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第1课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及答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第1课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及答案
炒股 私企工人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出租房屋
分配方式
(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易拉大个人收入差距,为什么我国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四)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 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
一.生产决定分配
2
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劳动收入都是非法收入。国家 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可以提高经济效率,易拉大收入差距但不会导致两 极分化。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依法实施的,我国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 参与收益分配,并对过大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如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 高收入等,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两极分化。由此可见,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不 会导致两极分化。 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与联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探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经济意义。
【总结提升】
5
第七课第 1 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答案
【自主学习】
一、体系构建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个人消费品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 ④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 产力发展水平 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⑥资本 ⑦技术 ⑧有利于让创造 财富的源泉涌流 ⑨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6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重要性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 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 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注意: (1)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 于非按劳分配,因此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中不都是按劳分配。 (2)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 (3)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不一定都属于按劳分配。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 奖金和津贴属于按劳分配,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属于按生产要素中 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作用、地位分别是什么?
3.生产要素的种类有哪些?
4.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1
(二)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家庭成员 李明本人 李明妻子 李明儿子 李明女儿 李明母亲
收入来源 承包集体土地 公务员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第 1 课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
学习建议
1.明确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内容。 1.联系现实生活实例,会区别不同的分配方式。
2.掌握按劳分配的性质、地位及原因。2.通过把握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分析按劳分配的原因及意义。
3.理 解 按 生 产 要 素 分 配 的 种 类 及 意 3.通过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关系,把握生产
二、自主探究
(一)问题导航 答案略 (二)李明本人:按劳分配; 李明妻子:按劳分配; 李明儿子:按生产要素(资本) 分配; 李明女儿:按生产要素(劳动)分配; 李明母亲:按生产要素(土地)分配; (三)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市场经 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对劳动、知识、人才、创新的尊重。 ②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经济发展。 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易拉大个人收入差距,但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相关手段把收入 差距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四)困惑扫描 答案略
【合作探究】(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共研共究,交流展示。)
2016 年 11 月 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 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迅速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关注。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实行增加知识价值为激励导向的分配政策,不断激 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意见》 着力完善推动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收入分配上的自主 权,发挥科研资金、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技人员的长期激励作 用,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等。
比较
名称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适用范围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 区 体现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别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 ①均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主要形式
按
生
按资本要素分配
产
表现 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所得,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 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3
要
按劳动要素分配
素
分
按管理要素分配
配 按技术、信息等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技术(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 让等)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或房屋的租金等)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存在条件
适用范围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 公有制经济 劳动数量和质量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决定因素
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必要性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
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指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人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土 地承包经营权受让人的行为。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人从流转中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利于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同时还可以使城 市的资金、科技、设备等生产要素流到农村,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系
五.知识拓展 1.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
4
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 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 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2007 年 10 月,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 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虽然只占比大约在 2%左右, 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 ①有利于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承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 配。 ②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③有利于增加科研人员的收入。 ④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按 客观要求
贡
⑧__________
献
积极
参
⑨__________
作用
与
推动经济发展
分
配 易拉大收入差距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 速记忆。)
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实行这种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义。
要素参与分配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
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公有制经济:范围
①
②对象 按
③前提 劳 分
④物质基础 配
⑤直接原因
主体:地位
决定 我国的分配制度
劳动
⑥__________ 生 种类
产
⑦__________
要
管理等
素 是发展社会主市场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