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育雏技术六周龄前的鸵鸟对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死亡率最高,所以这时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如果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跟不上,不仅不利于鸵鸟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导致雏鸟成活率下降。
下面将对鸵鸟育雏室及育雏栏、雏鸟的饲养及卫生管理作详细介绍。
一、育雏室设计要求育雏室和育雏栏应健在孵化室附近,可方便孵出的雏鸟转群,减少应激因素。
育雏室的大小为3米×3米,在地面上铺上较致密的网,使粪便落到下面,以减少粪便对鸟舍环境的污染。
也可以直接在地面上铺上蓬布,这有利于鸵鸟保暖。
育雏室之间可以活动的隔板隔开,当鸵鸟长大后可以撤除隔板,增加育雏室的空间。
育雏室的地面应稍有坡度,坡面不应朝向鸵鸟舍出口。
出口处应稍高些,有利于清扫和排水。
水泥地面不应太滑以防止出现交叉腿。
地面1、5米以上的墙面用白色涂料粉刷。
育雏室的墙角应建成圆形,防止天气寒冷时鸵鸟拥挤而窒息。
设计鸵鸟育雏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空间要求雏鸟起初要求0、06平方米/只,以后每周扩大10%的面积,因此应设计活动挡板,随鸵鸟的生长而增大面积,减少鸵鸟因拥挤造成应激反应。
另外,育雏室外应设有活动场地(30米长,5~6米宽),以便为鸵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同时,禁止鸵鸟在沙地上自由活动,因这些地上的某些东西有可能对幼鸟的肠道造成伤害,栏圈内应有布支起蓬帐,避免其受阳光的直晒,遮阴蓬布的高度根据鸵鸟的大小来确定。
幼鸵鸟栏圈应有充足在饮水,装水容器应布局合理,每天至少供应2次水,并冲洗干净,料槽每天在加饲料前都应冲洗干净。
2.温度要求刚出壳的鸵鸟要求环境温度为35℃以后没周可以降低3℃,到第4周时,温度的变化对鸵鸟的影响就不太大了,白天可以让鸵鸟出来活动,但晚上要注意保温。
育雏室内一般用红外灯加热,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室内的温度容易控制。
取暖灯一般100W左右,悬挂绳索应可以上下调节,以满足幼雏的保温要求,另外,不要用白色灯加热。
这种光线诱导幼雏互相啄咬,不利于幼雏的休息与睡眠,育雏支架周围也可以钉上蓬布用于保暖。
取暖灯的数量应根据温度情况而定,可以测试几次后,再确定灯的数量。
3.湿度要求湿度不宜超过60%。
超过60%时,容易造成细菌和真菌繁殖。
4.通风要求育雏室的通风要求很重要。
因为它对室内温度、湿度、空气中的氨和氧含量有很大影响。
由于室外的空气湿度一般要比室内低,因此,通过定时通风换气来控制室内的空气湿度。
另外,雏鸟排出的尿液能产生大量的氨气,如果浓度过高会对鸵鸟产生伤害,有时甚至是致死性的,也应通过定时的通风换气来排出氨气。
5.采食要求鸵鸟对光线的要求在诸多基因中不太重要,一般成年鸵鸟每天应光照20小时左右,集约化饲养光线应暗些,这可防止鸵鸟互相啄要。
6.卫生要求前3周以内的幼鸵鸟搞好卫生是相当重要的。
育雏袋应每天更换并保持干净,撤换的育雏袋应每天清洗一次,育雏舍应每天将粪便清除,并消毒。
二、育雏栏设计要求鸵鸟双翼退化,双腿发达。
因此,鸵鸟不会跳跃和飞翔,但能快速奔跑和急速转弯,因此,栏内不能有障碍物,围栏不能带有棘刺和倒钩。
下面将对饲养场地和育雏栏圈逐一介绍。
1.饲养场地不管是粗放式、半集约化饲养,其要求条件是基本相似的。
饲养场地应用普通铁丝(8#或10 #)作围栏,每条铁丝间隔的距离为22、5厘米左右。
最下面的铁丝应离地面0、45米,防止有时鸵鸟腿插入低部铁丝。
饲养场地应该在任何情况都排水良好,如果饲养场地铺上沙子更好。
饲养场地应稍有一些坡度,保证潮湿时排水方便。
饲养场地应栽树以便于在炎热时供鸵鸟乘凉。
鸵鸟饲养场地应远离主要交通要道,避免交通对鸵鸟的骚扰。
饲养场地应根据情况设立一个小的围圈,以方便捡蛋、饲喂、抓鸟或进行其它必要的管理。
同时,最好将饲喂和饮水设施放在小围圈内,鸵鸟每天可以进入围圈内采食和饮水。
