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露水(lù)纤维(qiān)框架(kuàng) 安步当车(dàng)B.栖息(qī) 虔诚(qián) 羞怯(qiè)脍炙人口(kuài)C.桂冠(guān) 似乎(shì)负载(zài)休戚相关(qī)D.粘住(nián) 月晕(yùn)衣襟(jīn) 一蹴而就(cù)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辟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B.随着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深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内含发生了深刻变化。

C.苏炳添在打破全国记录的同时,完成了中国几代“飞人”突破十秒大关的夙愿。

D.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亲睐自行车运动,不曾想,在骑车时意外摔倒导致腿骨骨折。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应在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群里,进行及时有效的身份和心理引导。

②在这个唯物主义无神论备受的社会,任先生科学无神论的思想闪烁着光芒。

③找到生存者的希望越来越小,不过交通运输部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放弃。

A.甄别质疑决不B.甄别置疑绝不C.鉴别质疑绝不D.鉴别置疑决不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昔日里,海淀图书城里也曾摩肩接踵,附近的电子城里也曾人头攒动。

B.古代那些进京赶考的学子,或负箧步行,或乘船骑马,一路上风餐露宿,风雨无阻。

C.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吸收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

D.如今72岁的陈增友老人中风瘫痪在床十多年,全靠妻子一人照料,生活杯水车薪。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战地记者,他只说普通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被迫承受战争冲突和恐惧的孩子们的故事。

B.如果我能帮助他们把那些信息传递给世界,那么就可能达成某种解决办法。

C.网络售假行为愈演愈烈,会上专家分析网络售假的危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D、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到一所小学,带领大家做MERS的预防活动,此举旨在为了消除公众对MERS的恐惧。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焦虑,;你悲伤,;你惆怅,;你嫉妒,……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

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①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②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③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④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A. ④②③①B. ③②④①C. ①②③④D. ②③①④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毕业论文上的文字,像蚂蚁,各自爬回自己的家。

B. 祖父撑一篙小船,漫溯开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时光抛弃了。

C. 女足姑娘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D. 一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8.下列各组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学生送自己的摄影集给老师,扉页上写着:王青云老师惠存,学生张小齐惠赠。

B.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周五拜会了上海市委书记韩正。

C. 监考员在考场上说:“请不要东张西望,否则,将根据考试纪律严肃处理。

”D. 实习护士王艳对病人说:“大妈别紧张,我虽然是新手,但一定会为您扎好这一针。

”9.下列对句中有关古代年龄称谓的加点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B.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男子十五六岁至二十岁)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B.望美人兮天一方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日与其徒上高山C.顺流而东也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1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下来并没有不同,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阶段就(留下)大的遗憾,我看不出他们的聪明。

C.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凡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游览过了。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那么胜与败的次数,存与亡的道理……13.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

B.词中通过几组意象的对比突出了往昔的繁华和今日的落寞。

C.运用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之多与难以排遣。

D.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C.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破旧1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阙秦以利晋A.越国以鄙远B.敢以烦执事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以其无礼于晋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数语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临危受命,体现出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也说明佚之狐对他的外交才能了解之深。

C.说退秦师是全文重点,烛之武似乎都在为秦国利益着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为了塑造烛之武的形象,本文集中笔墨重点表现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师,而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一字未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18题。

自20世纪中叶开始,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日趋显露,中国学者们开始对环境美学产生兴趣。

他们发现生态视野尤其具有吸引力,并且运用它发展出研究环境美学的一种独特方法。

他们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也就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成分构成的系统语境来研究环境问题,并称其为“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体现了中国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悠远文化传统而形成的视野。

比如,曾繁仁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古代美学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背景之上的生态的生命的美学”。

因为对于环境的关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意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将中国的环境美学发展视为一种变体:也就是理解环境的审美价值这种理性探索的变体。

我相信西方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兴趣,但在认知语境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差异。

这些差异首先体现在,我们如何理解对环境的审美欣赏。

程相占教授曾经指出,西方美学关注的中心是审美对象。

在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中,这点似乎很明显:我们集中于绘画、音乐、诗歌、风景等。

然而,毫无疑问,风景不适合这一模式,因为风景并不是一个不连续的对象。

更确切地说,连续不断的风景引导我们与它互动,这意味着环境欣赏的交融模式才是更恰当的。

这种立场促使我们向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靠近:在这种模式中,主-客二元对立被拒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

程相占曾经指出,中国学者通常将英文术语“审美”(aesthetic)翻译为汉语词汇“审-美”;然而,不少中国学者将“审-美”理解为一个动宾词组,意思是“欣赏美的一种活动”。

这就使得关于对象的美学与关于欣赏的美学之间的区别变得非常清晰。

这一点让我们认识到,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对于环境的理解有着巨大差异。

在西方各社会,人们通常谈及“这个环境”,也就是在“环境”这个词语前面加上定冠词the,环境就如同一个具体的事物。

以这种方式思考环境,就将环境转变成了一个对象:这个环境,环境就成了某个与我们相分离并远离我们的东西。

然而,对于中国美学来说,不存在对立或分离:“审美”表示一种“欣赏活动”,而不是将一个对象欣赏为“美的”。

(节选自阿诺德·柏林特《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17.下列对文中“生态美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生态美学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显露的背景下形成。

B. 生态美学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来研究环境问题。

C. 生态美学的哲学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D. 生态美学起初没有得到西方学者的认可。

1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风景与绘画、音乐、诗歌等审美对象不同,是一个连续的审美对象。

B.对“风景”的研究促使西方美学中的环境交融模式靠近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

C.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不存在主-客二元对立,有的是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

D.西方美学关注的是审美对象,东方美学关注的是审美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4分,第20题2分,共6分)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4分。

任选4题,若超出4题,则取前4题评分)(1)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2)使天下之人,。

(杜牧《阿房宫赋》)(3),徒慕君之高义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5)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20.文学常识填空。

(2分)“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幅对联写的是宋代的(文学流派)词人(名字)。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4分,第22题2分,第23题4分,共10分)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