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第14课《最棒的玉米》西师大版2019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第14课《最棒的玉米》西师大版2019

第14课《最棒的玉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发音和规范书写。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感知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满怀激情地读这句话:行,行,行,你真行!棒,棒,棒,我真棒!2.但是,每个人都有失落的时候。

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棒,却没有人夸奖你;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有才华,却没有人赏识你……不用着急,学了《最棒的玉米》,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板书课文题目。

(板书:最棒的玉米)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一)自主识字,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二句话简要地归纳故事内容。

要点:一个最棒的玉米,一次又一次地被老爷爷冷落,误以为自己是最差的玉米。

没想到老爷爷最后摘走它,是要拿它作种子。

(二)师生互动,检查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裹.着肯.定安慰.估.计搏.斗躯.体柔.和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注意读准前鼻音“肯”,翘舌音“柔”。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

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概括:树立自信心是要经受住考验的,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成功。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结构。

1.齐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这一自然段中表示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词语。

时间:从前地点:屋子后面人物:老爷爷事件:老爷爷种了一片玉米2.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思考:你认为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起全文)3.找出第一自然段中,表示事情起因的句子。

(眼看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给课文分段。

老师相机补充。

(1)提问: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几个要素及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2~6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过程。

第三部分(7~10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书写文中的生字、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1.我会拼,我会写。

ɡuǒ zhe kěn dìnɡān wèi ɡū jì()()()()bó dòu qū tǐ róu hé()()()2.照样子写词语。

(1)不知不觉(ABAC)(2)轻轻地3.读课文,填词语。

()的玉米()的月光()的日子()的颗粒()的雨夜()的眼泪1.裹着肯定安慰估计搏斗躯体柔和2.(1)不言不语不真不假不三不四(2)慢慢地悄悄地缓缓地3.(最棒)的玉米(柔和)的月光(收获)的日子(饱满)的颗粒(漆黑)的雨夜(伤心)的眼泪【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树立自信心是要经受住考验的,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成功。

3.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学生之间互评。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

3.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声读,大声读,默读,同桌合作读等。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交流自读体会。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学习收获。

(2)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师预设如下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再交流互动,最后全班交流,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a、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最棒的玉米?b、开始老婆婆为什么不摘最棒的玉米,难道说它不棒吗?c、最棒的玉米心理是怎样变化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1.课件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配有音乐的动画。

学生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范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逐段读文。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对学生给予恰当的点拨。

(1)找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最棒的玉米的自信?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三个句子:①一定是最先摘我了,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棒的玉米!②奇怪呀,怎么不把我摘走呢?一定是老婆婆的眼睛不好,没注意到我。

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③明天她一定会摘我的。

指名读三个句子。

教师提问:“一定”是什么意思?读三个“一定”时语气一样吗?为什么?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读出最棒的玉米从开始时的充满自信到内心逐渐有了疑虑时语气及感情上的变化,再谈出感受。

)(2)是什么原因使最棒的玉米感到伤心和绝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它的这种心情?应该怎样读?看到最棒的玉米这样伤心和绝望,你想对它说什么?把你想说的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语段:“我一直以为自己最棒,而实际上却是一个最差的玉米。

自负过头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

现在只有被火热的太阳烤,被风吹雨打,直到烂掉为止了。

”指名读、范读、齐读,用低沉的语调、悲哀的语气读出伤感的情绪。

在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直”、“以为”、“最差”、“一定”、“只有”、“直到”等词语的语气和语调。

在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对玉米说的话。

)(3)当得知自己被当作来年的种子的时候,最棒的玉米有什么表现?对于它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4)理清最棒的玉米的感情变化,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师生共同归纳出最棒的玉米的感情变化:充满自信-→自我安慰-→并不灰心-→伤心绝望-→恢复自信。

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很多的,比如无论外界条件怎么变化,别人怎样看待自己,都不要失去自信心。

比如,是金子总会发光,总会被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积累迁移,巩固新知1.在文中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再充满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自学课后8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把《最棒的玉米》这篇童话改编成你喜欢的形式,比如课本剧、诗歌、童谣、评书、快板等。

【课堂作业新设计】1.“最棒的玉米”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历程?2.“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的原因。

”你认为老婆婆不早摘走这只棒玉米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老婆婆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样的结局?4.你有没有“棒玉米”的毛病?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发?【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由患得患失、垂头丧气到获得“殊荣”2.想让他多接受阳光和风雨,多吸收养分,成为最棒的种子玉米。

3.落入平庸,获不了“殊荣”,成不了种子。

4.人要相信自己,成功需要等待。

付出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立竿见影,耐心最为重要。

要接受必要的磨练。

不要半途而废。

【板书设计】最棒的玉米充满自信——失去自信——找回自信经受住考验才能获得成功【课后反思】《最棒的玉米》教学反思《最棒的玉米》是西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

介绍了一个最棒的玉米,一次又一次地被老爷爷冷落,误以为自己是最差的玉米。

没想到老爷爷最后摘走它,是要拿它作种子。

全文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几个要素及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2~6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过程。

第三部分(7~10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升华。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目的。

2.学生通过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越来越丰富。

3.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放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创编”这种活动,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

存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学习了课文内容,但学习得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原因在于:整堂课的设计老师牵的多放的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体现得不够。

课堂上的朗读激发不起他们的朗读激情,学生读得比较乏味。

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老师也就满足了,而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

尤其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想象片段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

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

今后改进的方案:让同学与文本对话,是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

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对话让同学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同学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