周围应用比较结实的材料,如木头围圈。
如果是集约化饲养,围栏的要求就有所不同,应在饲养场周围立齐胸高的木桩,并用铁丝连起来。
在任何情况下围栏距地面不少于0、45米,其一是避免鸵鸟腿卡在围栏上;其二是防止当捡蛋时或饲喂时受到鸵鸟的攻击。
2.育雏围栏鸵鸟不会跳越也不会爬越,所以,鸵鸟的围栏高度到胸部就可以。
6个月以下的鸵鸟,可以用1、2米高的鸡用或猪用铁丝网,上面在用两股铁丝网,每股距离为22、5厘米。
防止鸵鸟跑出。
另外,如果育雏小鸵鸟,铁丝网应到地面,最好埋在地下部分不少于15厘米,防止其它对鸵鸟有伤害的动物在下面打洞。
幼鸵鸟(4周龄以前)在天气发生变化时不知道保护自己。
在野生条件下,是由成年鸵鸟来保护幼鸵鸟避免雨淋、炎热和寒冷的袭击,所以,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遇到寒冷或潮湿时,必须提供保温和避雨设施。
育雏栏圈必须同育雏室连在一起,这样当天气不好时,可以将幼鸵鸟关进育雏室内,在夜里幼鸵鸟也应关进育雏室内,并保证育雏室内温度恒定。
大一点的鸵鸟,5~10周龄,应设立一个棚子,并在周围加上护栏,在遇到不良天气时。
鸵鸟可以进去。
同时应在四周挂上圈帘,根据天气的变化卷上或放下。
10周龄以上的鸵鸟有能力适应不良天气。
对幼鸵鸟来说阴雨和和寒冷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饮水点和喂料设备应方便饲喂,饮水点周围应尽量保持干燥。
不管是饲养场地还是育雏栏之间,都应有人行道,用于工作人员运水以及饲料等。
另外,人行道应同各栏圈、装卸点和其它管理设施连在一起,以便鸵鸟的转群和转运。
当鸵鸟长到第6周至8周时,鸵鸟可以饲养在普通的栏圈里。
当大量饲养时,栏圈之间的通道宽度应允许运输车辆通过。
三、雏鸟的饲养管理与卫生管理6周龄以前的鸵鸟死亡率最高,所以这期间的饲养和卫生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雏鸟的营养雏鸟的营养及卫生管理是影响雏鸟存活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并且将直接影响鸵鸟饲养场的经济效益。
给雏鸵鸟以高质量的饲料浆非常重要。
料浆与切碎的苜蓿叶或其它营养丰富的粗饲料向混合,能基本保证雏鸟的营养供给。
应特别注意的是:雏鸟饲料中不应含任何苜蓿茎和其它粗纤维饲料。
因为这些物质将导致雏鸟的肠梗阻。
苜蓿应将秆茎全部摘除,然后手工或用小切割机将其切碎。
雏鸟浆料只能湿喂,不能制成干料饲喂。
新生雏鸟不必立即饲喂。
因为雏鸟是卵黄在孵化期间没有被完全吸收,雏鸟出壳后,卵黄可继续供机体吸收利用。
出壳12小时后再供给食物和饮水,尤其是集约化饲喂的鸟群更应如此。
每天应清理一次水槽并至少加水一次。
对生长速度达到5克/天以上的鸟群应补充维生素水容性维生素可通过饮水添加。
除了浆饲料和清水之外,饲粮中还应以稀湿的方式补充贝壳粉或石灰石粉。
饲料中添加含钙物质,对于促进幼鸟骨质生长,尤其是6个月龄以下的幼鸟更加重要。
因这一阶段是鸵鸟的生长期,骨骼生长发育快,钙质需要量大。
雏鸟和青年鸟腿畸形,可能是饲粮营养不平横的直接结果。
钙的不足、钙磷比例失调都将引起鸵鸟骨骼发育不良,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及多维素可缓解或防止骨骼畸形的发生。
生产场家一般在鸟场中放置一些沙砾,让鸟群食入适当的沙砾以帮助消化食物。
但也防止石沙过多,造成肠梗阻。
随着雏鸟的生长,可以给其提供更多的粗纤维饲料。
因这时雏鸟的消化能力开始增强。
应注意的是添加的数量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极易引起胃积食。
4月龄以下的雏鸟不宜饲喂过多的粗纤维饲料,因鸵鸟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健全,不能适应消化过多的粗纤维饲料。
注意:决不能让雏鸟食入发霉或怀疑有毒的饲料。
2.饲喂方式在国外,鸵鸟的饲喂方式种类繁多,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有的放在地面上,有的在地上垫上橡皮垫,有的挂在树上等等。
其最基本的原则是:花费少、效益高、浪费少、便于添料和清理料槽。
