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栽培技术1大棚草莓栽培优势一是草莓种植时间早,结果早,生产周期短,见效快。
九月定植,十一月结果,到第二年五月结束。
不仅丰富了冬春果品市场的花色品种,而且时逢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
市场需求旺,产品售价高。
二是草莓栽培容易,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好,适合各地进行农田结构调整。
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草莓大棚栽培的技术要点。
一、做好规化定植1、施足基肥草莓田要深耕做高畦,结合深翻园地,亩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三元复50公斤作基肥,按畦宽45厘米、沟宽45厘米、畦高25厘米精细整地。
2、土壤消毒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三氟氯氢菊酯乳油1000倍浇灌畦面,防治地下害虫。
3、定植大棚栽培的定植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市每年的定植时间均在9月上旬。
选用6~7片展开叶、叶柄短、叶肉厚、根茎粗1厘米以上、根系发达的壮苗,于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
定植时要注意弓背朝沟,使果实产于畦背,便于管理和采收,定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宜。
双行种植,行距20厘米,株距18~20厘米,每亩大田种7000~8000株。
草莓苗定植到长出花蕾止,一般要求保留5~6片叶并保留一芽,对过多老叶及子芽、腋芽要及时摘除,开花结果后摘除茎部变黄的老叶、枯叶,及时摘除匍匐茎,以减少消耗。
除去小分枝及弱小果。
一般每花序梗留果7~9个,以增大果实,提高品质。
三、温湿度控制草莓生长最适温度是20~28℃,36℃以上高温与5℃以下低温对草莓生长都不利。
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之间,不要超过30℃,晚上以7℃为宜。
初花期保持25℃,成花期掌握在23℃。
十二月下旬到一月底之间,棚温低于5度时,应在大棚设小拱棚覆扣膜,极端低温时应采用三层膜保温。
棚湿度开花前控制在80%以下,开花至果实膨大控制在60%为宜。
为防止高温高湿发病,利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换气。
到翌年4月份,气温明显回升可拆除大棚两边的围膜,加大通风量,起到降温降湿作用,延长果实的生产期。
四、花期放蜂虽然能自花授粉结果,但在大棚缺少传播昆虫,会因此出现授粉不良和畸形果。
采用放蜂辅助异花授粉,对改善品质,增加产量效果明显。
放蜂应在初花期进行,花期不喷洒药剂,以免影响授粉产生畸形果。
并适当疏花疏果,做到去高留低,去弱留强。
大棚草莓由于底肥足,且大部分为有机肥,因此,追肥用量较少。
但根据草莓生长情况及时补充磷钾肥及多元微量元素仍不能忽视。
草莓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求充足的水分,开花期土壤水分可稍干些,在草莓生长旺盛期和浆果膨大期需水就较多。
灌水可结合施肥进行,将肥溶于水中配成1000倍左右溶液施用。
在土壤湿度大不必灌水时,可将肥液直接通过管道施入土壤,在土壤干燥时,可将肥料稀释到4000倍,也可采用管道灌水的方法,既省工又方便。
第二年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生产速度加快,为避免草莓果实酸化,应增施钾肥,每亩施0.3%硫酸钾5公斤左右。
六、病虫害防治随着鞍市草莓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以及种植年份增加,病虫为害程度也随之增加,新病虫害品种也不断出现。
草莓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红蜘蛛、蚜虫、蓟马、斜纹夜蛾等,选用生物、矿物和植物性无残留的药剂等防治病虫,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白粉病可用30%醚菌酯2000倍液;炭疽病可用25%咪鲜胺1000倍液;灰霉病可用40%嘧霉胺1000倍液;红蜘蛛可用20%哒螨灵2000倍液;蚜虫、蓟马可用20%啶虫脒3000倍液;斜纹夜蛾可用1.0%甲维盐1500倍液进行防治。
