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的要素和撰写要求
说明:“技术交底书”是发明人把要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内容以书面形式提交给专利代理机构的参考文件,使专利代理人更容易理解发明人发明构思的特点;一份内容全面、合符要求的技术交底书将有助于提高专利代理人的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发明人争取权益。
下面列举的内容都是专利申请文件所必不可少的,请发明人按此格式和要求向专利代理公司提供电子文档,括号中的字数建议仅供参考。
是否曾经发表过与本专利申请相关的文章,如果发表过,请将发表的文章发给我们,以便撰写过程中我们避开以公开的内容。
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的要素和撰写要求
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名称(字数:25以内)
要求:简短、准确地表明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主题和类型。
应该采用本技术领域通用的技术名词,不要使用杜撰的非技术名词,不得使用人名、地名、商标、型号或者商品名称,也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
(一)技术领域(字数:100以内)
要求:写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
指该发明创造直接所属的技术领域,例如:“本发明涉及一种阀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XXX式水龙头。
”
(二)背景技术(字数:500以上)
要求:写明对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以及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现有技术);有可能的,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
1、阐述有关现有技术:
其应该是与申请人所做发明创造最接近的技术。
从技术实施的角度对现有技术做一简要说明。
此处可以以你知道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介绍。
具体说明现有技术是如何实现,包括控制流程步骤,及配合流程图进行的说明。
这里原则上只需简单说明即可,而与本发明相关的步骤和内容需做细介绍。
具体地说,就是举出对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以及审查有用的1 ~2 项最相关的
国内外现有技术,可从目的、技术措施(或构成)和效果三方面来叙述,还要客观地指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但是仅限于涉及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
比如,以“凳子”为背景技术(现有技术)发明“靠背椅”,就是在指出“凳子”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如长时间坐着没有倚靠的便利等,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供舒适和便利的“靠背椅”甚至“带扶手的靠背椅”,当然,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这些技术已经存在。
所引证的文件,如果是专利文件,至少要写明国别、公开号,最好包括公开日期;如果是非专利文件,如期刊、杂志、手册和书籍等,要写明这些文件的标题和详细出处,如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者、版次和页码,期刊的名称、卷号、期号和页码。
如果尚不清楚最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委托专利公司进行文献检索。
2、阐述现有技术缺陷:
现有技术缺陷这部分内容一定是针对前述现有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而言的,不是断言现有技术如何地不好,更不是猜测现有或许会有什么样的缺陷,而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实现过程,有针对性地说明由于哪些技术步骤,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哪些问题。
比如:现有存在一种方案X,其通过A、B、C、D四个步骤来实现。
而正是由于该方案X采用了B、C这种实现方式,因而会导致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现有技术中根本不能实现某方案,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现有根本不存在的实现方案,以解决人们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申请人只需对大的技术背景做简单介绍即可。
(三)发明内容
要求:包括发明或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字数:200以上)
要求:说明发明或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具体撰写时,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正面的、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客观而有根据地反映发明或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要避免直接使用“节省能源”、“提高质量”等笼统词语,也不要使用广告性宣传用语。
【技术方案】(字数:800以上)
要求:清楚、完整地描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
具体地说,详细阐述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应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描述的内容应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注意:不要只涉及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子,即一个点,而要写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即一个范围。
例如:圆杆铅笔(假设其为现有技术)
