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山煤矿各系统情况介绍

泰山煤矿各系统情况介绍

****煤矿矿井各系统情况介绍一、井田开拓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6Mt/a,服务年限30年。

矿井年工作日330天,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二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净提升时间16小时。

2、开拓方式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单水平上山开采。

3、水平划分及标高根据初步确定的井口位置和煤层赋存条件,以有利于井下开拓及首采区布置、使上下山具有合理的阶段垂高和服务年限、井底车场位于较好的岩石层位中为原则,设计考虑将全井田划分为一个水平。

充分考虑上山长度同时兼顾满足一级提升需要,结合地面工广布置情况,确定开采水平标高为-116m。

4、大巷布置及层位选择大巷处于二1煤层底板L7灰岩中,有利于巷道施工及维护。

原设计首采11采区运输上山布置在煤层底板L7灰岩岩中,由于实际揭露的岩层变化很大,施工相当困难,11采区运输上山由原设计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调整为布置在二1煤层中。

5、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全井田共布置3个采区,均为上山采区。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采煤工艺。

6、井筒用途、布置及装备根据矿井开拓布署,矿井初期设有主井、副井、专用回风井3个井筒。

(1)主井:净直径4.5m,装备一对9t多绳箕斗,钢罐道。

担负全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

(2)副井:净直径5.0m,装备一对1t矿车双层二车多绳罐笼,一宽一窄,设钢罐道,玻璃钢梯子间。

井筒内设排水管、洒水管、动力电缆和通讯信号电缆。

担负全矿井的升降人员、提矸下料、进风等辅助提升任务,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

(3)风井:净直径4.5m,设玻璃钢梯子间,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兼作矿井边界的安全出口。

7、井底车场及硐室根据井筒与井下轨道运输巷的相对位置、进出车方向及地面生产系统布置的要求,并充分考虑调车方便,操作安全,通过能力富裕、节省工程量、硐室布置合理以及施工方便等因素,井底车场采用单环卧式布置,利用大巷作为调车线和通过线。

副井进出车线各自按容纳1列车(按20辆1t矿车)考虑。

出车线一侧设材料车线,材料车线按容纳15辆材料车考虑。

一侧设车场绕道,另一侧为主排水泵房与中央变电所硐室。

(1)主井装载系统位置主井底装载系统采用“全抬高”布置方式,箕斗装载硐室、煤仓卸载硐室处于二1煤层顶板砂岩中。

考虑二1煤底板下距L7灰岩约15m,井底车场水平为-116m。

采区来煤经上仓胶带输送机,进入主井井底煤仓。

主井采用水平上装载,装载硐室标高为-68.85m。

(2)井底车场各主要硐室布置副井进出车线北侧布置有主排水泵房、管子道、主变电所等;南侧布置有等候室、保健站等硐室;利用运输大巷东段小硐室设消防材料库。

(3)井底煤仓形式、容量和主井底清理撒煤方式矿井设计日产量(Ac)为1818t,按照井底煤仓容量应为(0.15~0.25)Ac计算,井底设立式圆型煤仓,净直径为5.0m,断面为19.6m2,高度(含漏斗)21m,则煤仓有效容量约为300t。

主井清理撒煤采用平巷方式,布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其撒煤经漏斗下口装车闸门装入1t矿车,编组后由机车牵引至副井,由副井提升至地面。

(4)水仓布置及容量计算、水仓的清理方式矿井正常涌水量116m3/h,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水仓总容量不应小于928m3,设计设主、副两条水仓,总容量为1713m3,可以满足要求。

水仓设有清仓绞车,水仓清理采用1t矿车人工清理。

(5)井下爆破材料库的形式、容量及通风系统井下爆破材料库为壁槽式,容量1600kg。

为满足爆破材料库独立通风的需要,将其设置于11采区运输大巷和回风上山附近,爆破材料库采用独立通风,其回风经11采区回风上山汇入风井。

二、大巷运输方式及设备1、主运输方式本井田走向长度为4.5km,两翼单翼运输长度不到2km,主要开采块段煤层走向变化不大,倾角平缓,基本可以保证胶带直线运输和较少的转弯搭接,并在胶带运输经济运行范围内。

因此井下主运输方式按胶带运输考虑。

2、辅助运输设备大巷辅助运输采用轨道运输方式,由于矿井为高瓦斯矿井,辅助运输采用防爆蓄电池电机车牵引1t固定式矿车运输,轨道上山使用人车运送人员上下。

三、采区布置及装备1、采煤方法11采区1109工作面为炮采工作面,采区均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采区布置11采区边界浅部以井田浅部边界煤柱为界,深部至二1煤-116m 等高线,西起25勘探线,东到27勘探线以东300m处,东西走向长1.30km,倾向宽1.40km,面积2.10km2.可采储量6001kt,采区生产能力按600kt/a,服务年限7.7a。

四、通风和安全1、通风系统及装备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

中央主、副立井进风,边界专用风井回风。

风井选择2台FBCDZ-8-No22型对旋轴流风机,转数n=740r/min。

2、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1)粉尘灾害防治:本矿井煤尘无爆炸性,但为降低井上下粉尘、改善工作环境,设计采取了综合防尘措施。

(2)瓦斯灾害防治:矿井设计有足够的风量、有可靠的通风设备和完善的通风设施,建立了井下瓦斯抽放泵站和地面瓦斯抽放泵站;设计配备有各种瓦斯监测设备和安全监测仪表,同时矿井配备安全监测系统;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进回风巷内的设备均设有瓦斯断电报警仪;矿井按在籍人数配备有自救器;井下电气设备的选型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防爆标准,2011年5月份河南理工大学对我矿-118m以浅的瓦斯进行鉴定,鉴定结果-118m以浅为煤与瓦斯非突出危险区。

