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题答

第一章
PSE 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
NCC网络控制中心
FEP前端处理机
IMP:接口信息处理机
P STN电话交换网
ADSL 非对称用户环路
DDN 数字数据网
FR 帧中继
ATM 异步转移模式
ISDN 综合服务数字网
VOD 电视点播
WAN 广域网
LAN 局域网
MAN 城域网
OSI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
ITU 国际电信联盟
IETF 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第2章 1. 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

协议三要素
(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

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 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

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 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

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

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

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 3 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

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9.试比较OSI/RM与TCP/IP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点:(1)OSI模型有七层,TCP/IP是四层,它们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它的层并不相同。

(2) 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有所不同。

第3章 3. 请说明和比较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 3 种常用介质的特点。

答:双绞线:由螺线状扭在一起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

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

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一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同轴”形式构成线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