的不足之处是易滚动、笔芯易断,为解决这个问题,将其“改进”制作成六棱铅笔(假设其为发明内容)固然可以,但这只是一种实施的例子,即一种形状选择,作为技术方案来写,可以有更多的形状供选择,最好描述为“多棱铅笔”,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包括六棱、三棱等形状,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范围,不过,也不要无限制地扩大这一范围,原则是不要把已有技术包括进来;这一部分要与前面的目的与后面的效果相呼应,与权利要求书部分相对应;申请文件向专利局递交后,权利要求书可以修改,但说明书内容不能做实质性的修改或增加,因此,这一部分的叙述要清楚,完整,准确。
尤其是对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本发明的发明点所在,描述要尽可能清楚、准确、完整,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为准,且在描述每项技术手段时,相应地说明其在本发明中所起的作用。
具体地说,
1)如果发明是一种有结构的产品。
则需要指出产品的组成或结构、各零件的位置、零件间的相互关系、原料、规格、参数、原理和用途等;
2)如果发明是一种方法。
则需要指出工艺流程、步骤、原料组成和配方、工艺参数、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和实验结果等;配方及参数最好用范围表示,如配方的组分、各组分的含量(重量百分比或份数),以争取最大的保护范围,为了达到充分公开的要求,各参数值最好给出最佳值。
若涉及化学原料,还需给出具体的化学名称(分子式)。
【本发明的创新点】:例举出本发明的创新点
【有益效果】(字数:200以上)
要求:清楚、客观地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通常,有益效果可以由产率、质量、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能耗、原材料、工序的节省,加工、操作、控制、使用的简便,环境污染的治理或者根治,以及有用性能的出现等方面反映出来。
可以通过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结构特点的分析和理论说明相结合,或者通过列出实验数据的方式予以说明,但都应当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指出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区别。
机械、电气领域中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结合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方式进行说明。
但是,化学领域中的发明,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适于用这种方式说明发明的有益效果,而是借助于实验数据来说明。
对于目前尚无可取的测量方法而不得不依赖于人的感官判断的,例如味道、气味等,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表示的实验结果来说明有益效果。
在引用实验数据说明有益效果时,应当给出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方法。
最为重要的是,针对发明点,应当提供没有发明点和有发明点时的实施例对比数据。
比如,现有技术为A+B+C,我们的发明点在A+B+C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特征D,该技术特征带来了意料不到的效果,那么必须提供A+B+C的效果试验数据,还要提供A+B+C+D 的效果试验数据。
(三)附图说明
要求:附图说明是对附图的描述性文字。
说明书有附图的,应指出附图名称,附图中各标记的含义。
局部剖视图要单独编出图号和给出名称,并单独说明。
不要包含说明书中没有提到的附图或者标记。
(四)具体实施方式(字数:800以上)
要求: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这一部分要给出发明创造的最佳实施方案,是技术方案的具体化,要求内容十分具体,所有的配方及参数都通常是一个具体的点(而不是一个范围),实施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实施例越多,越有利于获得宽范围的保护,一般要求3 个以上,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至少应具体描述一个最佳实施方式。
有时可以将一个实施例理解为一次试验的详细记录,改变一种或多种原料,或者改变一个或多个实验参数再做一次试验,就是另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的详细程度类似于学生实验的教科书,要清楚到普通技术人员阅读后能够按照所说明的内容重复出来。
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就是这个发明具体实现的过程,此处,应举一个实例的例子,从开始到结详细、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实现方式,要结合一个或多个具体实现过程描述,并清楚说明在所有实现过程中,哪些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步骤是可选的。
也就是说,可以给出最优选的实现方式,还可以给出非优选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案。
申请人应该尽可能将所想到的各种实现情况全部写上,当然,如果多个具体实现过程的大部分内容是相同的,只有很少的区别,只需说明区别即可,相同的部分可以略写。
(五)附图
要求:附图可以是选育系谱图、工艺流程图、产品结构示意图等,附图上不能有文字和尺寸、也不要有元件值。
对机械图,将各部件用引出线通过阿拉伯数字统一标号;对电路图,在原件旁标注原件符号及顺序标号(如R1、R2)。
附图应在A4纸上用黑笔绘制或用计算机打印。
发明专利可以视发明内容有或没有附图,实用新型必需有附图(示意图)。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的要素和要求
要求: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名称和所属类别,并有四套照片或图片;要求保护形状的,应提交六面视图(实物的前视图、后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和立体图;要求保护图案的,应提交展开图和立体图;要求保护色彩的,应提交彩色和黑白照片或图片;图的大小在3×8厘米到15×22 厘米之间;图片上不能出现阴影或虚线,照片的背景只能有一种颜色,而且照片上除了所要求的外观设计外,不能有其他任何别的物品;另外,不管提交的是图片还是照片,各视图都必须是正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