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故事传说:泰山石敢当

民间故事传说:泰山石敢当

民间故事传说:泰山石敢当
大家都知道,人们对居住环境非常讲究。

尤其有钱人家在建宅之前,都要请风水先生过目。

然后根据阳宅三要先定其大门方位,再确
定主屋、厨房位置。

小户人家看不起风水,只好根据人家的模式去仿建。

因为地理环境千差万异,所以,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祸端,给宅
舍带来不宁。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从唐代开始,招致灾害的人家,便在家宅险要处立一巨石,上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使恶煞不
敢作祟,据说很起作用。

用其他襄解方法就达不到如此效果。

在人们
心目中,镇宅之宝无过于“泰山石敢当”了。

我族有个二老爷是个石匠,专给人加工“泰山石敢当”牌子。


时我便凑到他跟前凑热闹。

二老爷是个热心肠的人,有问必答。

我发
现他雕刻的字苍劲有力,而且牌子大小一样。

带着好奇之心问:“二
老爷,这牌子还有尺寸吗?”二老爷严肃地说:“干什么没个尺寸,不
以规矩不成方圆。

泰山石敢当这牌子,对尺寸要求相当严格,差丝毫
也不灵验。

这是先辈定下来的规矩。


如今回想起来,二爷爷说得不无道理。

从尺寸的严格要求上,反
映了人们对泰山石的无比崇拜,用泰山石来镇宅是无可非议的。

石敢当的传说没有明确的记载。

两汉时期的“急就篇”写道:
“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龙是皇帝和水的代名词,石,敢当其冲。

石到底是指人还是物。

因为当时没阐明时代背景,难下结论。

如果是指石的话,那就体现了石的巨大威力,这使人们产生了对
石的崇拜。

尤其是泰山,通地拔天,群峰拱顶,气势磅礡,岿然独立,号五岳之尊。

自古人们把它视作灵山,对泰山石推崇至祟。

事实上也
是如此,登上山顶如同置身青天,鸟瞰山下云雾翻滚,如大海似海礁,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难怪历朝历代政绩卓越的皇帝,历尽千山
万水前来封禅,他们把泰山视作天梯。

登泰山如同登天。

人们向往的
天堂是虚无飘渺的,而玉皇顶的楼台琼阁与山水构成的美景却是实实
在在的。

泰山囊裹了三界,从南天门往上为之天堂,至山下蒿里为人
间,蒿里山到奈何为地狱。

“封神演义”这部巨作,就是以盘龙山做
引子开始写成的。

当时纣王来此降香,见女娲娘娘长得很美,信笔题
壁一诗来戏弄之。

女娲回宫后睹此大怒,遂派山中一狐变作妲己,以
色祸国,灭了纣王。

后来,姜子牙把有功大臣封神于泰山,泰安于是
成了神州;西游记也是以泰山为模特编写的神话传说。

这更给泰山披上
了浓厚的迷信色彩。

女娲补天为什么偏偏用泰山的五色石,不用其他
地方的石块?不更加证实了泰山石的灵验吗?泰山稳则国家安,天地间
的灵气几乎都凝聚在泰山石中。

作为镇宅之宝,只有泰山石才敢当此任。

以前中国的三大建筑:宋天贶殿、大成殿、金銮殿,都是用泰山
石来铺垫的。

就是一般的寺庙也用泰山石镶镇四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人民大会堂和革命英雄纪念碑的建筑,都以泰山石作为奠基,毛泽东纪念堂也全是用的泰山花岗岩。

可见,泰山石在人们心目中占
据了何等位置!
泰山石确确实实蕴藏着灵气,石块纹理清晰,有的像画有的像文字。

香港回归的前一年,有人在泰山西路发现了“回归石”,上面的
中国地图非常逼真,仅仅缺少台湾省分。

回归二字耀眼分明。

这充分
体现了泰山石的钟灵毓秀。

难怪人们把泰山石用作镇宅之宝。

以上是泰山石敢当的由来。

不过,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此存有异议。

有的说泰山石敢当是两个人,一名泰山,一名石敢当,二人是好
朋友。

叫泰山的家中富有,是个逢凶化吉之人。

泰山出家一去不返,
寄居在泰山家的石敢当以为朋友故意躲避他,于是恼羞成疾,抱病而亡。

泰山听说后也含恨而死。

既然如此,用泰山、石敢当镇宅有什么
意义?这种说法不足为信。

在民间还流传着,沟村有个叫石敢当的人,出生时连续刮了七天
大风,搞得漫地飞沙走石,日月失辉。

当石呱呱坠地时,风止天晴。

母亲视其面目如同妖怪,想把他扔掉。

婆母却不愿意,说自己孙子是
吉人吉相,方保住一命。

三清殿丘道长路经此地,看其相貌非凡,收
为弟子,起名石敢当。

石敢当聪明伶俐,跟丘道长习医学武,十二岁
便下山给人治病,降妖除魔。

外省有人中了邪术,也不远千里前来请
他治病,治一个好一个。

由此它的名声大振。

当时与他同名的人很多,有的假籍他的名讳到处招摇撞骗。

为了区分真假石敢当,于是把桥沟
的石敢当,叫做泰山石敢当。

在泰安境内,有的人家把石敢当画像悬挂在室壁上。

小时候我住
姥姥家时,看到表嫂子房间挂着一张画像,看上去像是钟馗,但面貌
却与之迥然不同。

画面上的人物是豹眉虎眼,红发倒生,熊臂猿腰,
手执宣花板斧,威凛凛怒视前方,鬼魔睹之毛骨悚然,恶人观此不寒
而栗。

后来才知道这是石敢当的画像。

到底桥沟有无石敢当这人,八零年徂徕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对
此事做了深入细致地考查。

从石家谱书上,找到石介的先辈石丙,酷
似石敢当。

并在石家林内挖出一件鬼头鼎,也映照了石敢当的形象。

由此可断言之,石丙就是石敢当。

根据民间传说,太封元年,汉武帝
于东巡泰山封禅,路经泰山政治文化中心奉高县。

此县城东临红紫湖,城南之汶河水势浩淼,东海的水兽时常沿河上下出没,危害生灵。


武帝乘船过河时,由当地桥沟石敢当护驾。

船行至中心,突然上游狂
风大作,波浪滔天,水势汹汹。

武帝大惊。

这时石敢当立于船首,手
执宣花板斧大喝一声:“石某在此,休得猖獗!”河面立时风平浪静,
汉武帝这才安全无恙地到达对岸。

来至奉高,文武百官为武帝压惊。

武帝问左右救驾者何人?有人说
是石闾山上的石敢当。

武帝视其人非凡,又是石姓,石闾山必定蕴藏
着天地之灵气,于是在泰山亟顶立石闾山石封之。

四月返东海禅石闾。

闾者,巷也。

迷信的说法,谁家的宅子若冲街巷便犯了路剑,家
中就不得安宁。

泰山石敢当石刻为什么立于巷首,便不言而喻了。

石丙和石介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泰山石
的大无畏精神,冠与石丙石敢当的名字,是当之无愧的。

再说,制作
泰山石敢当的牌子,都是取之于桥沟附近的山坡上。

现在桥沟正处在开发时期,把泰山石的精神和石丙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

这对于完善泰山的石文化,是极其必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