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的成烃模式及阶段划分
相当于煤阶的焦煤-贫煤阶段
温度约为150-200℃。
同时
干酪根
继续通过热降解 或热裂解
分子量较高 的烃类
150-175℃时 开始大量裂解
低分子量化合物 轻烃(C1-C8)为主
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 时,这些轻质烃类就会发生逆蒸发,反溶解于气态 烃中,形成凝析气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
一般在Ro为1.0%左右时液态油产率达到最大值 生油高峰。
之后由于有机质生油潜量的不断消耗,油的产 率不断下降,天然气的产率则不断上升,气油比不 断增加。该阶段为正常原油形成阶段。
➢生烃门限
指沉积盆地中干酪根开始明显热降解生烃作用 的起始成熟度或深度。显然,生烃门限的概念不表 示形成未熟油的门限条件。
产物的
物理性质
化学组成
密度降低 颜色变浅
杂 原 子 化 合 物 ( NOS 化合物)丰度下降
低碳数化合物丰度增加
碳稳定同位素δ13C变重
气油比(GOR)增加
第二节 有机质成烃模式的改进和发展 一、黄第藩对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的改进
反映 其成烃演化模式
反映 其成烃演化模式
成气(腐殖化作用) 成油(腐泥化作用) 母质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烃潜力) 相应产物的成熟程度
➢液态窗
Pusey提出的石油存在的“液态窗”就是对应这 个生油主带。
他总结了世界上一些油田中石油产层的温度分 布状态,指出:
液态烃窗口 “油窗”
65.6℃ 液态烃 148.9℃
开始大量形成 高于此温度时则被破坏
3.高熟阶段(成熟作用晚期)
相当于有机质深成作用阶段后期。
镜质组反射率在1.3%-2.0%之间
勘探揭示出一些可能源于 未熟或低熟源岩的原油
难以解释
干酪根晚期 成油说
提出
未熟油及其生成模式
末-低熟油的产出和富集是与特定的地质条件 相联系的。
特定的地质条件可以是:
(1)与特殊的有机质有关 (2)与强烈的细菌活动和改造有关 (3)与强还原环境有关 (4)与可溶有机质有关
残余的少量烷基侧链通过热降解或热裂解作用 可形成一定量的以甲烷为主的气体,液态石油几乎 全部消失,重烃很少。因此,该阶段也称为干气阶 段。
干酪根的结构进一步缩聚形成富碳的残余物质, 并最终石墨化。在Ro为2.8-3.0%时,有机质的生烃 潜力基本枯竭,有机质达到所谓的生烃死亡线。
从未熟阶段 到过成熟阶段
图9-2 有机质的成烃模式——演化阶段及其主要产物 (据黄第藩,1996)
一、未熟阶段-有机质的成岩作用阶段
对应着有机质从埋藏之后到开始大量热降解成 烃之前的阶段。也被称为干酪根的形成阶段。 ➢埋深浅(一般一千多米,也可达数千米)
➢低温(一般<60℃-100℃)、低压
➢有机质成熟度低(Ro<0.5%),相当于泥炭-褐煤阶段 ➢微生物活跃,以微生物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要特点
第九章 有机质的成烃模式及阶 段划分
从上一章的讨论中已知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 密切相关
是物质基础
油气的生成
是产物
阶段性
不同的阶段
有机质演化的主 要影响因素不同
产物的数量 和组成不同
影响
油气在地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
油气的形成模式正是对有机质的演化特征和油
气生成特征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的基本规律的总结, 它是指导油气勘探的重要理论基础。
未熟油 新范畴
相似
性质相近,无法区分,统称为 未熟-低熟油
低熟油 干酪根成油
2.(中)成熟阶段(成熟作用中期) 相当于有机质深成(热解)作用中期阶段,是
有机质的主要生油阶段(生油主带)。
对应的镜质组反射率大致在0.7%-1.3%之间
对应的煤阶为气煤-焦煤
温度一般为80-150℃
该阶段生成的油气可占干酪根总生油气量的 70%-80%以上。
生物聚合体
腐殖质 干酪根
变 质 作 用
变 质 作 用
图9-2 有机质的成烃模式-演化阶段及其主要产物 (据黄第藩,1996)
二、不同组成、 不同类型干酪根 的生烃模式
显微组分 组成
千差 万别
生烃模式
千差 万别
勘探实践中要尊重 客观实际
杨万里等,1980
三、与未熟-低熟油有关的有机质的生烃 模式
➢埋深较大,上限对应着有机质的成岩作用阶段的 结束,下限可从三千多米到六千米以上 ➢温度范围较宽(50-200)℃ ➢镜质体反射率范围较大(0.5%-2.0%)。
有机质生烃演化的成熟阶段跨越沉积有机质生
成液态烃(包括凝析油)的全过程,也是烃源岩有 机质热降解作用生成油气的主要过程。
可分为三个亚阶段
二、成熟阶段-深成(热解)作用阶段
干酪根 热降解 油气
热催化降解
先期:液态石油 后期:轻质油、凝析油和湿气
埋深 温度 浅低
深高
这是油气生成的主要阶段 非烃、
碳数 分子量 烃环数 沥青质
高
高
多
减
少
消
低
低
少
失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是微生物而是温度(热应力) ➢早、中期可能以催化裂解为主 ➢晚期则以热裂解为主
干酪根的热降解和原油热裂解的结果,使天然 气的产率不断升高。该阶段气油比高,天然气主要 为湿气。故这一阶段也称为凝析油和湿气生成阶段。
三、过熟阶段
相当于有机质的变质作用阶段。
对应的镜质组反射率大于2.0%
相应的煤阶为无烟煤阶段
对应温度在200-300℃左右。
干酪根上绝大部分可以断裂的侧链和基团基本 消失,已不再具有形成长链液态烃的能力。
也被称为石油 的形成阶段
低熟 成熟 高熟
成熟阶段的
早期 中期 晚期
1.低熟阶段
指镜质组反射率为0.5%-0.7%的深成作用早期阶段
对应的煤阶为长焰煤-气煤阶段
温度稍高于成岩作用阶段,多不超过80℃。
这一阶段生成的油气称为低熟油气。
所形成的石油仍以密度较高、非烃、沥青质含量高、 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较丰富等为特点。
第一节 有机质成烃(油气生成)的一般模式
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划分 和油气生成(有机质成烃)模式
研究者不同 存在一定差异
大同小异 共同之处
油气生成的一般模式
可分为三个阶段
未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对应着有机质的 成岩作用、深成作用、变质作用阶段
图9-1 干酪根成烃的一般模式(据Tissot,1978)
有机质
微生物作用下 单体
分解
微生物参与下
干酪根
缩聚、不溶作用
有机质
脱官能团
CO2、H2O、N2等非烃类产物
有机质 厌氧细菌发酵 甲烷气 也被称为生物甲烷气阶段
高密度 有机质 少量 C15+重烃 富含杂原子化合物
被称为 有明显的正构烷烃奇偶优势
数量一般较少
生物标志化合物
如果多了
未熟油
未成熟特征
应称为“早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