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组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1 目的
规范血液组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检验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各种血液组标本采集。
临床标本包括骨髓、血液、尿液、胸腹水。
3 职责
3.1 门诊抽血室和临床各科护士负责标本的采集。
3.2 经过相应培训的爱玛客后勤人员负责标本的运送。
3.3 检验科负责标本的接收和处理,负责指导临床各科和病人如何正确采集标本。
4 程序
4.1 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
患者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增高)、注意合理饮食、避免紧张与情绪激动。
4.2 静脉采血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4.2.1病人在一侧手臂输液时应从对侧手臂采血,禁止在输液手臂同侧采血,以免影血糖、血钾等的浓度,同时请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输液时采血”。
4.2.2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分钟(建议在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后即可松开止血带)以免引起血液淤滞,造成血管内溶血或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防止溶血,引起溶血的原因有血管内溶血(如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抽吸力太大。
4.3标本的采集
4.3.1严格执行标本采集前的核对:加强三查七对避免张冠李戴。
正确粘帖条形码(条形码齐管口条码端向上、垂直粘贴)。
4.3.2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过紧,避免引起明显的血液浓缩现象。
采样针头进入静脉的同时应松开止血带。
4.3.3避免从正在滴注葡萄糖盐水的病人身上采集标本,进行葡萄糖或电解质的测定。
更不允许利用原有的输液针头采血。
4.3.4采集标本后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试管中,不宜用力过大或过快,避免溶血。
抗凝血需立即轻轻混匀,盖紧试管塞,及时送检。
采用真空采血系统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4.3.5正确选用抗凝剂,注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
4.3.6尿液标本的采集:尿蛋白电泳采集清晨第一次中段尿液。
防腐剂为甲苯:每1 00m 1尿中加入0.5m l。
4.3.7其他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⑴脑脊液:一般采集三管。
第一管用于微生物检测,第二管用于生化项目检测,第三管用于细胞分类、记数检测。
采集后应及时送检、测定。
必要时加抗凝剂。
⑵浆膜腔积液: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久置可致细胞破坏。
必要时加抗凝剂。
⑶骨髓液涂片:抽取骨髓液0.2 ml,将骨髓液进行涂片,涂6-8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