直接将饲料放在地上是一种不科学的饲喂方法,会造成饲料严重浪费。
食槽一般以挂在树上或围栏上比较好,以防止鸟群奔跑时踩坏食槽,碰伤鸟腿。
饲槽离地面的高度可依年龄而定。
成年鸟一般距地1~2米。
饲槽的底部应钻孔以利于水的排出。
四周用铁丝穿透绑吊在树上或栅栏上。
不能使用破旧的水槽及饲槽,因它们中有一些脱落的金属碎片及其它异物,被鸵鸟吞食后,造成伤害,使其永久的种用及经济价值,在多雨地区,特别是夏季有些地区常常阴雨连绵,鸵鸟在下雨时不饮食,只呆呆的站立在雨地里,因此必须在槽周围建造简易雨棚一方面可以遮风挡雨有利于鸵鸟采食,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鸟场环境,提高其生产性能。
全价饲料只必须含有维生素及矿物质……3.雏鸟卫生管理前面曾提到,雏鸟的饲养及卫生管理是保证雏鸟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所以这里要重介绍雏鸟的卫生管理。
(1)育雏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干燥和尘埃较少的地方以减少呼吸道病的发生。
(2)加强卫生管理,每天应清理垫料,保持空气干燥。
每周都应中等毒力的消毒剂将育雏室冲刷一次,栏舍的内部应清扫干净,栏圈应至少每天喷雾消毒一次。
(3)不应用稻草或者其它干草做铺垫材料,以免鸵鸟吞食后损失消化道。
(4)每天至少应供应三次清洁的饮水。
(5)所有的垃圾应搬运出去,而不应堆放在鸟舍内。
(6)每天都应保持鸟舍是通风和控制温度。
(7)患病和体质较弱的鸵鸟应当隔离饲养,不应同健康的鸵鸟混在一起饲养。
(8)由于鸵鸟的生长速度不一,因此,生长速度快的应同生长速度慢的分开饲养,但是,小鸵鸟中应混养几只较大的鸵鸟,以引导其采食和饮水。
(9)鸵鸟容易受到惊吓,因此,应尽量减少对其惊扰。
成年鸵鸟的饲养管理饲养是动物饲养和生产过程中成本投入的主要部分,它是决定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鸵鸟饲养成本因饲养方式不同,其饲养投入会有很大的变化。
因此,饲养者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决定采用何种饲养方式(粗放、半集约化和集约化)。
鸵鸟的饲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种鸟养殖更是如此。
给予其适当的饲料采用较理想的管理模式就可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营养平衡及总量适当的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鸵鸟的产蛋量,也可以提高蛋的受精率。
过量饲喂将会导致鸵鸟过于肥胖,从而降低其生产能力。
野生状态下,鸵鸟主要以青草、仙人掌类及其它植物为主。
经人工训养后一般给其补充适量的精饲料以满足其生产生长的需要。
鸵鸟和其它动物一样,它的体质成分是由肌肉、血液、骨骼、皮肤、羽毛等组成,机体的生长需要从饲料中获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矿物质,经济化吸收后合成其自身成分。
能量是促进动物内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
含能量较高的饲料称能量饲料,如:玉米、大麦、燕麦、小米等。
如果机体吸收的能量过多,则多余的能量在机体内可以转化成脂肪,并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蛋白质也是机体生长产所必须的物质,如皮肤、肌肉、羽毛及蛋、精子等都是由摄入的蛋白质在体内重新合成的。
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包括鱼粉、鱼骨粉等;植物蛋白包括豆饼、棉籽饼、菜籽饼等。
目前,由于天然蛋白质饲料的严重不足,现已研究开发出许多蛋白质饲料的添加剂,以弥补蛋白质饲料的缺乏。
矿物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是指钙、磷和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