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文章读书笔记

经济学文章读书笔记

经济学文章读书笔记【篇一: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_________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读书笔记论文题目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年月日一、《利率市场化:打破银行垄断的关键》打破银行垄断是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而打破银行垄断的关键则是利率市场化。

该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1、中国利率体系的发展变化。

a、双轨利率体系即一边以存款利率为代表的管制利率;另一边则是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的金融市场利率。

b、银行理财松动存款利率根基。

因为各类理财产品,资金大都来源于存款,但其利率却显著提高,并“随行就市”,实际上相当于间接打开了存款利率上限。

c、存款利率差异化浮出。

以往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一个面孔。

松动存款利率上限政策出台后,短短数周几经变化,银行存款利率开始多样化。

2、打破银行垄断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由于银行业历史原因形成的竞争优势,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民间中小金融机构根本无法同银行业形成有效竞争,这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非法吸收存款,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3、利率市场化的积极作用。

a、储户利息等收益增加。

b、提高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c、提高银行的服务态度。

4、利率市场化的具体途径。

a、推进市场化利率向实体经济延伸b、退出各种利率衍生工具c、逐步降低超额储备利率至零。

通过对本文的认真阅读,我全面了解到实现利率市场化,打破银行垄断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有了系统的认识。

[1]姚凤芹.利率市场化:打破银行垄断的关键[j].改革与战略,2013,29(2):79-81.二、《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形成显著影响》当存贷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从管制利率的保护伞下释放出来,进行市场化的竞争。

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必然淘汰掉整体经营管理能力较低的银行,而在市场上仍占有一席之地的商业银行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扩张,以扩大市场份额。

这些都可能促使银行业机构数量下降和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作者通过理论分析指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集中度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利率市场化会使行业集中度增加,第二、利率市场化会降低行业集中度,两个方面影响同时存在。

并基于美国和日本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前后其银行业整体数量、市场结构的变化,得出结论:利率市场化可能会造成银行业整体数量的减少,行业集中度增加,银行业竞争加剧。

最后联系到中国的实际,认为利率市场化将会进一步加大中国商业银行的行业集中度,并担忧部分中小银行不足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建议银行业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一方面银行自身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

另一方面从整个银行业来看,要建立健全市场推出机制,积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建立和维持健康的市场结构。

通过对本文的研读,我更清楚的认识到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集中度的显著影响,意识到银行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2]巴曙松.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形成显著影响-基于美、日等国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江淮论坛,2012,(4):5-10.三、《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2012年6月8日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第一次放开了存款利率的上限,这是利率市场化向前迈进的又一步。

那么再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之后,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银行应该怎么面对?作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

文中指出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来源主要有存贷利差、中间业务收入、私人银行业务三类,其中存贷款利差是主要盈利来源,几乎占总收入的90%。

因此作者认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之后,很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下降,还会加剧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甚至可能恶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因此作者给出了对应策略,首先应加强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其次要调整利润结构,重点发展中间业务,还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规避利率风险。

通过对本文的认真阅读,我更清楚的认识到放开利率上限会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从而有利于我们提前做到应对的准备。

[3]王志华,李婵.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4):63-64.四、《浅议中国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的概念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而广为人知,如今,在美国生根发芽的影子银行在中国遍地开花,其影响不断被各方讨论。

作者认为银行理财和委托贷款应该划归于影子银行的范畴,而且如果按量和影响力来分,可分为银信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以及民间金融三大板块。

业内人士透露,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16.5万亿元之巨,并且估计2010年中国存量影子银行贷款已达20万亿元,几乎占我国gdp的二分之一。

作者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传统信贷难以满足经济体需求,迫使资本需求方转向影子银行、2、银行实际负利率以及投资渠道少,迫使资本供给方转向影子银行3、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以及转贷业务,加剧了资本供求的不平衡影子银行是把双刃剑,其影响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弥补了金融经济制度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2、影子银行松散了本来严格管制的利率,有利于利率市场化3、一些影子银行的过高利率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4、影子银行的同期性效果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5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针对以上影响,作者给出了一下几点建议:1、改善资本供求失衡状况。

2、对影子银行进行合理的监管。

3、鼓励影子银行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需求。

通过对本文的认真阅读,让我知道了影子银行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利率市场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4]张佳坚.浅议中国影子银行[j].现代营销,2013,(1):46-48.五、《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利率市场化是国内金融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

日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到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商业银行作为利率市场化中的市场主体,其行为决定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成功。

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然后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产生怎样影响。

作者认为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定价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使银行业的竞争出现新格局,为商业银行创造规范的外部经营环境。

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作者认为要建立科学的产品定价体系、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构建全面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体系。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我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5]王敏君.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时代经贸,2013,(1):154-156.六、《浅析我国银行业暴利之根源及对策》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而银行业暴利经营却带来了虚假繁荣的表象。

究其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存贷款利差过高为银行暴利的主要原因。

(2)名目繁多的手续费也成为银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银行的垄断地位是暴利之根本原因。

从长期来看,银行暴利的弊端会日益凸显并且其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日趋加强,其表现主要有一下几点:(1)储户的利益受到无情的盘剥。

(2)银行的暴利大大挤压了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解决我国银行业暴利的对策如下:(1)破除银行垄断,放松国家对利率的管制,推进金融开放。

首先采取存款单边加息、缩小存贷利差,然后以利率市场化打破垄断。

(2)国家要加大对银行征税削利。

(3)国家应加大监管力度,建设金融秩序。

通过对本文的认真阅读,我懂得了银行业的利润不是越高越好,畸高的银行暴利会为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并且我也了解到了银行暴利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6]文梨.浅析我国银行业暴利之根源及对策[j].剑南文学,2012,(6):300-301.七、《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系统总结了双轨制推进改革取得的成就。

即一方面放松利率管制,推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实现“贷款利率管下限、【篇二: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心得四篇】一:作为一名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一学生,我学习到了由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说实话我真的觉的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但是我还是以我自身学习的经验和心得以及我至今学到和掌握到的西方经济学的程度来说说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推理性极强的科学,在学习它的时候不仅仅要牢记它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她的推导证明方法等,这样的话我才能又知道其然,还知道其所以然。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但是它却占着重要的位置。

首先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课本中介绍了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1.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利润。

2.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它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所有生产者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而出现的。

3.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它是作为由经济社会中全部市场上的全部消费者和全部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而出现的。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经济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微观可概括为供求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应该是产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平衡,一般的规律是产品价格提高,则对产品需求量减少,而产品供给量增加;(贵了人就不买了,那么就会使供给的数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则对产品需求量增加,而产品供给量减少。

但供求量的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如何?这就是价格弹性问题。

为什么对不同商品需求弹性不同,这就要研究消费行为理论,一般称为效用理论,(效用不是越多越好,吃一个馒头觉得很舒服,吃十个就难受了)这也是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不同商品供给弹性不同,这就要研究生产要素组合和成本分析,这就是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

如果考虑到不同市场类型条件下的厂商最佳产量,就是厂商均衡,亦称市场理论。

分配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价格问题,因为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确定就是分配问题。

学习高鸿业的这本《西方经济学》,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它不是简单地介绍西方经济学,也不是简单地介绍微观经济学的,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使学生通过本书的训练,逐渐形成经济通或者如书中所提到的经济自然主义者的思考方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件都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或能够看出这些事件的经济含义,经济学只有真正的运用与生活中,才能称得上是经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