(3)矿井防灭火:本矿井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矿井防灭火主要针对与外因火灾的防治。

矿井地面设置有消防水池,井上下设计有消防管路系统;井上下均设置有消防材料库,配备有足够的消防材料;井下全部巷道及硐室均采用不燃性支护材料,配备有必要的灭火器材;井下电气设备有短路、过流、过负荷、漏电等各种保护,均选用阻燃胶带,并有温度监测、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

(4)矿井防治水: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但防治水是矿井安全工作的重点。

对所有断层均留设有断层防水煤柱,并配备有探放水设备;配备有足够能力的排水设施;井田浅部按要求留设有防水煤柱;有开采时进行探放水;地面设计充分考虑了防洪、排涝,防止地表水进入井下。

(5)安全检测设备配备:配备了一套KJ95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一套KJ211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人员已全部佩带人员定位识别卡,并配备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实现安全监测和生产监控合并。

(6)救护队设置:有巩义市矿山救护队承担生产中的救护任务,矿井设有26人的辅助救护队,以满足矿井安全生产、处理灾害的需要。

(7)保健站:井口设置有保健站,并配备了医护人员。

五、提升、排水、压风1、提升本矿井初期以一对立井开拓。

主井井筒直径Φ4.5m,装备一对9t立井多绳箕斗及一台JKMD-2.8×4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担负全矿井0.60Mt/a的提煤任务;副井井筒直径Φ5m,装备一对1t矿车双层二车多绳罐笼(宽、窄各一个)及一台JKMD-2.8×4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完成全矿井的提矸、下料、升降人员及下放设备等任务。

2、排水本矿井采用一级排水系统,在-116m水平井底车场附近建立主排水泵房,将矿井涌水沿副井井筒直接排到地面。

矿井正常涌水量116m3/h,最大涌水量151m3/h,排水高度458.4m。

选择MD280-65×7型水泵三台,配电动机功率630kW,配备ZPB型高压喷射泵装置,采用无底阀启动水泵,减少吸水损失。

排水管选用φ250无缝钢管两趟,一趟工作,一趟备用,分段选择壁厚,沿副井井筒敷设,采用法兰连接或直接焊接连接,以焊接为主。

3、压风选择LGD-41/8-X型螺杆空压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单台空压机排气量41m3/min,排气压力0.8MPa,配套电机功率220kW,电压10kV,转数1480r/min。

本矿井压风管路经沿主井井筒敷设,经-116m水平东西翼轨道大巷及11采区轨道上山到各掘进头及各采煤工作面。

各段管径根据相应的输气量及输送距离确定。

其规格分别为:地面空压机站至主井井筒及-116m水平轨道大巷Φ159×4.5mm无缝钢管;11采区轨道上山Φ159×4.5mm无缝钢管;岩石集中巷掘进头及各采煤工作面顺槽Φ57×3.5mm无缝钢管六、地面建筑工业广场占地面积17.60hm²﹙263.25亩﹚。

根据矿井建设规模、周边道路交通、地形地质特点、自然气候特点等因素对生产、行政生活福利等实行分步布置。

1、生产系统布置在工业场地的北面,储煤场位于工业场地的东北面;2、辅助生产系统布置在副井西北面及东面,位于工业广场地的中部;3、行政、生活福利区布置在工业广场地南部及东南部,形成较好的独立场前区;10kv变电站布置在副井西翼,距主、副井均比较近,位于负荷中心,供电线路较短;矿井水处理系统布置在副井西南面230m。

4、防洪排涝由于该工业场地位于坡地上,其四周地势较低,自然高差达43余米,且山坡表面有部分岩石出露,地表径流条件好,场地雨水可通过排水沟最后进入公路边沟,故该工业场地不存在洪水威胁。

5、输变电(1)供电电源:工业广场建有一座10kV变电所,供该工业场地的所有负荷用电。

10kV变电所采用双回路进线,一回10kV架空输电线路引自凯旋变电站10KV I段,导线型号LGJ-185/30,供电距离约2.24km;另一回10kV架空输电线路引自凯旋变电站10KV II 段,导线型号LGJ-185/30,供电距离约2.245km。

电源供电质量可靠。

(2)双回路供电电源分列运行,互为备用。

10kV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10kV配电装置选用KYN28A-12型高压手车柜9台,10kV 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接线。

10kV配电装置选用KYN28A-12型高压开关柜24台,为提高矿井用电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电气设备利用率,10kV母线上安装600kvar并联电容器。

选用干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2套,补偿总容量为600kVar,室内安装。

为了防止矿井内部谐波污染,提高电能质量,在10kV变电所安装滤波装置两套,室内安装。

(3)地面供配电:矿井工业广场内除主井、副井绞车、空压机负荷采用10kV供电外,广场内其余动力设备均采用380/220V供电。

另架设两趟10kV架空线路至风井变电所,线路型号均为LGJ-50/30,长度均为1.5km。

(4)井下供配电:根据井下开拓方式、排水设施及采掘、运输机械设备等布置情况,在副井底设井底中央变电所,并与主排水泵房联建;采区设采区变电所。

井下变电所的高压系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6、矿井通信通信系统,包括矿井行政通信、生产调度通信、其它通信设施等。

矿井地面行政设有20门程控交换机,井下调度设有255门程控交换机,在各工作面、机电硐室、其它井下主要工作面场所以及地面工作场所之间实现电话通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