根据鞍市草莓发展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应值得注意:一是不能在同一田块连续种植3~5年。
如在同一田块多年连续种植,草莓所需大量的多元微量元素就会缺乏,而导致产量不高,品质下降。
二是所种植的草莓由于没有进行提纯复壮,品种特性会退化,必需进行提纯复壮或引种优新品种。
三是在大棚栽培上,应大力推广二氧化碳气肥使用。
因在大棚施放二氧化碳气肥,可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此项措施可使草莓提前8~10天采收,提高草莓果实品质,产量可增10%以上,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四是大力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大棚草莓种植技术2一、品种介绍及选择1、品种介绍1.1红颜日本品种,长势强,果实圆锥形,外观漂亮,香味浓郁,口感酸甜,风味好,硬度较大,深受消费者喜爱,多做采摘和高档礼品盒,缺点是繁苗困难、苗源紧、不抗白粉病。
1.2章姬日本品种,长势强,果实长圆锥形,外观较好,香味浓,口感甜,味道好,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适合做采摘,缺点是果皮薄,易破,硬度较小,不耐贮运,不抗白粉病。
1.3丰香日本品种,草莓植株生长旺盛,叶片椭圆形,大而厚,浓绿。
果实呈锥形,一级序平均单果重26g,最大单果重45g,果整齐,果实鲜红,富有光泽,外观艳丽,果实酸甜适中,香味浓郁,品质极佳,是理想的保护地栽培品种。
1.4甜查理美国品种,长势健壮,果实圆锥形,外观整齐,香味较浓,甜酸,硬度大,多做超市销售,采摘、礼品盒也可以,抗白粉病,缺点是和日本品种相比口感偏酸、淡一些。
1.5明宝日本品种,结实率高,大果率高,畸形果少,果形为圆锥、色鲜红,果实含糖量,比宝交早生高,具有独特的芳香味,品质上等,早熟性及抗病性优于宝交早生,抗白粉病及灰霉病,耐贮性差,产量平稳,适于促成栽培。
2、品种选择大棚草莓一般采取促成或半促成栽培模式,所以要求品种休眠易打破,抗病性强。
应该选择浅休眠期、花芽分化早、采收期长、抗性强、口感好的大果型品种,如红颜、章姬、丰香、明宝、甜查理等品种。
二、育苗技术草莓利用匍匐茎繁殖具有保持品种特性、繁殖序数高、方法简单的特点,目前主要采用匍匐茎繁殖,还有组织培养的方式,但是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一般不建议采用。
1、育苗时间母株定植时间一般为3月中、下旬,应在4月份之前完成定植。
2、苗圃准备草莓根系浅,对土壤、水肥要求比较严格。
育苗圃应选择土地平整、肥沃,有水源条件且排水方便的地块,不选草莓连作田块。
3、整地施肥栽植前应深翻土地,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复50千克,做成畦宽1米,沟宽30厘米,沟深25厘米。
整地后即可喷除草剂,用乙草胺防除杂草。
4、定植方法选无病虫害健壮母株,推荐使用草莓脱毒种苗或单独培养的母株,(上年结果草莓植株由于养分过分消耗,品种退化,不建议使用)在畦中央起垄单行栽培,株距50-55厘米,每亩株数为约800-1000株,栽植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原则。
栽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并在栽植垄上覆盖地膜保湿、增温。
5、苗期管理5.1严格控制杂草,注意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枯叶,勤中耕松土,及时摘除果枝花枝。
5.2 注意引蔓,分布均匀,及时对新生苗进行压土,苗间距掌握在10厘米左右。
5.3 保持土壤湿润,天旱时小水勤浇,忌大水漫灌。
浇后应及时松土。
高温季节抗旱应掌握“凉时、凉地、凉水”小水勤灌,做到沟系畅通,雨停水干。
5.4 匍匐茎抽生季节(5-7月)追肥2-3次,复或尿素5-8公斤,浇水前或雨前撒施,7月份以后停止追肥,保证壮苗,促进花芽分化。
