此时的价格水平为P0,产出为y0。如果政府采取扩 张性的财政政策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或者同时采取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拉动总需求,
此时生产能力成为社会经济的瓶颈,生产能力的提 高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出水平和降低 价格水平。
其次,分析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的情况。在社会经 济中,出现原料价格或者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时,厂商 若要保持产量不变,必然要提高产品价格;或者在同样 的产品价格上,厂商将减少产品和劳务的供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即使这时存在着剩余的生产能力,价格水平也会上 升,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如图6-13所示,总 供给曲线由AS0向左移动到AS1。此时产出水平下降,并 且价格水平上升,这就是所谓“滞胀”现象。20世纪70 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的冲击, 形成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就属于这种情 况。
在总供给曲线比较平坦的部分,社会经济中存在着过剩 的生产能力。总需求增加时,厂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将会 增加要素投入量,但是不需要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和生产成 本,所以价格水平只会发生轻微的波动。此时总需求增加所 带来产出的增加幅度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
如图6-10所示,总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产出的 增加幅度y0y1大于价格的上升幅度P0P1。
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社会经济中所有的生产能力已经 被充分利用,或者没有剩余资源。此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提 高价格水平而不会提高产出水平。如图6-10所示,总需求曲 线从AD3移动到AD4,价格水平从P2上升到P3,
而产出水平保持为yf不变。 上面的分析表明了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观点: 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增加 总需求,这可以提高产出水平,同时因为工资水平提高而使 物价水平上升;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后,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 济政策增加总需求,不会继续提高产出,只会提高价格水平, 出现通货膨胀。
此时的价格水平为P0,产出水平已经达到充分就业的 产出yf。此时,社会经济中所有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 或者已经没有可以增加的闲置资源。如果政府采取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使得总需求曲线由AD1向 右移动到AD2,产出水平保持为yf不变,而物价水平由P0 上升为P1。显然,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价格水平上升,而 产出却保持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