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文书语言的特点

应用文书语言的特点

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特征教学目的:通过精讲理论知识和实训,让学生明确应用文书文书语言的基本牲特征,尤其明确应用文书语言的模式性、概说性和得体性特征,了解应用文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

教学重点:1、应用文书语言的模式性、概说性和得体性特征2、应用文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3、复习与训练教学难点: 1、应用文书语言的模式性、概说性特征2、复习与训练教学程序:习题预览→理论知识→复习与训练教学时数:理论教学 0、5 课时实训教学 1、0 课时一、【习题预览】请阅读本节习题,提前熟悉需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特征(一)实用性人类的语言分为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两大基本类型。

实用语言只传达“实用”的内容。

文学语言经过了作家“扭曲”或“施加暴力”,讲究审美、意在言外(二)无歧义性应用文书语言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应用文书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常规修辞格,一般不采用夸张、通感、暗示等修辞格。

应用文书的叙述则多用直叙,证明则多是直接证明,应用文书内容观点不能曲折隐晦、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三)模式性如“特此函复”这一模式化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表达,不可能如此简练明白。

应用文书语言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用旧语、套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

公文具有模式化的体式(四)概说性应用文书不追求不追求纤毫毕现的细节展示。

应用文书的表述,只求抓住关键、抓住要点,实行概括述说。

叙述多是概叙;说明多是概说;议论是“说理”而非“论理”一般是直接地、明白地提出观点与主张概说性的作用:使信息更精要,对读者更尊重,更好地达到行文目的。

(五)得体性得体性即是恰当地使用语言。

应用文书文种丰富,各类文种的用语风格也有明显的区别:指挥性公文的命令、决议、决定注重庄重严肃;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章文书讲求严谨、确切、利落;计划性文书必须实在、周密、可行;会议报告应富于鼓动性等。

上行文的语言,应尊重而不阿谀讨好;下行文的语言,应谦和但又不失度;与平行机关往来函件的语言,则应以诚以礼相待,多商量,互相尊重。

惩戒坏人坏事的通报,语言应言之凿凿,义正辞严。

表彰好人好事的决定,语言则应热情、稳实。

对上级的情况报告,不必有过多的宣传议论。

对下级布置工作的通知,又不可过于原则、空洞,应实实在在,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

有选择地使用模糊词语、委婉用语,有时反使应用文书的语言更得体。

语言还应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有所变化,与时俱进。

从总的方面看,应用文书语言大都比较庄重、通俗,是大众化的书面语言较少用口头语言和方言。

三、复习与训练提示:1、重点完成“三、阅读与分析题”,以强化同学们对应用文书语言概说性特征的认识;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三、阅读与分析题”。

篇二:应用文语言特点应用文的语言特点一、书面化(口语——书面)商量-研究答应-批准发给-颁发夸奖-表彰见面-会见吩咐-命令打发-委派合伙-共同马上-立即赶快-迅速老公-丈夫老婆-妻子借钱-贷款死亡-死、断气、见阎王、上西天、上路、咽了气—牺牲、逝世、去世妈妈、娘-母亲-二、程式化语言‘特此公告’;“当否,请批复”;“现将??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现通知如下”三、四字格“十三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各种所有制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切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信心百倍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中共十六大报告》)四、无主句“要认真贯彻执行《价格法》、《招标投标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严格依法行政,要集中力量查处一批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影响恶劣的严重破坏市场价格秩序和基本建设秩序的大案要案。

”(《国家计委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通知》)五、祈使句请??,望??,不能??,不准??六、匀称句式从梦想到现实:适应思想情绪的转变从依赖到独立: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感性到理性:适应心智成熟的转变从监督到自觉: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七、缩略语关心爱护-关爱考核评价-考评诉讼请求-诉求八、统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九、文言鉴于、遵照;敬悉、欣悉、拟请、切盼、敬请、当否、可否;特此、谨此、此令、此布、此复、谨启、此致等十、简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十一、模糊语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文物走私和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犯罪活动屡有发生,不少文物被盗出境。

十二、数称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三反五反一国两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抓四位一体一体两翼十三、群众口语和流行语如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等奖二等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熊掌鹅掌,不如老百姓鼓掌。

描述淮河水质的变化情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浇地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变成公害。

”恶搞、炒鱿鱼、知识经济、绿色食品、“素质啊,注意素质”十四、消极修辞(选词炼句、锤炼句式)积极修辞,指固定的修辞格式,简称辞格,如排比、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对比、对偶、反复、顶针、象征等消极修辞,是从更深、更广的层次运用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法,其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撰写过程,包括练字、炼句、布局,直至标点符号的调整等。

