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
小儿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
小儿
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血液肿瘤区沈亦逵
【概述】
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0×109/L时称为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vtic acute leukemia,HLAL),约占急性白血病的5%~20%。
在儿童的HLAL 中,ALL占较多数,其中以T细胞型ALL较多见。
小于2岁多见。
HLAL患者早期有高粘血症,白血病细胞淤塞于小动脉和微循环中引起小血管栓塞,以脑及肺循环为主,常出现“白细胞淤滞综合征”。
化疗过程中大量白血病细胞死亡,易引起“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
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缓解率相对较低,早期死亡率高,易复发,预后不良,属急性白血病中的高危类型。
有作者提出HLAL是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指标,也有人认为尚不能以此定论,要结合其它因素如年龄、合并症的发生及对治疗的反应等。
【临床特点】
HLAL起病急,脏器出血多,肿瘤负荷大,髓外脏器浸润明显,部分患者伴脏器功能异常。
除具有急性白血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外还有特殊的临床征象。
⒈白血病细胞淤滞综合征: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脑、肺微血管内聚集、淤滞,形成瘤栓,压迫或浸润血管壁,阻塞管腔,影响脑、肺循环,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极易导致脑出血和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或),呼吸急促、低氧血症、肺部浸润、呼吸衰竭等症状,可在短期内死亡。
⒉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强烈化疗后致大量白血病细胞溶解,血中核酸及嘌呤代谢产物增加,尿酸比正常高出3~5倍,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等,出现少尿,高血钾、高血磷,伴肾功能异常。
ALL较AML多见。
⒊消耗性凝血病综征:白血病细胞溶解后释放出大量组织工作凝血物质或癌性促凝物质,可引起DIC,导致广泛出血。
【实验室检查】
⒈血象:血WBC≥100×109/L,有些可高达500×109/L,Hb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
⒉DIC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3P试验阳性,D-二聚体增高等。
⒊胸部X线检查:肺部可有白血病浸润征象。
⒋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骨髓或外周血):ALL以T细胞型多见。
⒌监测血尿酸、磷、钙、钾、肌酐等。
⒍眼底检查:可有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微血管栓塞、出血等。
【治疗要点】
由于HLAL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因此,在治疗的方法和策略上有别于其他的AL。
⒈一般治疗:①降低颅内压,预防和减少脑出血。
可使用20%甘露醇0.25~0.5g/kg·次,q12h×3~5天。
②水化:每日需静脉补液体2000~3000ml/m2,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此时需注意电解质紊乱。
③碱化尿液:预防高尿酸性肾病。
口服小苏打及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每次3~5mg/kg,防止尿酸结晶阻塞肾小管。
④减少血尿酸,预防高尿酸血症,口服别嘌呤醇10mg/kg·d,分2次服用。
⑤供氧以减轻缺氧。
⑥避免过多输注红细胞,以免血粘稠度过高。
可适当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以疏通微循环。
⑦纠正凝血紊乱,防治DIC,可适当使用小剂量肝素预防出血。
⒉尽快减少白细胞,以防白细胞淤滞:①可选用单采白细胞术(leukopheresis):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减少患者血中大量白血病细胞,减轻高白细胞淤滞,并促使静止期细胞进入增殖期,有利于化疗药物杀灭作用。
经14次单采术后,当WBC低于单采前1/3时即可进行化疗。
②换血疗法,可将白细胞总数减少1/41/3。
小婴儿以换血疗法为宜,交换血总量为
100~150ml/kg。
⒊在应用上述措施的同时,加用小剂量化疗。
ALL患者口服强的松,每日60mg/m²,或加VCR1.5mg/m2静注一次,也可把强的松换成地塞米松,每日6~8mg/m2,每日2次静脉注射;AML患者给予羟基脲每日20~30mg/kg,口服;以上述温和的方案使血白细胞逐渐下降至<50×109/L,然后再作标准化疗。
6.其它可应用甘露醇0.5g/kg,q12h静脉快速滴注,以降颅内压,预防和减少颅内出血。
⒋化疗:经上述处理WBC(30~50)×109/L时间,按高危型ALL方案或高危型AML方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