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一、填空题1. 红外光谱是介于与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是。

2. 化合物的红外吸收曲线可由来描述。

3. 不同分子在红外谱图中出现的吸收峰位,是由所决定的。

4.乙醛CH3CHO的v c=0为1731cm-1,若醛上氢被一氯原子所取代形成CH3—C—Cl后,则v c=0向移动。

5. 丙酮的v c=0为l715cm-1,若其中一个甲基被一苯基所取代形成苯乙酮后,则v c=0向移动。

6. 化合物的v c=0为l663cm-1,若8位上氢被甲基取代后则v c=0由于因而频率。

7. 红外光谱中所说的特征频率区是指的区间,其特点是。

8. 苯甲醛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2780cm-1和 2700cm-1两个吸收峰,是由而产生的。

9. 分子内形成氢键与分子间形成氢键一样会使基团的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

但是分子间氢键而分子内氢键。

10. 压片法所用的KBr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一般要在左右。

11. 含羟基的样品,因溴化钾分散剂易吸水,干扰羟基的测定,因此采用特别合适。

12. 调糊法常用的悬浮剂有 , 但此法不能用于样品中的鉴定。

13. 液体池窗板很容易吸潮变乌,致使透光性变坏,因此使用时禁止,拆装时应 , 在的房间操作。

14. 液体池法需选择溶剂,一般常用的溶剂有。

15. 顺-2-丁烯与反-2-丁烯的红外光谱在区域有显著不同的特征。

顺式r C-H在处有数强吸收而反式r C-H在有很强吸收峰。

16.氢键使v OH向且。

17. 一纯品的分子式为 C5H3NO,其红外光谱中有1725、2210、2280 cm-1,此化合物最可能结构是。

18. 一种苯的氯化物在 900~69Ocm-1区域波没有吸收峰,它的可能结构为。

19. 有一种溴甲苯C7H7Br,有一单峰在801cm-1,它的结构式为。

20. 化合物SO2的平动自由度为,转动自由度为 , 振动自由度为。

二、单项选择题1、某化合物受电磁辐射作用后,振动能级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 )A. 紫外光B. X射线C. 微波D. 红外线2、由红外光谱测得S—H的伸缩振动为 2000cm-1,S—D的伸缩振动频率为( )A.1440cm-1B.2000cm-1C.4000cm-1D.1000cm-13、乙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A.20B.13C.12D.64、乙炔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A.12B.7C.6D.55、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A.32B.36C.30D.316、下列化学键伸缩振动产生的基频峰出现在最低频的是()A. C-HB. C-NC. C-CD. C-F7、分子式为C8H7ClO s的化合物其不饱和度为( )A.5B.4C.6D.28、CO2分子没有偶极矩这一事实表明该分子是( )A. 以共价键结合的B. 角形的C. 线性的并且对称D. 非线性的9、下列羰基化合物中,v c=0出现最高波数者为( )O O OA. R—C—R′B. R—C—ClC. R—C—HOD. R—C—F10、下列化合物在稀溶液中,v c=0出现最低波数为( )O O O R‖‖‖A. R—C—OR′B. R—C—S—ArC. R—C—N—R′O‖D. Ar—C—S—R11、下列化合物中,v c=0出现在最高波数者为( )A. B. C.D.1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C7H5NOClBr,其不饱和度为( )A. 4B.5C. 2D. 713、某化合物红外光谱数据如下:3200 cm-1(S)。

2200 cm-1(W)、l620 cm-1(S),其可能结构为( )A. B.C. D.14、不考虑费米共振等因素,下列基团的伸缩振动而产生的吸收峰最强者为( )A. C-HB. N-HC. S i-HD.0-H15、已知原子最H=1、Cl=35,则H—C1分子的折合质量为( )A. 1.586×1024gB. 3.O×1024gC. 9.7×10-1gD. 1.0285μg16、下列环酮化合物中,v c=0出现在最高波数者为( )A. B. C. D.17、下列环烯化合物中,v c=0出现最低波数者为( )A. B. C. D.18、已知原子量H=1、L i=7,则L i—H的折合质量为( )A. 6.45×10-24gB.8.00ngC. 8.75×10-1μgD. 1.453×10-2419、羰酸在不同溶剂中测定的红外光谱,v c=0出现最低者为( )A. 气体B. 正构烷烃C. 乙醇D. 碱液20、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7H7NO,其不饱和度为( )。

