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2018年一模议论文汇总(含答案)

上海2018年一模议论文汇总(含答案)

上海2018年一模议论文汇总(含答案)2018年一模议论文汇总普陀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①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星”闻报道存在着一“热”一“冷”两种现象。

对娱乐明星的花边轶事、生活八卦,一炒再炒,文字、图片、视频,甚至还用上了直播、H5等新技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率部队抗洪救灾保护42万人生命财产的“流泪将军”董万瑞、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的两弹元勋任新民相继离世,相关报道却显然冷清不少。

这种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②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关注,很容易成为镜头的焦点、版面的热点,适度报道无可厚非。

但是,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视听率,过度追捧娱乐明星、网络红人,极力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绯闻,大肆宣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使“星”闻弥漫着庸俗、低俗气息。

娱乐化、物质化的信息大行其道,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倾向泛滥,大大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

③这些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才是真正的璀璨之星。

但这些“星”往往甘于寂寞、埋头奉献,所从事的领域也不为人熟知,而媒体或报道过少,或用心不够,使人们很难了解、无从体味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力量。

事实证明,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他们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成为明星,激发了国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专题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伟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很多人敬佩不已。

④追什么“星”,推出什么“星”闻,媒体责任重大。

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更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爆料”淹没我们的生活。

媒体的价值引领,不是关注谁要结婚生子、谁又离婚出轨,而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应多一些激浊扬清、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积极向上、少一些庸俗格调,把更多镜头和版面投向那些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苦干实干的科学巨星、令人敬重的学界泰斗,投向那些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崇真扬善的道德先锋,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全社会不懈奋进的强大力量。

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新闻媒体只有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用他们书写的绚丽篇章去感动社会、去影响社会,使之成为人人景仰和追逐的明星,才不辱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和使命。

14.第一段“‘星’闻报道”中“星”加引号,其特殊含义及表达效果是(3分)15.第④段画线句连用多个“不能”的表达效果是。

(3分)16.本文针对社会上(1)的具体现象展开论述,第②③段论述了(2),第④段论述了(3)。

(6分)17.以下对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B.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C.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

D.把握正确导向是媒体应尽的职责和使命。

18.第③段画线句不宜删除。

请阐释理由。

(5分)普陀区:14.指媒体在报道时聚焦的公众人物。

这里取“新”的谐音,故意用反常规的构词夺人眼球。

15.产生整句效应,语势不断增强,表达了对媒体一味迎合的强烈否定,引发社会对媒体在聚焦公众人物时应有的价值取向的深思。

16.现象:热衷于报道娱乐明星,冷落了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们。

第②③段: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④段:媒体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

17.D18.画线句举了徐迟的报道让陈景润有了社会影响力这一事例证明,媒体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为社会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人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此事例聚焦的是数学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杰出人物,后二个例子是劳动岗位上的无名英雄。

用不同领域的事例证明观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这也与第5段“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这一总括句相互照应。

黄浦区:文学当助人识己①古希腊苏格拉底在德尔斐神庙上刻下这一铭语:认识你自己。

它成为千百年来人类自我觉醒的警句。

现代人的悲剧就在于由于不能认识自己而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科学的关系等。

人类的各种危机根源于人类自身,要克服这种危机,需从人自身入手。

这方面文学(),因为文学是“人学”,正是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的学问。

②文学要帮助人类认识自己,首先要有自审意识。

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他能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现更隐蔽的东西。

鲁迅十分赞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的灵魂“挖掘得深”的本领,说他能在“()”。

同样,一个“洁白”的人拷问到最后,也可以挖出他的污秽来。

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怪诞、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

③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

卡夫卡小说《地洞》中有这样一句话:“危险迟迟不来,但又时时防备着它来。

”这句话言简意赅,堪称现代人生存境况的写照。

事关人类生存问题,文学可关注的空间很大。

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

20世纪20年代,生态问题还没有突显出来的时候,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

④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文学家应该具有人类良知。

例如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命运为前提呢?此剧一经问世,一年半之内仅在德语国家就上演了1500多场,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深层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⑤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

这一论断的确立当可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地入睡了。

14. 第①段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A.大有可为B.奋发有为C.无所不为D.有所不为15. 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灵魂深处挖掘出良知来B.罪恶深处拷问出洁白来C.沙漠深处喷涌出清泉来D.大海深处探寻出宝藏来16.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9分)(2)论点:(1)(3)文学需有大爱意识17. 下列文学形象可作为第④段论据的是,理由是。

(3分)A.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B.鲁迅笔下的孔乙己18.在什么情况下文学会“真的死了”?请参照本文,选择一种情况简要回答。

(3分)崇明区:人生难得有静气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

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

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答云:‘小儿辈()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

一个“小儿辈()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

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

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

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

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

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

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

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⑧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心浮气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通常会把事情弄成一团糟,唯有静气方能让人拥有一份从容淡定;(A);(B)。

因此,(C),从而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15.第②段括号内应该填入的两个字分别是()(3分)A.笑遂B.徐遂C.笑竟D.徐竟16.请简要分析⑥、⑦两段能否互换。

(5分)17.结合全文,将第⑧段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9分)(A)唯有静气(B)唯有静气(C)18.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第⑥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山林,每日在山水田园中耕田作诗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B.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平日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训练比赛,最终在里约奥运会成就大满冠。

C.袁隆平为追求理想而执著不懈,无怨无悔,将一生投入农田事业,成为著名的水稻专家。

D.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面对不利局面,他耐心与袁绍相持,最终奇袭粮仓,取得了胜利。

15. B(3分)16. 不能互换。

第6段主要论述的是静气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与4、5两段所论述的内容构成了递进关系(2分);同时第7段所论述的是静气与治国理政的关系,是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与4、5、6段构成了递进关系(2分)。

因此,本文整体论证过程是逐步深入,所以不能互换。

(1分)17. 唯有静气方能让人实现精神的升华(自我的跨越)唯有静气方能让人获得深远的目光(深谋远虑的智慧)人生要有静气(每格3分,共9分)18. D(3分)松江区: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⑴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种相反的体验是“信息收缩....”。

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应该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与甄别,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

⑵在信息的狂涌中,有些人置身迷宫之中而束手无策,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⑴;只会浅阅读、浅吸收,⑵,最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相关主题