5.5促进花芽分化:影响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日照、氮素和激素等,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是:遮荫:遮荫可维持较低温度,促进草莓花芽分化充分。
在8月份光照强、温度高时,用黑色遮阳网,在2米高处的平面上,遮住草莓苗,以满足草莓花芽分化所需的短日照和低温条件。
控氮素:草莓花芽分化期间氮素过多,会引起植株徒长,致使花芽分化不充分,因此一般8月以后不再施用氮肥,或断根阻止根系对氮素的吸收。
控制赤霉素:喷施赤霉素可促进草莓匍匐茎的发生和生长,但抑制花芽的形成,赤霉素浓度越高花芽分化越少。
因此,在育苗前期喷赤霉素,加速子苗的繁育,但后期一定要控制使用,以保证花芽的顺利分化。
7、苗期病虫害防治草莓苗期主要有炭疽病、叶斑病、黄萎病和斜纹夜蛾、地老虎、蚜虫等病虫害,一旦发生病虫危害,要及时喷药防治。
7.1炭疽病、叶斑病及时挖除病株、摘除病叶、病茎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可选用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特别是在高温暴雨季节,每次暴雨前后。
7.2黄萎病发现病株及时拨除,并用黄萎灵1000倍液进浇施2-3次,每隔7~10天一次。
7.3 斜纹夜蛾可选用15%安打3000倍液,48%乐斯本1000倍液,或40%毒死蜱1000倍液进行防治。
7.4地老虎将鲜菜叶切碎或米糠炒香,拌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傍晚时撒施苗地诱杀,或48%乐斯本800倍喷施浇灌防治。
7.5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l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防治。
三、整地定植3.1整地要求定植前对大棚土壤进行深翻同时亩施腐熟有机3000~4000kg,复50~60kg作基肥,然后南北向起垄,要求垄宽50cm 垄高25cm 沟宽20cm。
整地完毕后及时在垄上覆盖地膜。
3.2定植时间大棚栽培定植时间为9月中旬,9月下旬前完成定植。
3.3定植方法定植采用每垄两行,株行距为15×35cm,三角形栽植,定植时“弓”背统一朝外,要求“深不埋心,浅不漏根”,亩栽8000-9000株。
四、大棚管理4.1缓苗管理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一般栽后10天左右成活,成活后及时做好补苗工作、经常摘除枯、老、病叶等。
4.2扣棚保温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开始覆膜保温。
当气温继续下降至夜间低于5度时,在大棚应加扣套棚或加温。
4.3温湿度管理草莓生长发育各时期对气温有不同的要求,大棚增温后应尽可能予以满足。
由于大棚栽培草莓开花结果连续不断、交叉进行,故在显蕾后一般白天保持24度~28度,夜间6度~8度,高于30度或低于5度都不利于草莓的开花结果。
大棚空气湿度甚高,特别是清晨至上午或阴雨天气,相对湿度可达95~100%,有碍开花授粉,容易孳生病害,灰霉病烂果严重,故除垄畦覆盖黑地膜外,在垄沟底还应加铺稻草,用以阻止水分蒸发,晴天9时左右应进行背风向单面裙带通风,使棚湿度下降至75%以下。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18℃,力争棚白天温度达到25~28℃,夜间5℃以上,最低温度0℃以上。
如出现32℃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
棚相对湿度以保持70%~80%为宜,过大过小均会影响革莓根系活力和果实正常的生长发育。
具体温度可参照如下:现蕾前:白天25~30℃,晚上15℃,相对湿度80 %:现蕾至开花期间:白天22~28℃,晚上10℃,相对湿度70%;开花后:白天20~25℃,晚上5℃,相对湿度70%;结果后:白天15~25℃,晚上3~8℃,相对湿度80%。
4.4植株调整大棚保温后,会产生大量的匍匐茎和分蘖,要及时摘除病及时摘除老、衰、病叶。
4.5肥水管理大棚草莓结果期长,为防止脱叶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后期多次喷肥,以满足其营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