A. 2B. 3C. 4D. 521、多原子分子有四种振动形式,一般来说,吸收峰强度最大的振动形式是( )。

A. δB. γC.υasD. υs22、下列合物中υc=c吸收强度最大的化合物为( )A. R-CH=CH2B. RCHCH-R'(顺)C. R-CH=CH-R'(反)D. R-CH=CH-R(顺)23、碳的杂化态对C—H键振动频率的影响是( )A.S成分越多,C—H键的键长越长,υc-H向高频位移;B.S成分越多,C—H键的键长越短,υc-H向低频位移;C.S成分越多,C—H键的键长越长,υc-H向低频位移;D.S成分越多,C—H键的键强越强,υc-H向高频位移;24、能够证明不饱和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区段是( )A. 3500~3399cm-1,2100~2400cm-1,19OO~1500cm-1B. 2100~2400cm-1,1500~1300cm-1,3300~3000cm-1C. 3300~3000cm-1,1900~1650cm-1,2400~2100cm-1D. 3300~3000cm-1,1900~1500cm-1,2400~2100cm-125、双原子分子振动能级间的间距,随着振动量子数的增加,间距应该( )A. 变得更加稀疏B. 变得更加稠密C. 开始逐渐变稠密,然后又变稀疏D. 开始逐渐变稀疏,然后又逐渐变稠密26、下列光谱数据中,能包括的吸收带的红外光谱区间是( )A. 3000~2700cm-1,1900~1650cm-1,1745~1300cm-1B. 3000~2700cm-1,2400~2100cm-1,1000~650cm-1C. 3300~3010cm-1,1900~1650cm-1,1000~650cm-1D. 3300~30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127、在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上,除了发现1738 cm-1、l717 cm-1有吸收峰外,在1650cm-1和 3000cm-1也出现了吸收峰,出现后两个吸收峰的原因是( )A. 样品中含有带一OH和基团的杂质B. 样品中含有带基团的杂质C. 样品中含有带的杂质D. 样品中存在着化合物28、在红外光谱中,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 )A. 诱导效应使υc=0向低频位移B. 共轭效应使υc=C向高频位移C. 诱导效应使向低频位移D. 环的张力使υc=0向高频位移29、在醇类化合物中,υOH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原因是( )A. 溶液极性变大B. 形成分子间氢键随之加强C. 诱导效应随之变大D. 易产生振动的偶合30、在化合物(I)和(Ⅱ)中,前者的υc=C强度大于后者的原因是由于( )A. (I)能形成费米共振B. (Ⅱ)是末端双键C. (I)的对称性差D. (I)中双键与羰基共轭31、下列红外光谱数据中,能够说明分子中有末端双键的是( )A.724 cm-1 1650 cm-1 890 cm-1B.967 cm-1 1650 cm-1 99O cm-1C.911 cm-1 1650 cm-1 990 cm-1D.910 cm-1 1650 cm-1 802 cm-132、2-溴环已酮有两个υc=0吸收带,除了主带(1716 cm-1)以外,还有较小的吸收带(l740 cm-1),这是由于( )A. 样品中存在着化合物B. 样品中存在着互变异物C. 样品中存在着空间位阻D. 样品中存在着不同的构象33、下列振动类型中,为红外话性振动的是( )A. CH3—CH3分子中υc-CB.CH3—CCl3分子中υc-CC.CO2分子中υS c=0D.CH2=CH2分子中υc=C34、分子的红外光谱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分子结构的资料,红外光谱的产生由于( )A. 电子激发B.振动方式改变C.转动方式改变D.核激发35、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是( )A. 0.1~10mmB.100nm~200nmC.1cm~3mmD. 10-4cm~10-3c m三、多项选择题:1、红外光谱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A. 光子的能量与振动能级的能量相等B. 光子的频率是化学键振动频率的整数倍C. 化合物分子必须具有π轨道D. 化合物的分子应具有 n电子E. 化学键振动过程中Δμ≠02、能够用IR光谱鉴别烯烃的一组相关峰为( )A. 由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峰B. υc=C-H δc=C-HC. υc=C-H σc=C-HD.l695~l500 cm-1之间的吸收峰E. υc=0 υc=C3、形成氢键后υOH吸收峰特征为( )A. 形成氢键后变为尖窄的吸收峰B. 峰位向低频移动,在 3500~33OO cm-1C. 峰位向高频移动,但峰强变大D. 峰强不变,峰形变宽E. 峰强增大,峰形变宽4、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制备试片时,一般要求( )A. 溴化钾一定是经过干燥处理的B. 样品与溴化钾要在研钵中研磨混匀C. 操作要在红外灯下进行D. 一般要在红外灯下,将样品与溴化钾在玛垴研气体中体混匀E. 溴化钾要在 600℃马福炉中灼烧4小时5、烯醚(R—CH=CH—0—R1)ucc的特征为(-、)A. υc=C较正常烯烃的υc=C向低频位移B. 吸收峰强度增大C. υc=C较正常烯烃的υc=C向高频位移D. 吸收强度不变E. υc=C峰位不变,强度增大6、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出现弯曲振动的有( )A. HClB. CO2C. N2D. H2OE. CH4四. 名词解释题1、外非活性振动:化合物分子的两个键的伸缩处于平衡状态时,偶极矩的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偶极矩的变化为零。

这种振动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2、基频峰:化合物分子吸收某--频率的红外线后,由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 1)时产生的吸收蜂。

3、相关峰:一个基团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吸收峰称为相关峰。

4、特征峰:能够确定某官能团存在的,易于辨认的一些吸收峰称为特征吸收峰,简称特征峰。

5、振动自由度:分子的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