应用文修辞主要是消极修辞,有在一定语境的选择限制情况下使用积极修辞。

文学作品与应用文几种修辞格比较示例1、——对比例文1:“??宣传廉洁奉公光荣,遵纪守法光荣,贪污受贿可耻,走私盗窃可耻;宣传反对坏人坏事光荣,包庇坏人坏事可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例文2:“??当北方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在南方,蜂蝶成群绕着花丛飞舞。

在北方,手掌大的雪花并不稀奇;在南方,你说个“雪”字,人们像听到什么奇迹似的惊异。

”——对比(文学作品)2、——排比例文3:“??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决心将他们发动的反革命战争打到底。

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国民党反动派在今年一月一日所提议的和平谈判,不过是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向前推进??。

拒绝这个协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谓承认中共八个和平条件为谈判基础是完全虚伪的。

(毛泽东《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例文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中共十六大报告》)例文5:“??遍江北的野色都绿了/柳也绿了/麦子也绿了/水也绿了/鸭尾巴也绿了/茅草盖也绿了/穷人的饿眼儿也绿了。

”(朱自清《和平的春里》)例文6:“??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一月一月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

真理老人所撒的种子,也一天一天地生长,一月一月地开花,一年一年地结果。

一粒种子变成百粒万粒千万粒。

(圣野《一粒种子》)3、——比喻例文7:“??实行经济责任制,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

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加强领导,要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还不清楚,要走一步看一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办丈件的通知》)例文8:“要抓紧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和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定切实措施,稳定‘菜篮子’、‘米袋子’、‘火炉子’的价格。

”(《全国物价大检查总结报告》)例文9:“??她站在山岗上,就象一杆新竹;她站在小溪旁就象一棵水柳;如果她偶然戴起红头帕,站在公社的大门口,就像一株开花的美人蕉了。

”(叶蔚林《蓝蓝的木兰溪》)篇三:论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应用文的语言特点学生:***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摘要应用文因其遵循实用、规范、真实、时限的四大特点,和其覆盖范围广泛的文种分类,顺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网络的发展进步、传媒行业的发展,已经起来越频繁地被运用。

当前,应用文已成为国内外公关、政治、培训、教学、新闻报道等方面所必须的行文方式。

应用文的发展现状启示我们,这种规范行文会起来越被普及重视并被运用,相信以后会有以研究应用文行文规范和不同类别行文方式的课题和专业,来帮助应用文的普及和运用。

关键词:应用文;语言特点;区别目录 1 前言2 应用文的言语特点2.1准确性2.2实用性2.3针对性2.4程式性3 掌握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对比4 结论参与文献1 前言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所谓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写作,有着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章。

应用文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等社会活动中,用以处理各种公私事务、传递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格式规范、语言简约的多种文体的统称。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处理公私事务、交流信息、表述意愿时所使用的具有实用价值和某种惯用体式的文体。

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对应用文的形式和功能进行约定,共同遵守、共同使用,使其成为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又一类特殊文章类型。

应用文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是传递信息、处理事务、解决问题、交流经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上至中央机关,下至基层单位,应用文的使用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语言上与其他文体相比较,主要表现出“朴实、沿习、多元、明确、简练、生动”等特征。

应用文所使用的语言属于事务语体,是用来处理事务、沟通信息的一种直接交际的语言系统,具有准确性、实用性、针对性、程式性等特点。

下面我就从应用文的这四个特点谈谈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2.1 准确性应用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是指准确无误,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是指语言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内容,使人一看就知道眼前这篇应用文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思。

因为应用文写作是一种实用写作,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实践问题而写的,所以其对语言准确性的要求特别高。

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以下三点: 1.内容要真实。

应用文写作中所涉及到的人与事,一定要确有其人、其事、情节、细节、数字都不能虚构。

如×市人民政府关于×报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的通报中写道:“经查,某报社在修建联合大楼时,在未经规划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同,擅自扩大联合大楼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增建两层办公用房,计2230平方米。

××建筑公司在未获得审批手续的情况下,为其进行施工。

为严肃纪律的整顿建筑市场,现通报如下:??”以上发文有根有据,错误事实清楚,统计数字准确。

2.结论要准确。

应用文语言所下的判断十分讲究分寸感。

比如在写总结时,一个单位在某段时间内取得的成绩,是“很大”、“较大”还有“一些”、“一定”都要再三斟酌,力求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